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倒车
尾灯
倒躲
退化
打坠咕啰儿
走回头路
跌退
却行求前
佛类词典
倒退三千
《國語辭典》:倒车(倒車)  拼音:dào chē
使车辆向后退。如:「倒车时一定要注意车后有没有行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佚庐问道:『你们看得出来么?这是倒车了。』留神一看,两傍的明轮,果然倒转。」
《漢語大詞典》:尾灯
装在车辆后面的、通常为红色的灯,主要指汽车后面用作对尾随车辆警告的红灯
在船尾显示的白色航行灯
装于汽车尾部的灯,汽车倒退时即开启照亮汽车后面的路面
《漢語大詞典》:倒躲
倒退躲避。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我恰待目转秋波,谁想那识空便的灵心儿早瞧破。諕得我倒躱,倒躱。”
分類:倒退躲避
《國語辭典》:退化  拼音:tuì huà
1.生物在演化过程中,某种器官构造逐渐简化,或功能逐渐丧失且常伴同形体缩小的现象。如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针状。
2.边陲地带的劳工、资源及资金等,不断流向核心区,以致本身的发展停滞,逐渐衰退的现象。
3.衰退、衰落。如:「人老了,脑力会逐渐退化的。」
《国语辞典》:打坠咕啰儿(打坠咕啰儿)  拼音:dǎ zhuì gū luō ér
别人往前拉时,自己拚命向后倒退,不肯往前走。引申为拒绝。《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心里暗想,这要再苦苦的一打坠咕啰儿,可就不是话了。」
《國語辭典》:走回头路(走回頭路)  拼音:zǒu huí tóu lù
走以前走过的路。多用以比喻倒退或重操旧业。如:「做人要往前看,不要老走回头路!」《西游记》第二○回:「老儿,莫说哈话,我们出家人,不走回头路。」
《漢語大詞典》:跌退
踉跄倒退。 张天翼 《万仞约·儿女们》:“门一开--风卷着雪片直冲进来,他几乎跌退了几步。”
分類:踉跄倒退
《漢語大詞典》:却行求前(卻行求前)
语本《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於前人也。”后因以“却行求前”谓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后汉书·周举传:“陛下所行,但务其华,不寻其实,犹缘木希鱼,却行求前。”
倒退三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作家之机锋不可当,倒戈退三千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