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斗禄
微薄的俸禄。 宋 欧阳修 《送郑革先辈赐第南归》诗:“试问尘埃勤斗禄,何如琴酒老云巖。” 宋 曾巩 《杂诗》之三:“ 孔 孟 非其称,斗禄应未取。” 元 张宇 《送田茂卿赴都》诗:“黄卷可能无斗禄,青云自是有天梯。”
分類:微薄俸禄
《漢語大詞典》:俸料
唐 宋 官员除俸禄外,又给食料、厨料等(折成钱钞谓之料钱),二者合称“俸料”。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 泚 ( 朱泚 )以国家府库之殷,重赏应在京城公卿家属。皆月给俸料,以安其心。”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汰侈:“ 王起 富於文学,而理家无法,俸料入门,即为僕妾所有。”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令羣臣居丧被詔起復者,须卒哭朝謁,其俸料自詔下日给之。”
《國語辭典》:官禄(官祿)  拼音:guān lù
官俸,作官的酬劳、薪俸。《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你看我家女婿卢郎,官禄厚薄如何?」
《漢語大詞典》:命士
(1).古代称受有爵命的士。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 唐 刘禹锡 《观市》:“由命士已上不入於市, 周 礼有焉。” 清 王筠 《菉友肊说》:“礼之设也,皆由命士以上,而不下庶。”
(2). 汉 王莽 时代指俸禄五百石之士。汉书·王莽传中:“更名秩百石曰庶士,三百石曰下士,四百石曰中士,五百石曰命士,六百石曰元士。”
《漢語大詞典》:食浮
谓俸禄优厚,超过才能所应得。语出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唐 刘禹锡 《代赐谢春衣表》:“臣素乏器能,谬膺驱使,每慙效薄,常惧食浮。”
《漢語大詞典》:禄勋(禄勳)
给予有功者以俸禄。左传·昭公十四年:“礼新叙旧,禄勋合亲。” 孔颖达 疏:“施禄於功勋,使有功必得禄也。”
《國語辭典》:斗食  拼音:dǒu shí
称职位低、俸禄少的官吏。《战国策。秦策三》:「其令邑中自斗食以上,至尉内史及王左右,有非相国之人者乎?」宋。司马光 远谋:「上自公卿,下及斗食,自非忧公忘私之人,大抵多怀苟且之计。」
《漢語大詞典》:求禄
求取俸禄。南齐书·乐志:“《伎録》云:‘求禄求禄,清白不浊。清白尚可,贪污杀我!’” 唐 皇甫冉 《送田济之扬州赴选》诗:“家贫不自给,求禄为荒年。” 唐 元稹 《和乐天初授户曹喜而言志》:“感君求禄意,求禄殊众人。上以奉颜色,餘以及亲宾。”
《漢語大詞典》:请钱(請錢)
领受俸禄。 唐 白居易 《和令公问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称意那劳问,请钱不早朝。”
分類:领受俸禄
《漢語大詞典》:就禄
领受俸禄。指出仕任职。 宋 叶适 《除淮东总领谢表》:“国其选择而使能,臣姑冒昧而就禄。”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 朱善 ﹞ 洪武 初,以郡邑荐至京,製作称旨,召官翰林,令以家属赴京就禄。”
《漢語大詞典》:高秩
优厚的俸禄;高爵位。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高秩厚礼,允荅元功。”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拾遗徵君若不至,必加高秩,如是则辞少就多。”
《漢語大詞典》:奉邑
以收取赋税作为俸禄的封地。奉,通“ 俸 ”。史记·孟尝君列传:“ 文 奉邑少,而民尚多不以时与其息,客食恐不足,故请先生收责之。”汉书·沟洫志:“ 武安侯 田蚡 为丞相,其奉邑食 鄃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权 拜 瑜 偏将军,领 南郡 太守。以 下雋 、 汉昌 、 刘阳 、 州陵 为奉邑。”
《漢語大詞典》:俸赐(俸賜)
俸禄和所得的赏赐。新唐书·食货志五:“京司及州县皆有公廨田,供公私之费。其后以用度不足,京官有俸赐而已。”
分類:俸禄赏赐
《國語辭典》:俸廪(俸廩)  拼音:fèng lǐn
俸禄。《新五代史。卷三○。汉臣传。王章传》:「百官俸廪皆取供军之馀不堪者,命有司高估其价。」也称为「俸米」。
《漢語大詞典》:位秩
官爵和俸禄。北齐书·张琼传:“凡人官爵,莫若处中, 忻 位秩太高,深为忧虑。”北史·薛孝通传:“然犹致疑忌,不加位秩,但引为坐客,时访文典大事而已。”
分類:官爵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