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获 → 穫獲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俘获(俘獲)  拼音:fú huò
1.俘虏、获得。《魏书。卷一。序纪》:「众军利涉,出其不意,卫辰与宗族西走,收其部落而还,俘获生口及牛羊数十万头。」《东周列国志》第七回:「三国车徒,悉为郑所俘获。」
2.指交战时所虏获的人或物品。《东周列国志》第六回:「因使舌辨之士,还其俘获,以明不欺,彼必听从。」
《漢語大詞典》:系虏(係虜)
掳获;俘获。韩非子·奸劫弑臣:“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繫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一本作“ 係虏 ”。晋书·江统传:“老幼繫虏,丁壮降散。”宋书·索虏传论:“强者为转尸,弱者为繫虏。”
(1).掳获;俘获。韩非子·奸劫弑臣:“边境不侵,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係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太祖 以粮少引军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然兵连众结,锋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见係虏,是以阻兵屯据,欲止而不敢散也。”新唐书·萧铣传赞:“若 铣 力困计殫,以好言自释於下,係虏在廷,抗辞不屈,伪辩易穷,卒以殊死, 高祖 圣矣哉!”
(2).指俘获的人。 唐 刘禹锡 《贺赦表》:“柔远以仁,则还其係虏;赏近以礼,则泽及后昆。”
(3).拘囚,囚系。 晋 陆机 《辨亡论下》:“拔 吕蒙 於戎行,识 潘濬 於係虏。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呜呼! 思文皇后 之死在行在, 烈皇后 之死在宫中, 永明皇后 之死在係虏。虽先后不同,其成仁取义则一也。”
《漢語大詞典》:克获(剋獲)
谓战胜并有所掳获。汉书·武帝纪:“ 元朔 六年,夏四月, 卫青 復将六将军絶幕,大克获。”周书·莒庄公洛生传:“至於攻战,莫有当其锋者,是以克获常冠诸军。”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故 朝恩 因麾下数克获窃以自高。”
俘获。后汉书·盖延传:“ 延 等往来要击 宪 别将於 彭城 、 郯 、 邳 之间,战或曰数合,颇有剋获。”晋书·祖逖传:“诸坞主感戴, 胡 中有异谋,輒密以闻,前后剋获,亦由此也。”北史·韩雄传:“每抄掠 东魏 ,所向剋获。”
《國語辭典》:虏获(虜獲)  拼音:lǔ huò
捉到。如:「此次战役计虏获敌军三百人。」
分類:俘获
《漢語大詞典》:囚执(囚執)
(1).囚禁。《汉书·萧望之传》:“人情,贫穷,父兄囚执,闻出财得以生活,为人子弟者将不顾死亡之患,败乱之行,以赴财利,求救亲戚。”
(2).俘获;擒获。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 慈 因进住 涇县 ,立屯府,大为 山越 所附。 策 躬身攻讨,遂见囚执。”晋书·姚泓载记:“ 王国 为蛇画足,国之罪人,已就囚执,听詔而戮之。”
《國語辭典》:系获(係獲)  拼音:xì huò
系缚虏获。汉。桓宽《盐铁论。本议篇》:「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
分類:俘获被俘
《漢語大詞典》:牵致(牽致)
犹俘获。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文种 前为祝,其词曰:……威人者灭,服从者昌,王虽牵致,其后无殃。”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终军 欲以长缨牵致劲 越 。” 李贤 注:“《前书》: 终军 曰:‘愿受长缨,必羈 南越王 而致之闕下’也。”
分類:俘获
《漢語大詞典》:略获(略獲)
(1).俘获。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士卒伤病,流曳道路,或顿仆坑壑,或见略获。”
(2).指游猎。旧唐书·宪宗纪上:“﹝六年三月﹞乙卯,畿内军镇牧放,駙马贵族略获,并不得带兵仗,恐杂盗也。”
分類:俘获游猎
《漢語大詞典》:掳获(擄獲)
俘获。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 孟让 率数十骑逃走,部众全被掳获。”
《漢語大詞典》:捃获(捃獲)
犹俘获。 唐 陆贽 《论缘边守备事宜状》:“贼既纵掠退归,此乃陈功告捷。其败丧则减百而为一,其捃获则张百而成千。”
分類:俘获
《漢語大詞典》:拘略
俘获。后汉书·天文志下:“又 荆州 刺史 芝 、 交阯 刺史 葛祗 皆为贼所拘略。”
分類:俘获
《國語辭典》:献俘(獻俘)  拼音:xiàn fú
古时战后凯归将俘虏献于宗庙的仪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秋七月丙申,振旅恺以入于晋,献俘受馘,饮至大赏。」《隋书。卷二。高祖纪下》:「三军凯入,献俘于太庙。」
《國語辭典》:俘馘  拼音:fú guó
获敌而割下左耳。《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郑文夫人芊氏、姜氏劳楚子于柯泽,楚子使师缙示之俘馘。」
《漢語大詞典》:得俊
(1).俘获敌方的猛将勇士。谓得胜。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崩曰败绩,得儁曰克。” 孔颖达 疏:“战胜其师,获得其军内之雄儁者,故云得儁曰克。”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 鲁侯 御 宋 ,得雋 乘丘 。”一本作“ 得儁 ”。
(2).谓及第。 唐 元稹 《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牓后相贺》诗:“竞走墙前希得儁,高县日下表无私。”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名高场屋已得儁,世有龙门今復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现任大官子弟登第:“ 南京 兵部尚书 李遂 子 材 ,亦以是科得雋。” 清 刘銮 《五石瓠·建德相公》:“诸生高才,万一得雋,岂不似私?”
(3).谓喜获大鱼。 唐 韩愈 《叉鱼》:“竞多心转细,得雋语时嚣。” 宋 苏轼 《江西》:“何人得儁窥鱼矼,举叉絶叫尺鲤双。”
(4).谓含意隽永。 唐 白居易 《与刘苏州书》:“然得儁之句,警策之篇,多因彼唱此和中得之,他人未尝能发也。”一本作“ 得雋 ”。
《國語辭典》:殒命(殞命)  拼音:yǔn mìng
丧失生命。《三国演义》第七回:「追敌孙坚方殒命,求和桓阶又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