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法砺
缘姓
支汤
弘一
慧沼
道绰
智旭
义玄
保生大帝
八指头陀
《国语辞典》:法砺(法砺)  拼音:fǎ lì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李,赵州(今河北赵县)人。为律宗相部宗创始人。初为灵裕法师弟子。后从静洪、洪渊研究律学。在邺(今河北临漳境内)讲律四十馀遍。著有《四分律疏》十卷、《羯磨疏》三卷等。弟子有明导、昙光、道成等。
《國語辭典》:缘姓(緣姓)  拼音:yuán xìng
俗姓。《陶斋藏石记。魏故照玄沙门都维那法师惠猛之墓志铭》:「法师缘姓阴氏,燉煌人也。」
《漢語大詞典》:支汤(支湯)
晋 僧 支遁 和 南朝 宋 僧 惠休 (俗姓 汤 )的并称。 明 高启 《送证上人住持道场》诗:“诗成金磬韵尚扬,清才未必慙 支 汤 。”
《国语辞典》:弘一  拼音:hóng yī
近代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1880~1942)俗姓李,幼名文涛,又名广侯,别号息霜,法名演音。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擅长于书画、篆刻。曾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留日时名岸,号叔同。回国后在天津、浙江、南京等地学校任教。主编过《音乐小杂志》、《文美杂志》,兼乐曲创作。民国七年在杭州从虎跑寺了悟和尚出家,隔年于灵隐寺受具足戒。自此一改过去浪漫的生活,清苦自持,不收徒、不建寺,以弘扬《南山律》为毕生之志,创设南山律学院。著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道祖略谱》等及《演讲集》行世。
《国语辞典》:慧沼  拼音:huì zhǎo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650~714)俗姓刘,淄州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先后师事玄奘、窥基,精通法相唯识之学。在唯识宗的弘扬,他除了充实窥基的学说,并批判圆测、道證等诸家异说,使窥基一系的唯识,取得正统的地位,世称为「淄州大师」。与窥基、智周并称「唯识三祖」。
《国语辞典》:道绰(道绰)  拼音:dào chuò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卫。唐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他是继承北魏昙鸾净土思想的大师,也是净土宗的创始人之一。提倡称名念佛,自己日念七万遍,度众无数,当时晋阳、太原、汶水三县七岁以上男女没有不称阿弥陀佛名号的,可见他化人之深。著有《安乐集》二卷,将净土法门作系统的阐述,为净土宗的要籍。
《国语辞典》:智旭  拼音:zhì xù
明朝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钟,字澫益,自号八不道人。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早年反佛老,后读莲池书改信佛教。二十四岁剃度出家,学唯识、禅、律、华严、天台各宗教义。尤重天台。主张佛、道、儒三教一致。与憨山德清、紫柏真可、云栖袾宏并称明末四大高僧。著有《阅藏知津》四十四卷、《灵峰宗论》十卷等。
《国语辞典》:义玄(义玄)  拼音:yì xuán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867)俗姓邢。曹州南华(今山东省东明县东南)人。出家受戒后,至江西参谒希运,后参大愚、灵祐禅师,并得到希运的印可。开悟后北归河北镇州,并在城东南的滹陀河畔建临济院弘扬禅法。遂成临济宗。著有《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一卷。得法弟子有存奖等二十二人。
《国语辞典》:保生大帝  拼音:bǎo shēng dà dì
民间供奉的神祇。传说保生大帝俗姓吴,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人,生于北宋太宗年间,是紫薇君星降世。平生悬壶济世,成神后又常化为人身救助灾祸,故明朝皇帝晋封其为「保生大帝」。现约有一百多座以祂为主祀的庙宇,以台北大龙峒保安宫、台南兴济宫最为著名。医师业通常以祂作为行神来祭祀。也称为「大道公」、「花轿公」、「真人先师」、「恩主公」、「吴真君」、「吴真人」。
《国语辞典》:八指头陀(八指头陀)  拼音:bā zhǐ tóu tuó
清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黄。湖南湘潭人,名读山。六岁出家,初名敬安,字寄禅。至明州阿玉王寺后,因燃左手二指供佛,遂自号「八指头陀」。在湖南六度出掌名寺,曾创中华佛教总会于上海。为佛教事至北京请愿,圆寂于北京法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