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僧祐  拼音:sēng yòu
人名。(西元445~518)南朝梁高僧,俗姓俞。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十四岁于定林寺出家。后从法颖学律,故大精律部。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每请他讲律,听者常七、八百人。除了弘扬律学外,并开收集佛教文献的先河。为佛教史学家。编著出《三藏记集》十五卷、《释迦谱》五卷、《弘明集》十五卷等。
《国语辞典》:智顗  拼音:zhì yǐ
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十八岁投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三岁拜慧思为师,修习禅法,證得法华三昧。并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发明一念三千,圆融三谛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体系。隋文帝授予「智者」之号。世称「智者大师」。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及《四教义》等传也,生前度僧四千馀人,传业弟子三十二,以灌顶、智越等最著名。
《国语辞典》:宗密  拼音:zōng mì
人名。(西元781~841)唐代高僧。俗姓何,果州西充(今属四川)人。先从道圆禅师出家,后随澄观学习华严宗教义。他除了专精华严哲学,还特别留意禅宗,并承荷泽宗的禅法,提倡禅教一致,矫禅宗和教门各偏一方之蔽。被尊为华严宗五祖。也称「圭峰大师」。著有《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原人论》一卷、《禅源诸诠集都序》四卷传世。
《漢語大詞典》:卢行者(盧行者)
唐 代禅宗六祖 慧能 。 慧能 俗姓 卢 ,剃度前曾在 黄梅山 五祖 弘忍 门下为行者,故称。 宋 苏轼 《答周循州》诗:“蔬饭藜牀破衲衣,扫除习气不吟诗。前生自是 卢行者 ,后学过呼 韩退之 。”
《国语辞典》:怀让(怀让)  拼音:huái ràng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杜,金川安康(今属陕西)人。先是依荆州玉泉寺恒景律师出家,后到嵩山从慧安习禅,最后在韶州(今广东韶关)六祖慧能处开悟。慧能圆寂后,住南岳般若寺观音台,弘扬顿悟法门,开南岳一系,世称南岳怀让。弟子九人,以马祖道一为上首。
《国语辞典》:慧思  拼音:huì sī
南北朝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515~577)俗姓李,武津(今河南省上蔡县东)人。十五岁出家,专诵《法华经》,后从慧文禅师修禅。因北方战乱,迁移南方,游化十四年,在陈光大二年(西元568)入住南岳,说法修禅,陈地信众望风归附。他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推广应用在日常行事上,倡导法华安乐行。弟子甚多,以智顗最著名,后世尊为「天台宗三祖」。著作多为口授的讲义,由弟子笔记整理而成,如《无诤行门》二卷、《安乐行》一卷,自著的有《誓愿文》一卷。
《国语辞典》:义净(义净)  拼音:yì jìng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635~713)俗姓张,字文明。唐齐州(今山东省历城县)人。于高宗咸亨二年至印度求法,巡礼圣迹,历时二十馀年,带回梵本四百部。先曾参与实叉难陀译场,后在洛阳、长安主持译事,主要是说一切有部律典的翻译。为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
《国语辞典》:文偃  拼音:wén yǎn
五代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864~949)俗姓张。南唐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为当时高僧。出家受具足戒后,到处云游参学,在睦州道踪禅师处悟道,又得到雪峰义存禅师印證认可。后居韶州云门山光泰寺。禅风峭迅,天下学者,望风而至,世称「云门宗」。
《国语辞典》:慧文  拼音:huì wén
南北朝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高,生卒年不详。因阅读《大智度论》中的「三智实在一心中得」,联系《中论》的因缘生法即是空、假、中的思想,而创立了一心三观的禅法,奠立天台宗的基础,所以天台宗在传承上尊为二祖。
《国语辞典》:法融  拼音:fǎ róng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韦,润州延陵(江苏丹阳县延陵镇)人。禅宗牛头派的创始人。十九岁从三论宗僧炅法师剃度,后从大明法师等钻研三论和华严、般若、法华、大集等经论,因未能在修行上突破,遂入山习定二十年。唐武德七年房玄龄奏请淘汰寺庙僧徒,法融即挺身入京上表陈理。贞观十年,入牛头山参究佛法,数年间,同住的法侣有百馀人。贞观二十一年后先后讲说《法华经》、《大品》、《大集经》等。显广二年圆寂。牛头宗法系的成立,是中唐以后的事。自刘禹锡的〈融大师新塔记〉、〈李华故径山大师碑铭〉、〈故左溪大师碑〉有法融得道信印可的传说。虽然法融思想和禅法启南宗顿悟说的先河,但法融和道信的禅法实大不相同。
《国语辞典》:普寂  拼音:pǔ jí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冯,蒲州河东人。师事神秀。中宗时,代神秀统领徒众,在长安传教二十馀年。
《国语辞典》:法顺(法顺)  拼音:fǎ shùn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杜,雍州万年县人。为华严宗初祖。十八岁出家,从因圣寺僧珍禅师(又称魏禅师)修习禅法。并在庆州、清河、骊山、三原、武功等地传法,劝人念阿弥陀佛,读诵《华严经》。唐贞观十四年圆寂。关于法顺与华严宗的关系,除了倡导《华严经》外,相传华严宗的要籍《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为其所作,但这说法颇多问题。真正确立法顺为华严宗初祖地位的,恐怕是因为其弟子智俨对华严思想的创见,而被后人推尊。
《国语辞典》:智俨(智俨)  拼音:zhì yǎn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赵,天水(今属甘肃省)人,曾从法顺、智正学法,被尊为华严宗二祖。著有《华严一乘十玄门》一卷、《华严五十要问》二卷等。主要弟子有法藏等。
《国语辞典》:慧南  拼音:huì nán
宋代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1002~1069)俗姓章,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县)人。十一岁出家,后从石霜、楚圆得法。得法后,住江西黄龙山,法席甚盛,设三关以使学者触机而悟,天下丛林称之为「黄龙三关」。为临济宗黄龙派的创始人。弟子以祖心、克文、常总最有名。
《国语辞典》:弘忍  拼音:hóng rěn
唐朝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602~675)俗姓周,蕲州黄梅县人,为中国禅宗第五祖。七岁从道信出家,后定居黄梅双峰山东山寺,聚徒说法,世称「东山法门」。著名的弟子有神秀、慧能、智诜等。有《最上乘论》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