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蠹耗
亦作“蠧秏”。亦作“蠧耗”。
(1).败坏,损害。陈书·宣帝纪:“且众将部下,多寄上下,军民杂俗,极为蠹秏。”《旧唐书·武宗纪》:“是由季时,传此异俗,因缘染习,蔓衍滋多,以至于蠧耗国风,而渐不觉;诱惑人意,而众益迷。”
(2).侵蚀损耗。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六年:“屯田郎官 王定 言 严州 岁歉,又言义仓为官吏蠹耗。帝曰:‘此是民户寄留于官,专为水旱之备者,奈何耗之?’”
《漢語大詞典》:水啮(水齧)
谓水侵蚀。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 华阴县 东七级 赵村 ,村路因水啮成谷,梁之。” 元 刘永之 《送罗与敬归西昌》诗:“石扶坏道通高阁,水啮危沙见古城。”清史稿·循吏传三·狄尚絅:“ 南康 治滨湖……迤东水啮,浸及城址。”
分類:侵蚀
《国语辞典》:海谷  拼音:hǎi gǔ
海底的谷状地形。因陆地山谷下沉或侵蚀海底而形成。
《国语辞典》:海堤  拼音:hǎi tí
建造在海岸的堤防,用以防止海潮及波浪对海岸或建筑地基的侵蚀及其他灾害。
《漢語大詞典》:啮岸(齧岸)
谓水流侵蚀河岸。金史·河渠志:“及渠成,以地势高峻,水性浑浊。峻则奔流漩洄,啮岸善崩,浊则泥淖淤塞,积滓成浅,不能胜舟。”
《國語辭典》:外伤(外傷)  拼音:wài shāng
身体外部所受的损伤,相对于内伤而言。如刀伤、火伤等是。
《漢語大詞典》:漱齧
亦作“潄嚙”。 侵蚀;冲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五龙 泄水南注泻下,加岁久漱啮,每涝即坏。”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湖口县 前受 大江 ,左当 彭蠡 ,波涛潄嚙,岸石峥嶸,舟不可近。”《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去岁被水漱啮,残缺过半,继復补修。”
分類:侵蚀冲荡
《漢語大詞典》:渍痕(漬痕)
水侵蚀的污迹。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窗外只有渍痕斑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
分類:侵蚀
《漢語大詞典》:齧蚀(齧蝕)
侵蚀,亏缺。 清 唐孙华 《石鼓歌》:“蘚斑啮蚀字揞揜,髣髴尚可形模求。”
分類:侵蚀亏缺
《漢語大詞典》:内食
谓从中侵蚀肌肉。后汉书·董卓传:“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溃癕虽痛,胜於内食。”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言痈疽藴结,破之虽痛,胜於内食肌肉,浸淫滋大也。”
《漢語大詞典》:淄蠹
污染侵蚀。《后汉书·皇后纪序》:“故 孝章 以下,渐用色授,恩隆好合,遂忘淄蠹。” 李贤 注:“淄,黑也。蠹,食禾虫。以諭倾败也。” 唐 苏颋 《禁断女乐敕》:“朕方大变浇讹,用清淄蠹。”也指腐蚀朝政的蛀虫。 林纾 《感秋赋》:“阴侵阳位兮,养淄蠹于宫闈。”
《国语辞典》:海柱  拼音:hǎi zhù
因波浪侵蚀、海岬切蚀所造成的小岛或岩石残柱。
《国语辞典》:峡湾(峡湾)  拼音:xiá wān
长期冰河侵蚀下切而成的U形谷,当冰河消退,海水侵入,便形成峡湾,具有坡陡水深的特徵。此种地形多见于挪威、瑞典、加拿大西岸、美国阿拉斯加、智利南部、格陵兰、冰岛、纽西兰南岛等高纬度地区。
《漢語大詞典》:冲啮(衝齧)
谓水浪侵蚀堤岸。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 武肃王 ( 钱鏐 )以 候潮 通江 二门之外,潮水衝啮,版筑不就,命强弩数百射之,潮水为避。” 明 张居正 《方氏建水射铭》:“岸受水衝啮,虑殫为河矣。”明史·吴桂芳传:“给事中 刘鉉 疏议漕河,语侵 桂芳 , 桂芳 疏辩曰:‘ 草湾 之开,以 高 宝 水患衝啮,疏以拯之,非能使上游亦不復涨也。’”
分類:侵蚀堤岸
《漢語大詞典》:渗泄(滲洩)
见“ 渗洩 ”。
亦作“ 渗泄 ”。
(1).泄露;泄漏。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 韩 魏 二君,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洩。” 明 唐顺之 《赠蔡年兄道卿序》:“夫聚其全气与力,无所渗洩而一以输之於道,至於久而未有闻焉者,吾不信也。”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三》:“生气渗泄,外强中乾,而仁之存者寡矣。”
(2).指侵蚀财货。《元典章·户部八·市舶》:“如曾停泊他处,将贩到物货转变渗泄作弊,及抄填不尽或因事发露到官,即从漏舶法断没。”
(3).中医谓利尿。《素问·至真要大论》:“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王冰 注:“渗泄,小便也。”元史·方技传·李杲:“今用渗泄之剂而病亦甚者,是气不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