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使署
使馆。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新使署在 法郎培侯锐街 十号, 许竹篔 星使已驻於此。” 清 黄遵宪 《〈人境庐诗草〉自序》:“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嚮往之。’聊书於此,以俟他日。 光绪 十七年六月在 伦敦 使署, 公度 自序。”
分類:使馆
《國語辭典》:秘书(祕書)  拼音:mì shū
1.古代图书集中帝室,如西汉藏于天禄阁,东汉藏于东观,故宫中所藏的图书秘记,称为「秘书」。《文选。班固。答宾戏》:「永平中为郎,典校秘书。」
2.管理文书并协助主管管理事务的人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于时有个秘书卫随,最能广识天下奇人。」
《國語辭典》:武官  拼音:wǔ guān
1.武职官员。相对于文官而言。
2.专指驻外使馆的武职官员。多由三军军官中选派,担任军事性职务。
《國語辭典》:参赞(參贊)  拼音:cān zàn
1.参预谋划。《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赞大业。」《红楼梦》第五三回:「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2.职官名:(1)清于外蒙古、新疆等地设置参赞大臣,以辅佐将军办理军务。(2)清末于东三省总督及西藏办事大臣之下,各置左右参赞。(3)清朝于外国公使馆置参赞,掌佐公使办理外交,有一、二、三等之别。
《国语辞典》:外交团(外交团)  拼音:wài jiāo tuán
同驻一国首都的外国使馆人员所组成的团体,其成员以使馆馆长、馆员、随员和他们的家属为主。
《漢語大詞典》:文化参赞(文化參贊)
驻外使馆中负责同驻在国联系处理文化事务的高级外交官。
《国语辞典》:外交庇护(外交庇护)  拼音:wài jiāo bì hù
使馆基于条约的规定,或驻在国的许可,可庇护驻在国或第三国的政治犯。
《国语辞典》:外交邮袋(外交邮袋)  拼音:wài jiāo yóu dài
本国政府和驻外使馆间传递文件的密封袋。以火漆或铅印封口,邮检人员不得拆封、毁损,以免侵犯使馆自由秘密通讯权,否则有关国家可以抗议,并采取适当的报复措施。其所受保护和外交特权的性质相同,都是基于邦交国家间的互惠原则。
《国语辞典》:保安警察  拼音:bǎo ān jǐng chá
防卫国家重要机关、外交使馆及办事处,机动协助地方治安事务的警察。简称为「保警」。
《國語辭典》:入境證  拼音:rù jìng zhèng
入境旅客持有的入境證明。由内政部入出境管理局制作,发给入境申请人持用。
《漢語大詞典》:商务参赞(商務參贊)
使馆的组成人员之一。一国经济主管机关向驻在国派遣的外交官。职责是向本国主管机关报告有关驻在国的经济情况,准备贸易协定的签订工作并监督其执行,签订或协助签订重要的贸易合同。
《漢語大詞典》:临时代办(臨時代辦)
驻外使馆大使、公使或代办缺位或因故不能视事时,被委派代理其职务的外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