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鞍子局
元 代制造鞍具的官办作坊。元史·百官志五:“鞍子局,大使一员。”元史·百官志五:“ 上都 隆兴 等路杂造鞍子局,提领一员,大使一员。”
《漢語大詞典》:踹坊
又称踹布坊、踏布坊。 中国 旧时经营棉布整理加工的手工业作坊。工人操作时,足踏凹字形大石,左右滚动,使石下漂染过的棉布紧密光滑。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观音峰:“ 东园 相传是前 明 徐太僕 别墅,距 上津桥 西北半里,地久废为踹坊。”参见“ 踏布 ”。
《漢語大詞典》:踏布
亦作“蹋布”。 踹布。旧时对棉布整理加工的一道工序。踹匠将漂染过的棉布卷上木滚,放在石板上,上压约千斤重的凹字形大石,一人足踏大石两端,左右往来滚动,以使布质紧密光滑。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观音峰:“距 上津桥 西北半里,地久废为踹坊,皆布商所佣蹋布者居之。”
《國語辭典》:碾坊  拼音:niǎn fāng
将谷物碾成米或面粉的工作场所或店铺。如:「他正在碾坊中,卖力的碾磨面粉。」也作「碾房」。
分類:磨面作坊
《國語辭典》:碾房  拼音:niǎn fáng
碾制米或各种面粉的工作房。《西游记》第二三回:「这都是仓房、库房、碾房各房,还不曾到那厨房边哩!」也作「碾坊」。
《漢語大詞典》:碾玉作
打磨雕琢玉器的作坊。亦指从事这种行业的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我是碾玉作, 信州 有几个相识,怕那里安得身。”
《漢語大詞典》:刨烟铺(刨烟鋪)
旧时制作烟丝的作坊。 李劼人 《天魔舞》第三章:“烟丝必不是城内刨烟铺刨的,粗得象干草须,红得象土红染过,是赶场时贩子手上的商品。”
《國語辭典》:水作坊  拼音:shuǐ zuō fang
制豆腐的场所。
《漢語大詞典》:染房
染绸、布、衣服等的作坊及其加工或操作的建筑物、隔间或车间。又称“染坊”
《漢語大詞典》:烧房(燒房)
方言。酿酒的作坊。 沙汀 《淘金记》四:“她的独养子的曾祖父,是个经营烧房的商人。”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这苦恼着他,才从 德娃子 的烧房里喝了干酒转来。”
《國語辭典》:面坊(麵坊)  拼音:miàn fāng
磨面粉的作坊。如:「我家附近开设的面坊,由于品质、作法等都很重视,所以成品良好。」
《漢語大詞典》:砻坊(礱坊)
经营稻谷去壳加工的手工业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