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梵王家
指佛寺。 唐 陈翥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诗:“ 曲江 晴望好,近接梵王家。” 宋 范仲淹 《峻极上寺》诗:“高高人物外,犹属梵王家。” 宋 赵抃 《书院》诗:“邻舍尽金碧,一一梵王家。”参见“ 梵王宫 ”。
分類:佛寺
《國語辭典》:梵王宫(梵王宮)  拼音:fàn wáng gōng
大梵天王的宫殿,泛指佛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金瓶梅》第五七回:「幸而有道长老之虔诚,不忍见梵王宫之费败。」也称为「梵宫」、「梵家」、「梵王家」。
《漢語大詞典》:仁祠
(1).佛教的祭祀。《后汉书·楚王英传》:“ 楚王 诵 黄 老 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
(2).佛寺的别称。 唐 宋之问 《秋晚游普耀寺》诗:“薄暮 曲江 头,仁祠暂可留。” 唐 权德舆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嬴女 乘鸞已上天,仁祠空在 鼎湖 边。”释门正统卷三:“精舍所踞,号曰仁祠。”
《漢語大詞典》:佛宇
佛寺。 唐 康骈 剧谈录·慈恩寺牡丹:“京国花卉之晨,尤以牡丹为上,至于佛宇道观,游览者罕不经歷。” 宋 苏舜钦 《顶破二山诗》:“因成两佛宇,幽邃号胜游。” 宋 苏辙 《游庐山山阳七咏·归宗寺》:“佛宇争惟一山甲,僧厨坐待十方供。”
分類:佛寺
《漢語大詞典》:佛庐(佛廬)
指佛寺。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草肥蕃马健,雪重佛庐乾。”新唐书·萧倣传:“ 懿宗 怠政事,喜佛道,引桑门入禁中为祷祠事,数幸佛庐,广施予。”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居依山谷,以草茨屋,惟王宫、官府、佛庐以瓦。”
分類:佛寺
《國語辭典》:檀林  拼音:tán lín
佛寺。南朝齐。王融《法乐辞九。右歌双树》:「舂山玉所府,檀林芳所栖。」唐。李绅〈杭州天竺灵隐二寺因追思为诗〉二首之二:「近日尤闻重雕饰,世人遥礼二檀林。」
《國語辭典》:佛图(佛圖)  拼音:fó tú
1.佛教指證悟宇宙真理,解脱一切烦恼的人。为梵语bubdha的音译。也作「佛陀」。
2.塔的别名。《南史。卷四。齐武帝纪》:「又于山累石为佛图,其侧忽生一树,状若华盖,青翠扶疏,有殊群木。」也称为「浮屠」、「浮图」。
分類:佛寺佛塔
《漢語大詞典》:香刹
佛寺的别名。 唐 顾况 《独游青龙寺》诗:“春风入香刹,暇日独游衍。” 宋 梅尧臣 《雪窦达观禅师见寄依韵答》:“禪衣百衲重,香刹 四明 深。” 清 方文 《重过润州上方寺》诗:“出郭寻香刹,林僧乃旧交。”
分類:佛寺
《漢語大詞典》:绀园(紺園)
(1).佛寺的别称。 唐 沈佺期 《游少林寺》诗:“紺园澄夕霽,碧殿下秋阴。” 唐 陈子昂 《馆陶郭公姬薛氏墓志铭》:“哀淑人之永逝,感紺园之春时。”
(2).借指道教宫观。 明 高启 《与王徵士访李炼师遂同过师林寻因公》诗:“玄舘启贞境,紺园閟清香。”
《漢語大詞典》:禅刹(禪刹)
佛寺。 宋 张耒 《春日怀淮扬》诗:“灵通禪刹古丛林,永日惟闻鐘梵音。”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宝华钟》:“相去又半里 寳华山 ,有禪刹曰 慈严智显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竹中堂殿茅亭数处,乃 黄华 古禪刹也。”
分類:佛寺
《漢語大詞典》:佛庙(佛廟)
佛寺。 唐 柳宗元 《柳州复大云寺记》:“崇佛庙,为学者居,会其徒而委之食,使击磬鼓钟,以严其道而传其言。”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序》:“ 绰 避难圃田,寓居佛庙。”
分類:佛寺
《國語辭典》:花界  拼音:huā jiè
1.佛寺。唐。元稹〈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诗:「晓入白莲宫,琉璃花界净。」
2.称妓女的阶层。
分類:佛寺妓女
《漢語大詞典》:青莲宇(青蓮宇)
佛寺。 唐 李绅 《望鹤林寺》诗:“鹤栖峯下青莲宇,花发江城世界春。” 明 何景明 《游西山》诗之二:“岧嶤碧巖际,縹緲青莲宇。”
分類:佛寺
《漢語大詞典》:僧庵
佛寺;佛庵。 唐 陆龟蒙 《残雪》诗:“何谿背林处,犹覆定僧庵。”
分類:佛寺
《漢語大詞典》:净宇
佛寺。 金 元好问 《龙潭》诗:“窈窕转幽壑,突兀开浄宇。”
分類:佛寺
《漢語大詞典》:禅庵(禪庵)
禅房;佛寺。 唐 温庭筠 《赠越僧岳云》诗:“禪庵过微雪,乡寺隔寒烟。” 宋 王禹偁 《牡丹》诗:“仙娥喧道院,魔女逼禪庵。”
分類:禅房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