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力役  拼音:lì yì
1.以武力征伐。《谷梁传。僖公十九年》:「梁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
2.劳役。
3.徵用民力。《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是时民患上力役,解于公田。」
《国语辞典》:力弱  拼音:lì ruò
体力、力量衰弱。如:「经年累月的生病,早已使得他力弱体虚。」《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遂行,屯于沔阳。」裴松之注引郭冲三事曰:「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
《国语辞典》:力衰  拼音:lì shuāi
体力衰弱。如:「病后初瘉,体弱力衰,实在做不了粗重的工作。」
《漢語大詞典》:方刚(方剛)
(1).谓人在壮年时体力、精神正当旺盛。《诗·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鬭。”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禕 体质方刚,器干彊固,董率之才, 鲁肃 不过。”
(2).指壮年。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陛下年在方刚,圣虑未衰,愿还既误之封,析后族之势。”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臣 香 年在方刚,适可驱使。”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侯忠节公父子为僮宾作书:“ 宾 齿方刚,其尚努力进德,为纲为纪,为楷为则,则吾将观於尔后。”
(3).刚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他小孩子家也懂得这句话,可见我方刚不是瞎客气了。”
《高级汉语词典》:勤力
勤劳
《國語辭典》:旅力  拼音:lǚ lì
1.众人的力量。《诗经。小雅。北山》:「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2.臂力。《晋书。卷五七。吾彦传》:「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三国志。卷一八。魏书。典韦传》:「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
3.出力、献力。《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若然受之,宜亦勤恁旅力,以充厥道。」
《漢語大詞典》:干力(幹力)
(1).谓堪任其事的能力。宋书·沈攸之传:“初, 攸之 招集才力之士, 随郡 人 双泰真 有干力,召不肯来。” 宋 范仲淹 《胡公神道碑》:“由是民不被楚,吏不坐责,其干力如此。” 明 李东阳 《翰林吴封君墓表》:“君内负干力,奋自树植。”
(2).古代一种供官吏役使的奴仆。新唐书·沈既济传:“ 建中 二年,詔中书、门下两省,分置待詔官三十,以见官、故官若同正、试、摄九品以上者,视品给俸,至廪、餼、干力、什器、舘宇悉有差。” 宋 徐铉 稽神录·黄鲁:“ 徐三诲 为抚州録事参军,其下干力 黄鲁 者,郡之俚人。”
(3).指体力强健。北史·李崇传:“ 崇 辞於 显阳殿 ,戎服武饰,志气奋扬,时年六十九,干力如少。”
《漢語大詞典》:昏耗
昏乱;迷糊。耗,通“ 眊 ”。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 宽 衰老羸悴,起止咳噫,目瞑耳聋,齿堕髮白,渐又昏耗,或忘其子孙,与凡人无异也。”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一朝被鬼迷心窍,神情三日犹昏耗。犹昏耗,合睛便见,夜叉奇貌!”
指昏愦而又体力衰竭。 宋 司马光 《谢宣谕表》:“臣本何人,齿髮衰朽,精力昏耗,有何才识,克堪兹任。”
《漢語大詞典》:身力
自己的能力、力量。管子·君臣上:“贤人之臣其主也,尽知短长与身力之所不至。”南史·孝义传上·刘瑜:“号泣昼夜不絶声,勤身力以营葬事。”亦指体力。 唐 白居易 《早冬游王屋寄温谷周尊师中书李相公》诗:“忽念公程尽,復惭身力衰。”
《漢語大詞典》:齿力(齒力)
年龄与体力。新唐书·李夷简传:“久之,请老,朝廷谓 夷简 齿力可任,不听。”
分類:年龄体力
《漢語大詞典》:压马(壓馬)
谓让没役使的马负重跑动,以锻炼马的体力。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马良失宠:“都指挥 马良 为上所爱。尝得骑行禁中,中官以为言,上曰:‘吾欲压马尔。’”
《國語辭典》:体育(體育)  拼音:tǐ yù
1.以锻鍊体能、增进健康为主的教育。如:「体育与德、智、群、美育并称为五育。」
2.各种体育活动。如赛跑、体操、球类运动等。如:「学校举办体育竞赛。」
《国语辞典》:补精神(补精神)  拼音:bǔ jīng shen
补充体力、营养等,使恢复精神的最佳状态。如:「中医学上认为人参可以养气血、补精神。」
《國語辭典》:劳动力(勞動力)  拼音:láo dòng lì
社会中能够投入生产工作的人口。
《漢語大詞典》:败力(敗力)
衰败的体力,衰弱的身躯。 唐 孟郊 《退居》诗:“退身何所食,败力不能閒;种稻耕 白水 ,负薪斫 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