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奇字  拼音:qí zì
王莽六书之一。据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加以改变而成。汉。许慎 说文解字叙:「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
《國語辭典》:篆书(篆書)  拼音:zhuàn shū
书体名:(1)广义的篆书,是指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及小篆等;狭义的篆书则指大篆及小篆。相传大篆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小篆为李斯取史籀大篆省改而成。现今所称的篆书,则多指小篆而言。(2)王莽时六书之一,即小篆。
《國語辭典》:缪篆(繆篆)  拼音:móu zhuàn
摹刻印章用的篆书。因笔画屈曲缠绕,故称为「缪篆」。王莽时官定为六书之一,相当于秦八体书中的摹印。
《漢語大詞典》:鹄头(鵠頭)
(1).书体名。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蚊脚傍低,鵠头仰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南齐 萧子良 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鵠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倒薤、蛇书、虫书、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虽义涉浮浅,亦书家之前流也。” 清 赵翼 《题百体寿字》诗:“垂露偃波取殽列,鵠头虎爪倣走飞。”
(2).指辟召贤士的诏书。因用鹄头体书写,故称。 宋 杨亿 《君可思赋》:“版急鵠头,书详马尾。” 宋 王安石 《后殿朝次偶题》诗:“忽随诸彦登龙尾,尚忆当年应鵠头。” 元 吕诚 《次韵答偶武孟》:“犹忆当年应鵠头,诗名从此达南洲。”
《漢語大詞典》:篆笔(篆筆)
谓以篆体书写;篆书笔画。 唐 崔翘 《郑郎中山亭》诗:“篆笔飞章暇,园亭染翰游。” 宋 米芾 画史:“﹝ 章友直 ﹞能以篆笔画棋盘,笔笔相似。”
《国语辞典》:古写(古写)  拼音:gǔ xiě
以古代字体书写的文字。如:「《周礼》原文作『美』,『美』即『美』之古写。」《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偏偏那个矿字照著周礼古写,大家不认得,只面面相觑,又不敢问。」
《國語辭典》:鸟虫书(鳥蟲書)  拼音:niǎo chóng shū
书体名。是春秋战国到两汉期间,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吴、楚、宋、越等地区的美术字体。此种字体是在篆书结构的基础上,加上鸟虫形体的纹饰,因而得名。最初纯属装饰,多铸刻于兵器、乐器及酒器铭文,后由于此种字体的笔画盘旋屈曲,花样繁多,不易作伪,所以渐用于书写旗帜及符信,后也用于玺印、带钩等题名。传世有吴王子于戈、楚王酓璋戈、宋公栾戈、越王句践剑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