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寝庙(寢廟)  拼音:qǐn miào
1.旧称皇帝宗庙的前殿为庙,后殿为寝。亦用以泛指宗庙。《礼记。月令》:「寝庙毕备。」汉。郑玄。注:「凡庙前曰庙,后曰寝。」《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
2.泛指寝居之处。《左传。襄公四年》:「经吞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國語辭典》:居第  拼音:jū dì
居住的宅第。
《漢語大詞典》:玄亭
汉 扬雄 曾著《太玄》,其在 四川 成都 住宅遂称 草玄堂 或 草玄亭 ,亦简称“玄亭”。 清 方文 《归里偕邓简之吴子远山行得巢字》诗:“白业闻僧梵, 玄亭 解客嘲。” 清 刘献廷 《江沛思并诸同人小集》诗:“ 玄亭 问字樽徒载,绣佛逃禪调自殊。” 清 孙枝蔚 《挽房兴公朱姬》诗:“独坐 玄亭 肠易断, 扬雄 不止惜 童乌 。”
《國語辭典》:四至  拼音:sì zhì
1.从四方到来。《吕氏春秋。审应览。不屈》:「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
2.房宅或耕地等四周的界限。《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凡是老圈地都有部颁龙票,那上面东西南北的四至,都开得明白。」
《漢語大詞典》:郊扉
(1).郊外住宅的门户。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岁华春有酒,初服偃郊扉。” 明 华察 《秋日观稼楼晓望》诗:“流水映郊扉,炊烟散林屋。”
(2).指郊外住宅。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四:“郊扉存晚计,幕府愧羣材。”
《漢語大詞典》:邑居
里邑住宅。亦谓聚邑而居。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饰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 马非百 注:“邑居,城市住宅。”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乃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谿谷。” 唐 岑参 《石犀》诗:“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 严复 《原强》:“耕凿蚕织,城郭邑居,於是有礼乐刑政之治,有庠序学校之教。”
分類:住宅
《漢語大詞典》:舍宅(捨宅)
谓施舍住宅作寺院。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真坛净社·尼寺:“《僧史略》曰:‘ 东晋 何充 始捨宅安尼,此盖尼寺之始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腹笥:“ 崑山 白莲花寺 ,乃 陆鲁望 捨宅之所,后有祠堂像设,皆当时物。”
《漢語大詞典》:上宅
上等住宅。韩非子·内储说上:“於是乃倚一车辕於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
分類:上等住宅
《漢語大詞典》:相地
(1).观察土地肥瘠或地形地物。国语·齐语:“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史记·周本纪:“﹝ 后稷 ﹞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则之。”新唐书·姜师度传:“ 孝忠 知仰天, 师度 知相地。” 郭希仁 《从戎纪略》:“敌人所到之处,即相地布置,我军不及也。”
(2).旧时迷信,察看住宅、墓地风水以定吉凶。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邵上葵工部:“ 邵 今居忧,闻至墓次相地,白昼为人所刺,幸漏刃而逸,未知信否。” 清 潘耒 《戴南枝传》:“山人素不为人相地,人亦无以是烦山人者。”
《國語辭典》:里舍  拼音:lǐ shè
私人的住宅。《后汉书。卷四五。张酺传》:「酺归里舍,谢遣诸生,闭门不通宾客。」
《國語辭典》:府第  拼音:fǔ dì
贵族官吏或大地主的住宅。《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自四辅、三公有事府第,皆用传。」
《漢語大詞典》:山舍
山中住宅;山中的房舍。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 京产 请 瓛 至山舍讲书,倾资供待。” 唐 李商隐 《题李上謩壁》诗:“江庭犹近别,山舍得幽期。” 宋 梅尧臣 《送樊秀才归安州》诗:“闻声不得名,将投山舍宿。”
《漢語大詞典》:主第
(1).公主的住宅。南史·贺琛传:“ 琛 性贪嗇,多受賕赂;家产既丰,买主第为宅。为有司奏,坐免官。”新唐书·窦怀贞传:“方 太平公主 干政, 怀贞 倾己附离,日视事退,輒诣主第,刺取所欲。”
(2).泛称贵族之家。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玉輦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明 高启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诗:“晚出银臺酒未消,侯家主第强相邀。”
《國語辭典》:闬闳(閈閎)  拼音:hàn hóng
里巷的大门。《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回视旧居,无复闬闳。」
《漢語大詞典》:屋室
房屋,住宅。战国策·赵策一:“愿大夫之往也,毋伐树木,毋发屋室。”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褌衣。”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 河 北地大震,坏城郭屋室, 瀛州 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