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仰攀  拼音:yǎng pān
1.向上攀援。晋。左思〈吴都赋〉:「仰攀鵔鸃,俯蹴豺貘。」唐。李白〈登瓦官阁〉诗:「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2.结交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院判是贵人,又是恩人,只怕妾身风尘贱质,不敢仰攀。」《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妻者齐也,故曰配偶。今郑小齐大,大小不伦,孩儿不敢仰攀。」
《漢語大詞典》:贵势(貴勢)
亦作“ 贵埶 ”。
(1).谓位高有权势。艺文类聚卷五三引尸子:“举士不论才,而以贵势为仪,则 伊尹 、 管仲 不为臣矣。” 宋 王圭 《夏文庄公竦神道碑》:“故士大夫遥生惮疑,而少己附者,公居亦防畏,不敢以贵埶自安也。”
(2).指居高位有权势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然车迹不軔权右之国,尺牘不经贵势之庭。” 宋 程颐 《葬说》:“惟五患者不得不慎:须使异日不为道路,不为城郭,不为沟池,不为贵势所夺,不为耕犂所及。” 苏曼殊 《焚剑记》:“偶於市卖酥饼,见贵势导从如云,乃生故人,请为记室参军。”
(3).尊贵者的威势。 明 庄元臣 《叔苴子外编》卷一:“天下有贵势,有众势。贵势在上,众势在下。贵势行则治,众势行则乱。惟贤明之君能分天下之众势以成一人之贵势。”
《国语辞典》:智永  拼音:zhì yǒng
南朝陈时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王,名法极,为东晋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山阴永欣寺僧,号永禅师。善书法,能兼诸体,真草书尤胜。相传曾书《真草千字文》八百本,分送浙东诸寺,今尚存墨迹一本,刻本一种(关中本)。
《国语辞典》:普光  拼音:pǔ guāng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玄奘弟子。担任玄奘译经的笔受。著有《俱舍论记》三十卷、《俱舍论法宝宗原》一卷。也称为「大乘光」。
《國語辭典》:高上  拼音:gāo shàng
1.地位较高。《北史。卷四三。列传。张彝》:「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2.程度较高。如:「台湾因为教育发达,高上程度的人越来越多。」
3.高中,恭贺人上榜的话。如:「恭喜你高上荣誉榜。」
《国语辞典》:文益  拼音:wén yì
五代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885~958)俗姓鲁,南唐馀杭(今属浙江)人。为当时高僧,七岁出家。曾从希觉律师学律,希觉赞为我门之游夏。后南游跟长庆禅师参学,而在漳州罗汉寺桂琛禅师处开悟,李升迎住报恩寺,号称「净慧」。晚年住金陵清凉院传法,四方求法的僧人,不下千人。死后谥号大法眼,其法系也称为「法眼宗」。著有《宗门十规论》。
《漢語大詞典》:享大
谓享有的食禄优厚。借指爵位高。国语·周语一:“任重享大者必速及。”
《漢語大詞典》:列岳(列嶽)
亦作“ 列岳 ”。
(1).高大的山岳。喻位高名重者。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驃骑上将之元勋,神州仪刑之列岳。” 唐 李阳冰 《唐李翰林〈草堂集〉序》:“王公趍风,列岳结轨。”一本岳作“岳”。
(2).谓妻子的伯叔父。 梁章鉅 称谓录卷七引 宋 谢维新 《合璧事类》:“今世俗呼人妇翁为令岳,妻之伯叔为列岳。”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中之上:“呼妻之伯叔父曰列岳耳。”
《漢語大詞典》:上交
(1).谓地位低的人与地位高的人结交。易·繫辞下:“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汉 扬雄 《法言·修身》:“上交不諂,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2).亦作“ 上佼 ”。头等友好。战国策·赵策一:“ 秦 与 韩 为上交, 秦 祸安移於 梁 矣。”《史记·赵世家》:“ 齐 之事王,宜为上佼,而今乃抵辠,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三:“佼,与‘交’同。上交,上等之交也。言 齐 之事王如此,当为王之上交,而今反触罪也。”
(3).转移、交付给上级。 郑义 《迷雾》四:“ 张源 竟也同意他的尽快解决问题,不放任自流,不上交矛盾的意见。”如:他把这件文物上交给有关部门。
《漢語大詞典》:荣达(榮達)
位高显达。《亢仓子·贤道》:“穷厄则以命自宽,荣达则以道自正。” 唐 温庭筠 《渭上题诗》之一:“ 吕公 荣达 子陵 归,万古烟波绕钓磯。” 清 唐孙华 《送王冰庵出守绍兴》诗:“荣达逢时自不难,耐他酸苦滞 长安 。” 沙汀 《困兽记》五:“若果没有同志会的变乱,那位老幕僚也许是荣达了。”
《漢語大詞典》:析圭
亦作“ 析珪 ”。
(1).古代帝王按爵位高低分颁玉圭。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圭,一本作“ 珪 ”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析,中分也。白藏天子,青在诸侯。” 王先谦 补注:“周礼·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析圭而爵,言分圭而爵之也。此盖古语。析,即分颁之义,非中分为二。疑 如 ( 如淳 )説误。”
(2).泛指封王、封官。 唐 李乂 《夏日送司马员外孙员外北征》诗:“析珪行仗节,持印且分麾。” 明 高启 《咏隐逸·武攸绪》:“孽后移寳鼎,同姓咸析珪。独去谢亲宠,龙门事宜栖。”
《国语辞典》:惠崇  拼音:huì chóng
宋代一位高僧的法号。生卒年不详,建阳(今属福建)人。工画水禽,尤擅于绘水乡景色,以鹅雁鹭鸶为点缀,人称「惠崇小景」。王安石与苏轼均欣赏其画作。
《国语辞典》:行思  拼音:xíng sī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刘,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禅宗六祖慧能的弟子。后住青原山静居寺弘扬禅法,开青原一系,禅宗五家中的曹洞、云门、法眼都是他的法嗣。弟子有希迁等。
《国语辞典》:宝志(宝志)  拼音:bǎo zhì
南朝齐梁一位高僧的法号。金城人,俗姓朱。年轻时曾在建康道林寺出家。齐武帝时认为他在惑众,因此关入建康狱。至梁武帝时则迎入宫内,极为礼重,世称为「宝公」。见《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陶弘景传、太平广记。卷九○。异僧。释宝志》。也称为「志公」。
《漢語大詞典》:显重(顯重)
(1).重视,尊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入 秦 , 秦王 与 应侯 必显重以示天下。”
(2).位高势重。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卿父劝吾协同 曹公 ,絶婚 公路 ;吾今所求无一获,而卿父子并显重,为卿所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