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耳食之闻(耳食之闻)  拼音:ěr shí zhī wén
没有根据的传闻。如:「这件事不过是耳食之闻,何必信以为真。」
分类:有根传闻
《国语辞典》:耳食之言  拼音:ěr shí zhī yán
没有根据的传闻。如:「此种凭空捏造的耳食之言,有智之士岂能轻易相信。」也作「耳食之谈」。
分类:有根传闻
《國語辭典》:风闻言事(風聞言事)  拼音:fēng wén yán shì
把传闻的事情向上级报告。《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有一班妒忌魏生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小小新闻,奏上一本。」
《國語辭典》:贵耳贱目(貴耳賤目)  拼音:guì ěr jiàn mù
相信传闻,而不信眼见的事实。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
《漢語大詞典》:道听耳食(道聽耳食)
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下:“村学究道听耳食,窃一言以诧新奇,此等之论是也。”
《國語辭典》:道听涂说(道聽塗說)  拼音:dào tīng tú shuō
在路上听到一些没有根据的话,不加求證就又在路途中说给其他的人听。语本《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后泛指没有经过證实、缺乏根据的话。《汉书。卷三○。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也作「道路风闻」。
《國語辭典》:传闻异辞(傳聞異辭)  拼音:chuán wén yì cí
春秋处理历史材料,分为所见之世、所闻之世、所传闻之世,依此三世远近而有不同的措辞。对于年代久远,由传闻而得知的事,记载得比较简略,称为「传闻异辞」。《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以不曰?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汉。何休。解诂:「所见者,谓昭、定、哀已与父时事也。所闻者,谓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也。所传闻者,谓隐、桓、庄、闵、僖、高祖、曾祖时世也。」后泛称歧异不一的传述言辞。
《国语辞典》:趣谈(趣谈)  拼音:qù tán
有趣的话题或传闻。《红楼梦》第五四回:「众人听了,都知道他素日善说笑话,最是他肚内有无限的新鲜趣谈。」
《漢語大詞典》:口耳相承
谓接受传闻。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一:“数年来士大夫不察其实,口耳相承,猥有所称引,愈久愈讹,遂以滋甚。”
分類:接受传闻
《漢語大詞典》:贱目贵耳(賤目貴耳)
谓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亦比喻舍近求远。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蛇床:“世人捨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 清 李调元 《〈蜀雅〉序》:“残膏餘馥,不知沾丐后人几许。而贱目贵耳者,顾谓今不如古,方隅之别也,岂不悖乎!”参见“ 贵耳贱目 ”。
《國語辭典》:贵耳贱目(貴耳賤目)  拼音:guì ěr jiàn mù
相信传闻,而不信眼见的事实。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
《漢語大詞典》:毛遂堕井(毛遂墮井)
西京杂记卷六:“ 赵 有两 毛遂 ……野人 毛遂 坠井而死,客以告 平原君 , 平原君 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知野人 毛遂 ,非 平原君 客也。”后用为传闻不实之典。 唐 李白 《系寻阳上崔相涣》之二:“ 毛遂 不堕井, 曾参 寧杀人?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分類:传闻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