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牛痘  拼音:niú dòu
发于牛体内的痘疮。
《國語辭典》:脑膜炎(腦膜炎)  拼音:nǎo mò yán
病名。脑膜受病毒或细菌侵入引起发炎的疾病。常见的病原是脑膜炎双球菌和肺炎双球菌。一般如急性鼻窦炎、腮腺炎也可能并发脑膜炎。主要症状为发冷、发热、头痛、颈部僵硬、恶心、呕吐、皮肤出现出血斑、昏迷等。
《國語辭典》:水痘  拼音:shuǐ dòu
病名。由滤过性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通常经由接触或飞沫传染,潜伏期约二至三周,症状为出泡疹、发烧、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等。流行季节约在初春,以二至六岁的幼童较易感染,病瘉后具有终生免疫力。也称为「水花儿」。
《国语辞典》:腮腺炎  拼音:sāi xiàn yán
病名。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病部位常在耳下的腮腺,发病时先发烧,随后脸部耳下区域腮腺会浮肿、疼痛。俗称为「猪头肥」、「猪头皮」。通常七到十天内不需要特殊治疗就会自然消肿。五到十岁的小孩最易感染,而患过一次就终身免疫。成人若染上,有时会并发睪丸炎、卵巢炎或脑膜炎等。
《國語辭典》:人工免疫  拼音:rén gōng miǎn yì
将抗原、疫苗或类毒素,经由注射或口服,刺激组织,使体内自动产生抵抗某种传染病的能力。如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服用沙宾疫苗以预防小儿麻痹等。
《國語辭典》:砂眼  拼音:shā yǎn
病名。一种具传染性的眼睛疾病。眼睛结膜受病毒感染,形成颗粒状的小滤泡,状如砂粒,故称为「砂眼」。感染砂眼后,通常会有眼睛分泌物增加、畏光等情形发生。
《國語辭典》:口蹄疫  拼音:kǒu tí yì
偶蹄目动物的急性、热性与接触性传染病,由病毒所引起。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口腔黏膜、蹄冠及趾间皮肤的真皮部长水泡并且溃烂,口吐白沫。
《漢語大詞典》:口颊坏疽(口頰壞疽)
即走马疳。小儿急性病,常由麻疹、猩红热等传染病引起,症状是口腔黏膜部分组织溃疡,发黑,坏死,并向外溃烂,严重时发生昏迷。也叫走马牙疳或牙疳。
《國語辭典》:狂犬病  拼音:kuáng quǎn bìng
病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猫、狗、牛、羊等家畜,人或其他牲畜被患病的牲畜咬时,亦可能感染。狂犬病毒进入动物体内,可潜伏四至六周。症状为食欲不振、发烧、头痛、狂叫、见水即产生咽喉痉挛,最后全身麻痹而死。治疗的方法是在三天内注射抗毒血清。也称为「恐水病」。
《漢語大詞典》:瀸污(瀸汙)
传染病疫。礼记·曲礼下“四足曰渍” 汉 郑玄 注:“渍,谓相瀸污而死也。” 孔颖达 疏:“四足曰渍者,牛马之属也。若一箇死,则餘者更相染渍而死。” 章炳麟 《文学说例》:“虽然,人未有生而无病者,而病必期其少,瀸污渍染,寧知所届。”
分類:传染病
《國語辭典》:结核病(結核病)  拼音:jié hé bìng
病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人体内各组织都可能受侵犯,以肺脏最多。病患常有疲乏、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以抗结核药治疗为主,必要时再加手术治疗。除了人之外,家畜也可能发生。简称为「结核」。
《國語辭典》:痲疯(痲瘋)  拼音:má fēng
病名。由麻疯杆菌引起的慢性疾病。参见「麻疯」条。
《國語辭典》:痲疹  拼音:má zhěn
病名。一种由麻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参见「麻疹」条。
《國語辭典》:麻疹  拼音:má zhěn
病名。一种由麻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飞沫传染,潜伏期约十天,患过一次即可终生免疫。也称为「痲疹」、「痧子」。
《國語辭典》:麻疯(麻瘋)  拼音:má fēng
病名。由麻疯杆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侵犯皮肤黏膜及末梢神经。可分为结核型与开放型两种,前者不具传染性,后者则具传染性。也称为「麻风」、「痲风」、「痲疯」、「大麻风」、「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