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4,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品人
冗冗
众夫
散众
蒸徒
众下
众兆
俦党
俦人
群徒
徒舆
概众
悠悠
人情
道路
《漢語大詞典》:品人
(1).众人;常人。晏子春秋·外篇下二:“今品人饰礼烦事,羡乐淫民,崇死以害生。三者,圣王之所禁也。”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今学问之士,好语虚无之事,争著彫丽之文,以求见异於世。品人鲜识,从而高之。” 汪继培 笺:“品人,犹言众人也。”
(2).品评人才。《宋书·恩倖传序》:“自 魏 至 晋 ,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
《國語辭典》:冗冗  拼音:rǒng rǒng
1.烦多而杂乱的样子。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元。乔吉〈折桂令。西岩楼外东风〉曲:「正落絮飞花冗冗,又夕阳流水溶溶。」
2.众人。南朝梁。王僧孺〈忏悔礼佛文〉:「岂有度元元于苦海,拔冗冗于畏途。」
《漢語大詞典》:众夫(衆夫)
众人;一般人。 汉 张衡 《同声歌》:“众夫所稀见,天老教 轩皇 。”后汉书·冯衍传下:“固众夫之所眩兮,孰能观於无形。”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众夫指之笑,谓我知不明。”
《漢語大詞典》:散众(散衆)
众人;普通人群。《金瓶梅词话》第六六回:“卷棚内摆斋, 黄真人 前大桌面定胜, 吴道官 等稍加差小,其餘散众俱平头桌席。 黄真人 、 吴道官 皆衬缎尺头,四位披花,四疋丝紬,散众各布一疋。”红楼梦第三九回:“那些散众的,也有摸着的,也有摸不着的。”
《漢語大詞典》:蒸徒
众人;百姓。 晋 左思 《魏都赋》:“习习冠盖,莘莘蒸徒。” 晋 陆云 《南征赋》序:“自义声所及,四海之内,朔漠之表,蒸徒赢粮而请奋,胡马拟塞而思征。”
分類:众人百姓
《漢語大詞典》:众下(衆下)
(1).对众人谦下。《韩诗外传》卷三:“大道多容,大德众下。”
(2).下级;在下位的人。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视听》:“听察採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
(3).众人。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治人》:“日月之明,众下仰之;乾坤之广,万物顺之。”
《漢語大詞典》:众兆(衆兆)
众人;一般人。《楚辞·九章·惜诵》:“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讎。” 王逸 注:“兆,一作人。”文选·班固〈幽通赋〉:“洞参差其纷错兮,斯众兆之所惑。”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众,庶也;兆,人也。”
《漢語大詞典》:俦党(儔黨)
(1).同辈;众人。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论:“年十五,与弟俱居太学,诣博士受业,闭门讲诵,不随儔党,兄弟知名,为学者所宗。”
(2).指因乡里、亲族或其他关系结成的群体。文选·左思〈蜀都赋〉“养交都邑,结儔附党” 唐 吕向 注:“养其交道,结附儔党。”
《漢語大詞典》:俦人(儔人)
(1).众人。 宋 无名氏 鬼董卷一:“有道士出於儔人中,揖 自东 曰:‘某有衷恳,欲告於长者,可乎?’” 清 姚鼐 《复张君书》:“顾蒙识之於儔人之中,举纤介之微长,掩愚谬之大罪,引而掖焉。”
(2).指常人、一般人。 清 冯桂芬 《万母徐太恭人六十寿序》:“其贤者安常履顺,无以自表见于儔人之外。”
分類:众人常人
《漢語大詞典》:群徒
众人。管子·八观:“乡官毋法制,百姓羣徒不从,此亡国弑君之所自生也。”
分類:众人
《漢語大詞典》:徒舆(徒輿)
众人。 宋 叶适 《林正仲墓志铭》:“ 玉虹桥 在市心,坏久,计费数百巨万,徒舆缩手, 正仲 自与钱劝成之,至今为利。”
分類:众人
《漢語大詞典》:概众(概衆)
众;众人。《西游记》第三十回:“二人携手相搀,概众小妖随后,上那 花果山 极巔之处。”《西游记》第五八回:“概众稽首皈依。”
分類:众人
《國語辭典》:悠悠  拼音:yōu yōu
1.安閒暇适的样子。唐。高适〈封丘作〉诗:「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宋。欧阳修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词:「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2.忧思的样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3.眇远无尽的样子。《诗经。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长久、久远。晋。左思〈咏史诗〉:「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唐。白居易〈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世俗、一般。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二:「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晋书。卷六五。列传。王导》:「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6.众多。《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
7.行走的样子。《诗经。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8.荒谬不合事理。《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
9.飘动的样子。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10.懒散、不用心。《朱子语类辑略。卷二。总论为学之方》:「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11.气息缓慢细长的样子。《红楼梦》第一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馀气在胸。」
《國語辭典》:人情  拼音:rén qíng
1.人的感情。如:「老年丧子,哀痛欲绝,这也是人情之常。」《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2.人的常情、世情。《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红楼梦》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交情、情面。《西游记》第二五回:「他又是师父的故人,饶了他,也是师父的人情。」《红楼梦》第五五回:「你主子真个倒巧,叫我开了例,他做好人,拿著太太不心疼的钱乐得做人情。」
4.人民的生活、情感意愿、风俗习尚等状况。唐。杜牧 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三十年来王师攻击,利与不利,其所来由。」《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又问了问褚一官走过几省,说了那些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5.礼物。《水浒传》第一四回:「他便送些人情与这都头,你却来讨了。」《通俗编。仪节》:「以礼物相遗曰送人情。」
6.交际往来。指婚丧庆吊等礼节应酬。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
《國語辭典》:道路  拼音:dào lù
1.地面上供人车通行的路,通称为「道路」。
2.办法或门路。《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慕政听得有这许多道路,也就打断了投海的念头。」
3.一事进行的动作及步骤。《红楼梦》第三四回:「又摸不著他的道路,因此各处察访。」
4.生意。《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闻得贩漆这项道路颇有利息,况又在近处,何不去试他一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年三十馀,觉得心里不耐烦做此道路,告脱了在本县去,别寻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