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伐艺(伐艺)  拼音:fā yì
誇赞自己的技艺。唐。柳宗元〈梓人传〉:「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漢語大詞典》:伐性刀
见“ 伐性之斧 ”。
《國語辭典》:伐性之斧  拼音:fā xìng zhī fǔ
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韩诗外传》卷九:「徼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欲者,逐祸之马也。」汉。枚乘〈七发〉:「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
《漢語大詞典》:伐炭
伐木烧炭。 宋 苏轼 《徐州上皇帝书》:“征冶户为利国监之捍屏,今三十六冶,冶各百餘人,採鑛伐炭,多飢寒亡命强力鷙忍之民也。”
分類:伐木烧炭
《漢語大詞典》:伐命
戕害性命。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忍痛苦之药石者,所以除伐命之疾。”云笈七籤卷六十:“世上之人多嗜慾,伤生伐命,今古共焉。”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寡欲》:“其视秀惠温柔,不啻伐命之斧、鴆毒之杯。”
《骈字类编》:大伐
史记吴太伯世家吴王阖庐谓伍子胥孙武曰始子之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对曰楚将子常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
《骈字类编》:冬伐
吴越春秋天有四时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终必否 淮南子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肥硗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为民资 岁华记丽冬伐夏颁春开秋刷
《高级汉语词典》:力伐
力攻顽敌;力攻智取
《漢語大詞典》:攘伐
侵夺交战。庄子·渔父:“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
分類:侵夺交战
《漢語大詞典》:破伐
砍伐。《元典章·户部八·课程》:“每年常有野火烧延靠损草地,及有破伐柴薪之人,以致失悮用度。”
分類:砍伐
《漢語大詞典》:进伐(進伐)
犹进攻。晏子春秋·问上五:“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讎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与。”梁书·萧范传:“ 太清 元年,大举北伐,以 范 为使持节、征北大将军、总督 汉北 征讨诸军事,进伐 穰城 。”参见“ 进攻 ”。
分類:进攻
《國語辭典》:进攻(進攻)  拼音:jìn gōng
向前攻击。《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今日之事,不宜进攻,只宜退守。」《三国演义》第二回:「朱俊进攻张宝,张宝引贼众八九万,屯于山后。」
《漢語大詞典》:矫伐(矯伐)
作假夸功。晋书·王坦之传:“﹝ 坦之 ﹞尝与 殷康子 书论公谦之义曰……‘隆名在于矫伐,而不在于期当;匿迹在于违显,而不在于求是。’”
分類:作假
《漢語大詞典》:交伐
交相戕害。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往者为本体自发之偏枯,今则获以交通传来之新疫,二患交伐,而 中国 之沉沦遂以益速矣。”
分類:交相戕害
《國語辭典》:以夷伐夷  拼音:yǐ yí fā yí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乘其隙而攻伐之。《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也作「以夷治夷」、「以夷制夷」。
《漢語大詞典》:以夷攻夷
(1).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 颜师古 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自相攻击也。” 宋 王安石 《宋翰林侍读学士知许州军州事梅公神道碑》:“公请择人,使 潘罗支 ,兵法所谓,以夷攻夷。”明史·李材传:“给事中 唐尧钦 等亦言:‘ 材 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2).晚 清 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漢語大詞典》:庸伐
功伐,功绩。北史·叔孙建传论:“ 叔孙建 少展诚勤,终著庸伐;临边有术,威震夷 楚 。”
分類:功绩
《漢語大詞典》:扎伐子
见“ 扎筏子 ”。
《國語辭典》:扎筏子  拼音:zhā fá zi
找人顶罪或使人做代罪羔羊。《程乙本红楼梦》第六十回:「快把这两件事抓著理,扎个筏子!我帮你作證见!」也作「扎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