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仿 → 髣仿”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模效  拼音:mó xiào
模拟仿效。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画辩》:「米南宫多游江湖閒,每卜居必择山水明秀处,其初本不能作画,后以目所见,日渐模效之,遂得天趣。」也作「模仿」。
《國語辭典》:模效(模傚)  拼音:mó xiào
模仿、仿效。如:「那位学姐人品好,待人又和善,一直都是学弟妹们模效的对象。」也作「模仿」。
分類:仿效
《漢語大詞典》:效仿(傚倣)
仿效。 柳青 《狠透铁》:“不是各户社员的家庭积肥值得全社效仿啊。”
仿效;学着做。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至今乡曲以为话柄,然转相傚倣者不无其人也。”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嗟夫!傚倣得古人之皮毛,揣摹窥主司之好尚,论者谓科举盛而文学衰,殆其然乎!”
分類:仿效
《漢語大詞典》:放习(放習)
仿效。隋书·经籍志四:“后生好事,递相放习。”
分類:仿效
《漢語大詞典》:准模(準模)
比照;仿效。魏书·司马叡传:“其朝廷之仪,都邑之制,皆準模王者,拟议中国。”
分類:比照仿效
《漢語大詞典》:放依
(1).仿效。墨子·法仪:“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己。” 毕沅 校注:“放与‘仿’同。”汉书·扬雄传赞:“辞莫丽於 相如 ,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
(2).依傍。墨子·兼爱中:“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 孙诒让 间诂:“放、依义同。《檀弓》:‘ 子贡 曰: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
分類:依傍仿效
《漢語大詞典》:宪写(憲寫)
仿效;模仿。新唐书·中宗八女传:“﹝ 安乐公主 ﹞营第及 安乐 佛庐,皆宪写宫省,而工緻过之。”
分類:仿效模仿
《漢語大詞典》:象效
犹仿效。荀子·解蔽:“故学者以圣王为师,案以圣王之制为法;法其法,以求其统类,以务象效其人。”
分類:仿效
《漢語大詞典》:放式
仿效。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长沙太守汝南郅恽》:“ 汝南 , 楚 之界也,其俗急疾有气决。然自 君章 之后转相放式,好干上怵忮以采名誉。”
分類:仿效
《漢語大詞典》:采效
仿效。隋书·天文志上:“太史令 钱乐之 ,依案旧説,采效仪象,铸铜为之。”
分類:仿效
《漢語大詞典》:摹习(摹習)
仿效;学习。宋史·文苑传三·李建中:“ 建中 善书札,行笔尤工……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十节:“ 唐 以后所谓古文,溯源于 西汉 ,史记常是古文家摹习的主要蓝本。”
《國語辭典》:民望  拼音:mín wàng
1.人民的希望。《汉书。卷六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终军》:「以从民望,干名采誉。」三国魏。曹植〈七启〉八首之八:「民望如草,我泽如春。」
2.众人所属望,即众人的示范、榜样。《孟子。离娄下》:「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
《國語辭典》:风靡(風靡)  拼音:fēng mǐ
随风倾倒。比喻服从或流行。如:「风靡一时」。《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方今英俊云集,百姓风靡,虽邠岐慕周,不足以喻。」《文选。陆机。五等论》:「卒有彊臣专朝,则天下风靡。」
《漢語大詞典》:从行(從行)
(1).随行。汉书·司马迁传:“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 泰山 ,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则其妻又留居 豫章 ,而未尝从行。”
(2).仿效其行为。《后汉书·马廖传》:“臣案前世詔令,以百姓不足,起於世尚奢靡,故 元帝 罢服官, 成帝 御浣衣, 哀帝 去乐府。然而侈费不息,至於衰乱者,百姓从行不从言也。”
分類:仿效随行
《漢語大詞典》:趋风(趨風)
亦作“趍风”。
(1).疾行至下风,以示恭敬。《左传·成公十六年》:“ 郤至 三遇 楚子 之卒,见 楚子 ,必下,免胄而趋风。”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一:“是故 虞卿 一言,而 秦 之震惧趋风,驰指而请备。” 宋 张耒 《答林学士启》:“ 耒 , 淮 楚 晚进,场屋后来,辱登门墻,尝备官属,当趋风於末座,乃首贄於长牋。”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双缢庙》:“縞袂趋风,匹夫之志难夺;红颜赴义,匹妇之谅可悲。”
(2).引申指瞻仰风采。 宋 曾巩 《越州贺提刑夏倚状》:“ 巩 於此备官,云初託庇,喜趋风之甚邇,谅考履之惟和。”
(3).闻风而来。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一:“自然 乐毅 徒,趋风走天下。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4).引申指追随仿效。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章碣:“ 碣 有异才,尝草创诗律,於八句中,足字平侧,各从本韵……自称变体。当时趋风者亦纷纷而起也。” 明 汤显祖 《与许仰亭吏部书》:“太学趍风之后,音徽邈绵,南国多年,山川映发。”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见朋辈中钻研古书,不工制艺者,遇稍解风雅之主司,多以二三场殫洽见收;而一二揣摩时尚,趋风乘沫之士,迄老死不获知遇。”
《漢語大詞典》:相师(相師)
互相学习、仿效。 唐 韩愈 《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好利之党,相师成风。” 清 薛福成 《西法为公共之理说》:“夫青出於蓝而胜於蓝……盖相师者未必无相胜之机。”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缺点可以改正,优点可以相师。”
旧指以相术供职或为业的人。隋书·百官志:“太卜署有卜师、相师……助教等员。” 唐 卢肇 《嘲游使君》诗:“莫道世人无 袁 许 ,客子由来是相师。”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上笑曰:‘大哥过虑, 阿瞒 自是相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