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买价(買價)  拼音:mǎi jià
物品买入的单价。如:「这辆车的买价是多少?」
《國語辭典》:盘子(盤子)  拼音:pán zi
1.盛放物品的浅底器皿。如:「请把桌上的盘子递过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拿盘子盛汤,回来那么子盛菜?」《红楼梦》第二九回:「张道士道:『手里不乾不净的,怎么拿!用盘子洁净些。』」
2.货物买卖的行情价格。《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傥若被他们知道这个意思,他一定把环妹妹藏到乡下去,再讲盘子。」
3.嫖妓茶围的偿资。
《國語辭典》:不二价(不二價)  拼音:bù èr jià
商人将货物的确实售价标明,不因人而增减。《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韩康传》:「韩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馀年。」
《漢語大詞典》:贵善(貴善)
指价钱高、质量好的货物。史记·货殖列传:“富人争奢侈,而 任氏 折节为俭,力田畜。田畜人争取贱贾, 任氏 独取贵善。富者数世。” 司马贞 索隐:“谓买物必取贵而善者,不争贱价也。”
《漢語大詞典》:饶减(饒減)
谓减让价钱。 宋 范仲淹 《奏辩陈留移桥》:“只是为 王溟 曾在本县守官,遂欲借宅子与住,其 王溟 尚不肯,须用钱赁居,只饶减得钱一贯文。”
分類:价钱
《國語辭典》:廉价(廉價)  拼音:lián jià
便宜的价钱。如:「为求现金急用,他只好将房屋廉价出售。」清。徐珂《清稗类钞。敬信类。穆香甫偿逋不失信》:「香甫之父在时,一日,有豆船被水,泊岸求售,上船审视,以廉价购之。」
《國語辭典》:出价(出價)  拼音:chū jià
表示愿意用某种价格购买。《红楼梦》第一三回:「现在还封在店内,也没有人出价敢买。」
《漢語大詞典》:评直(評直)
议定价钱。 宋 鲁应龙 括异志:“ 嘉兴府 周大郎 ,每卖香时,纔与人评直。或疑其不中, 周 曰:‘此香若不好,愿出门当逢恶神扑死。’常以此誓为词。”
《漢語大詞典》:恒直(恆直)
常价,一般的价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吴道子水陆画:“ 吕 又死,其家贫落,寺僧以恆直得之。”
分類:价钱
《国语辞典》:特卖(特卖)  拼音:tè mài
特别降低价钱出售。如:「大卖场假日特卖,常常吸引很多人潮。」
《漢語大詞典》:驮价(馱價)
驮运的价钱。
分類:驮运价钱
《漢語大詞典》:驼价(駝價)
用骆驼运物的价钱。 徐珂 《清稗类钞·舟车·驮运》:“ 青海 草地行程,驮运最艰苦,牛马所载者轻,而脚价与驼价则一。” 徐珂 《清稗类钞·农商·羌海歇家》:“行程不致迁延,驼价不致昂贵也。”
《国语辞典》:削价(削价)  拼音:xiāo jià
削减价钱。如:「因仓库存货过多,又苦无现金周转,厂商只好削价求现。」「主管单位力求物价稳定,以避免削价竞争之情况。」
《國語辭典》:一分行情,一分货(一分行情,一分貨)  拼音:yī fēn háng qíng,yī fēn huò
花多少钱,就得到价值相当的东西。《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一分行情,一分货,你拚得出大价钱,他肯拿行货给你吗?」也作「一分钱,一分货」。
《国语辞典》:苜蓿风味(苜蓿风味)  拼音:mù sù fēng wèi
苜蓿,一种价钱便宜的蔬菜。苜蓿风味比喻教书生活的清苦。《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们老弟兄要时常屈你来谈谈,料不嫌我苜蓿风味怠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