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元醮
上元节举行的祭神仪式。《金瓶梅词话》第四二回:“早辰从庙中上元醮。”
《國語辭典》:拜盟  拼音:bài méng
结盟为兄弟。《儒林外史》第二回:「顾二哥是俺户下册书,又是拜盟的好弟兄。」
《漢語大詞典》:吃血
亦作“喫血”。 饮血酒。旧时苗族订盟仪式。 清 严如煜 《苗疆风俗考》卷二十:“刺猫血滴酒中,饮以盟心,谓之喫血。”
《漢語大詞典》:尺二圭
即镇圭。古代天子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 宋 范仲淹 《杂咏》之二:“玉人岂忍言环珮,留取天王尺二圭。”参阅周礼·春官·典瑞
《國語辭典》:安魂曲  拼音:ān hún qǔ
一种天主教宗教仪式的声乐套曲,原为追悼亡灵的特殊弥撒,通常省略弥撒曲中的光荣颂(Gloria)和信经(Credo)。为英语requiem的意译。著名的有莫札特的安魂曲。十九世纪之后,安魂曲的歌词不再一成不变,甚至加入世俗性的诗词。
《漢語大詞典》:喝盏(喝盞)
(1). 金 代以后至 明 朝宴的一种仪式。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喝盏:“﹝天子凡宴饗﹞众乐皆作,然后进酒诣上前。上饮毕,授觴,众乐皆止;别奏曲以饮陪位之官,谓之喝盏。”
(2).泛称陪饮。 清 曹寅 《同人分曹剧饮戏为韵语邀之》:“花枝苦乏喝盏辈,所习扬觶兼赞侑。”
分類:后至仪式
《漢語大詞典》:冯尸(馮尸)
古代丧殓中的遗体告别仪式。礼记·丧大记:“凡冯尸者,父母先,妻子后。君於臣抚之,父母於子执之,子於父母冯之,妇於舅姑奉之,舅姑於父抚之,妻於夫拘之,夫於妻、於昆弟执之。” 郑玄 注:“冯谓扶持服膺。” 孔颖达 疏:“尊者则冯、奉,卑者则抚、执。” 陈澔 集说:“冯之者,身俯而冯之。”仪礼·士丧礼:“卒敛彻帷,主人西面冯尸,踊无筭,主妇东面冯亦如之。”
《漢語大詞典》:法祀
佛教徒举行的祭祀仪式。 唐 道宣 《〈福田论〉后记》:“明日,设大斋法祀。”
《漢語大詞典》:奠基礼(奠基禮)
建筑物奠定地基时的典礼仪式。亦比喻具有开创性、决定性的活动。 刘伯承 《回顾长征》四:“ 直罗镇 一仗,粉碎了 蒋介石 向 陕甘 边区的第三次‘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漢語大詞典》:逆尸
犹迎尸。古代祭祀仪式之一。
《國語辭典》:爇榇(爇櫬)  拼音:ruò chèn
焚烧棺材。古代败战一方于车上装棺求降,表示有罪当戮,而战胜者则焚棺以示饶恕。南朝陈。徐陵〈册陈公九锡文〉:「爇榇以表其含弘,焚书以安其反侧。」
《漢語大詞典》:傩礼(儺禮)
大傩之礼。古代在腊月举行的驱除疫鬼的仪式。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喜起庆隆二舞:“又於庭外丹陛间,作虎豹异兽形,扮八大人骑禺马作逐射状,颇沿古人儺礼之意,谓之《喜起舞》。” 欧阳予倩 《唐代舞蹈》第二章第六节:“行傩礼时,要选五百名年龄在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孩子,穿上红衣服,戴上假面具,扮作‘侲子’。”
《漢語大詞典》:傩声(儺聲)
驱傩仪式中驱逐疫鬼的呼号之声。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驱傩:“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冂作‘儺、儺’之声,以除逐也。” 唐 姚合 《除夜》诗之二:“儺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漢語大詞典》:牵巾(牽巾)
古代婚礼的一个仪式。新郎新娘用彩缎结同心,并相挽而行。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礼官请两新人出房,诣中堂参堂,男执槐简,挂红緑綵,綰双同心结,倒行;女挂于手,面相向而行,谓之‘牵巾’。”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婿於床前请新妇出,二家各出綵段,綰一同心,谓之‘牵巾’,男掛於笏,女搭於手。”
《漢語大詞典》:金龊箭(金齪箭)
金镞箭。 辽 代君主在举行勘定地形的仪式中所用之箭。辽史·地理志一:“ 上京 临潢府 ,本 汉 辽东郡 西安平 之地。 新莽 曰 北安平 。 太祖 取 天梯 、 蒙国 、 别鲁 等三山之势于 苇甸 ,射金齪箭以识之,谓之 龙眉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