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6 【介绍】: 十六国时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猗㐌弟。拓跋禄官时分国人为中、东、西三部,猗卢居定襄之盛乐故城,为西部。猗㐌、禄官先后病死,猗卢总领三部,控弦骑士四十余万,以汉人卫操、卫雄为左右辅。晋末大乱,并州刺史刘琨结拓跋部以抗刘聪、石勒,请封猗卢为代公。又进封代王。割陉以北马邑、阴馆、楼烦、繁畤、崞五县之地与之,修平城为南都。死于内乱。北魏时追尊为穆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81—311 【介绍】: 西晋河内温人,字平度。晋武帝子。太康十年封吴王。历射声校尉、后军将军。与兄淮南王司马允共攻赵王司马伦,事败,被贬为宾徒县王。伦诛,诏复晏本封。官至太尉、大将军。才劣,又有风疾,视瞻不端。洛阳倾覆,遇害,谥敬。
全晋文·卷十七
晏字平度,武帝子。太康十年封吴王,历射声校尉、后军将军。赵王伦贬为宾徒县王,徙封代王。伦诛,复本封,拜上军大将军、开府,加侍中,永嘉中为太尉大将军。洛阳陷,遇害。后二年,第三子邺即悯帝入承大统,追赠太保,谥曰孝王,一曰敬王。
豆代田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代人。明元帝时以善骑射为内细射。从攻虎牢,有射敌、先入擒获功。太武帝神麚中以战功封关内侯。从击赫连定,夺还被俘之奚斤等人。累迁殿中尚书、进爵长广公,官至统万镇大将。文成帝兴安中卒。
宇文达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0 【介绍】: 北周宗室,字度斤突。宇文泰第十一子。明帝武成初封代国公。武帝建德初,进位柱国,出为荆州刺史。在州有政绩,好节俭。进封为王。出为益州总管。武帝平齐,俘获齐后主淑妃冯氏,即以赐达。宣帝时进位上柱国。静帝大象初官大右弼。后为杨坚所杀。
全后周文·卷四
达字度斤突,文帝第十一子,武成初封代国公,建德初进柱国,出为荆州刺史,三年进爵为王,宣帝即位,进上柱国,大象初拜大右弼,为隋文帝所害,谥曰奰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6—643 【介绍】: 唐僧。河东人,俗姓姚。博览众经,以《涅槃地论》为心要。邑多虎暴,都督张逊命志宽祷之,后虎患渐少。太宗贞观中,蒲晋旱,志宽曾曝烈日中祷雨。
全唐文·卷九百四
志宽俗姓姚氏。蒲州河东人。隋青州刺史任予。自幼出家。大业中以事流西蜀。贞观初还乡里。十七年卒于仁寿寺。年七十八。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姓姚氏。河东蒲州人。父青州刺史少知。名历听经论。尤以涅槃十地为心要。东西寻访。殊惜寸阴。且履信无矫妄。尝买衣帛长安市中。其人云。可先付直。明当如数。求所在送至。从之。归为诸僧言。诸僧笑其为所绐。宽曰。自念平生未尝诳物。物岂复肯诳我哉。其人果如约。尤不怠于瞻视病患。近远使舆致房中治。理无小废。或腹痈不易出脓。辄为口𠲿之。炀帝闻其行解。诏居慧日。会杨玄感叛。类下狱待罪。有遣饷。悉分散。无所私。后配役。负土筑御道。同役者。告以既无监检。可稍纵。宽曰业报如此。能自欺乎。顷之并流西蜀。行达陕州。适诸檀越醵以赆。即分散。独遗一驴。以负经卷。次潼关。硕德宝暹。足破莫能进。宛转卧道侧。宽哀之。又舍以载。而身负经卷。达蜀。祷雨弭虎。化风遐播。每阐导散席。衬施随尽。然素所服用。至俭陋孅啬。贞观初。还乡里。旱甚。宽为置坛场。祷雨。如蜀时。曰不得雨者。不处堂房。曝其身三日。而雨大洽。宽所在。有介冑声。夜窥之。则见神人绕行其旁。议者以其常诵维摩经。及戒本。故然。有神素法师者。平生友也。然能交接。于既死之后。复慰以书。兹不录。十七年夏五月十六日。卒于仁寿寺。寿七十八。盖宽口不及利。手不执宝。筐箧之藏。由来绝心。骑乘劳具。终身无涉。垂死。遗命其徒。以篨籧裹尸。用雨椽舁之。林野。无尔纷纭。为无益事。呜呼达哉。
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义解篇十一
释志宽。姓姚氏。蒲州河东人也。祖宗仕族不交群小。父任隋青州刺吏宽。自幼及长清约知名。历听诸经以涅槃地论为心要也。东西访道无释寸阴。业成登器游讲为务。生常履信言行不乖。望似专正而怀抱虚荡。尝以游学长安诣市买绢。有人曰。可见付直明当送绢。于此便付直。还寺为诸僧所笑。宽曰。自忆不负于人。岂有人而乖信。至期果获。以事陈之。彼人云。兵食可亡信不可废。弟子俗人奉之。岂意释门缀斯虑也。宽常诵维摩及戒本。所居住房每夜必有振动介冑之响。窃而观者咸见非常神人绕房而行。又一时夜中房重阁上有打物声。同学宝通。闻之惊迷不安其席。宽就而慰之。犹打物如故。至旦看之。乃舍梁将折。即令拄之得免其命。其为幽灵所卫如此。而性好瞻病无惮远近。及以道俗知无人治者。皆舆迎房中。躬运经理。或患腹痈不可脓出者。乃口就𠲿之遂至于差。往往非一。其慈惠之怀信难继也。后于中夜室内大明。及观房外与昼无异。乃自缝绽衣帛。不谓神光所照。后召诸徒方知半夜此相数现。后遂不怪。加以开务诱引弘济为业。道俗胥悦庆其幸遇。属炀帝弘道海内搜扬。以宽行解同推。膺斯荣命。既处慧日讲悟相仍。会枭感作逆斋事拘缠。宽便下狱待罪。有来饷遗一不自资。通给囚僧欢笑如昔。后并配徒隶役于天路常令负土使装满笼。尽力辇送初不懈息。役僧曰。此无监检。当可小停。宽曰。业报如此。何能自欺。违心行事诚未安耳。未又配流西蜀行达陕州。有送财帛祖饯之者。并即散而不遗。唯留一驴负经而已。路次潼关。流僧宝暹者。高解硕德足破不进。宽见卧于道侧。泣而哀焉。即舍驴与乘。自担经论。徒行至蜀虽有事劳而口不告倦。其仁恕之性登苦知其人矣。既达蜀境大发物情。所在利安咸兴敬悦。时川邑虎暴行人断路。或数百为群。经历村郭伤损人畜。中有兽王。其头最大五色纯备威伏诸狩。遂州都督张逊远闻慈德遣人往迎。宽乃令州县立斋行道。各受八戒。当夕虎灾销散。莫知所往。时人感之奉为神圣。然宽因名立行弘裕有仪。凡所宣化如风之靡。每至散席礼䞋相仍。或至十万二十万者。皆即坐散尽了无资己。告施者曰。财犹种子聚则难繁。故为散之。令从用有在耳。其虚怀应物为若此也。兼又轻生疏素弊服寻常。一经御形动经累稔。爱护之甚有过身肉。时逢俭岁躬煮糜粥亲惠饥馁。衔泣说化令诵佛名。又以所服衣之与毡。或割或减用充贫乏。每年冬首预积坐毡履替。观诸沙门少者便给。以此为常。贞观之初还反蒲壤缁素庆幸欢咏如云。屡建法筵重扬利涉。时州部遇旱诸祈不遂。官民素承嘉绩。乃同请焉。宽为置坛场。以身自誓。不降雨者不处室房。曝形两日。密云垂布。三日已后合境滂流。民赖来苏有年斯在。昔在蜀土亦以此致誉。故使遍洽时谚号为一代佛日。有沙门神素者。架业相邻尤所钦友。以先卒于栖岩。宽住州寺先绝凶问。忽降形欢叙欣若生平。明晚来告乃知其死。宽致书慰曰。等同幻境俱禀泡形。不意之情非复言象。素法师俗风清美道器冲深。包总义门研机至实。但正业久成必之净土。此方薄运顿失所归。老病之僧早应先去。罪重福微犹守馀报耳。法师不遗故旧。昨二十五日夜降神共聚同卧一床。通夕言议至晓方别。情犹今昔。事即存亡。冥感之诚未可陈述。素以贞观十七年春二月二十四日卒。素见别传。宽以其年夏五月十六日卒于仁寿寺。春秋七十有八。初未终之前右胁而卧枕于右臂。告门徒曰。生死长远。有待者皆尔。汝等但自观身如幻。便无爱结自缠。吾命亦断。当取椽两根𥱿篨一领裹缚舆送。无得随俗纷纭为不益事也。言讫而卒。时蒲虞等州。道俗奔赴号恸川野。屯于圹侧七里人满。自宽从释种。静摄居形。不卧全毡不畜疋绢。匮箧之事由来绝心。骑乘劳具终身不涉。口不及利手不执钱。或有忤之。便掩口私默。不行赞毁于人物也。曾用钱一千五百。买驴负经。既至东京。值卒科运大贵。或头至数万者。同侣欲为卖之。宽不许曰。已劳负荷岂复过本乎。便诣市自出之。但取元价。此虽小事廉耻本矣。
神僧传·卷第六
释志宽。姓姚氏。蒲州河东人也。历览诸经以涅槃地论为心要所居。住房每夜必有振动介冑之响。窃而观者。咸见非常神人绕房而行。时川邑虎暴行人断路。或数百为群。经历村郭伤损人畜。中有王兽其头最大。五色纯备威伏诸兽。遂州都督张逊。远闻慈德遣人往迎。宽乃令州县立斋行道各受八戒。当夕虎灾销散莫知所往。时人感之奉为神圣。贞观初还蒲晋。时州郡遇旱诸祈不遂。官民乃往请焉。宽为置坛场以身自誓。不降雨者不处堂房。曝形两日。密云垂布三日已后。合境滂流民赖有年。未终之前右胁而卧。枕于右臂告门徒曰。生死长远有待者皆尔。汝等但自观身如幻。便无爱结自缠。吾命亦断。当取椽两根籧篨一领裹缚舆送。无得随俗纷纭为不益事也言讫而卒。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姚。蒲州河东人。父任隋青州刺史。宽自幼及长。以清约知名。历听诸经。以涅槃地论为心要。东西访道。无释寸阴。生常履信。言行不乖。尝以游学长安。诣市买绢。有人曰。可见付直。明当送绢。于此便付直还寺。为诸僧所笑。宽曰。自忆不负于人。岂有人而乖信。至期果获。宽常诵维摩。及戒本。所居住房。每夜必有振动介冑之响。窃而观者。咸见非常神人。绕房而行。又一时夜中房重阁上有打物声。同学宝通闻之。惊迷不安其席。宽就而尉之。犹打物如故。至旦看之。乃舍梁将折。即令拄之。得免其命。性好瞻病。无惮远近。又以道俗知无人治者。皆舆迎房中。躬运经理。后于中夜室内大明。及观房外。与昼无异。此相数现。猛以开务诱引。弘济为业。属炀帝弘道。海内搜扬。以宽行解同推。应斯荣命。会枭感作逆。齐事拘缠。宽便下狱待罪。有来饷遗。一不自资。通给囚僧。欢笑如昔。后并配徒𨽻。役于天路。常令负土。使装满笼。尽力辇送。初不懈息。同役僧曰。此无监检。当可小停。宽曰。业报如此。何能自欺。违心行事。诚未安耳。末又配流西蜀。行达陕州。有送财帛祖饯之者。并即散遗。唯留一驴负经而已。路次潼关。流僧宝暹者。高解硕德。足破不进。宽见卧于道侧。泣而哀焉。即舍驴与乘。自担经论。徒行至蜀。大发物情。咸兴敬悦。时川邑虎暴。行人断路。或数百为群。经历村郭。伤损人畜。中有王兽。其头最大。五色纯备。威伏诸兽。遂州都督张逊。远闻慈德。遣人往迎。宽乃令州县立齐行道。各受八戒。当夕虎灾销散。莫知所往。时人感之。奉为神圣。礼䞋相仍。或至十万二十万者。皆即散尽。了无资己。告施者曰。财犹种子。聚则难繁。故为散之。令从用有在耳。兼又轻生。疏素毙服。一经履御。爱护之甚。有过身肉。时逢俭岁。躬煮糜粥。亲惠饥馁。衔泣说化。令诵佛名。又以所服衣之与毡。或割或减。用充贫乏。贞观之初。还返蒲晋。缁素庆幸。欢咏如云。屡建法筵。重扬利涉。时州部遇旱。诸祈不遂。宽为置坛场。以身自誓。不降雨者。不处堂房。曝形两日。密云垂布。三日已后。合境滂流。民赖来苏。号为一代佛日。以贞观十七年夏五月十六日。卒于仁寿寺。春秋七十有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1—649 【介绍】: 唐雍州三原人,字药师,一说本名药师。姿貌魁秀。少有文武材略,通书史,誉称“有王佐才”。高祖时拜行军总管,萧铣平,招降岭南四十九州,又曾镇压辅公祏军。太宗即位,授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转兵部尚书。破突厥,封代国公,迁尚书右仆射。吐谷浑侵边,复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又改卫国公。卒谥景武。后人录其论兵语,为《李卫公兵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70—649 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初仕隋,累官马邑丞。因见太原留守李渊有异志,欲告发而未果。李渊举事后,欲杀之,李世民救免而入其幕府。高祖武德间,屡与征讨,战功卓著,累官至扬州行军总管。武德末至太宗贞观初,多次率兵出击东突厥,至贞观四年(630)破之,俘颉利可汗,北方得以安宁。封代国公。八年,又出击吐谷浑,次年平之。其后谢病不出。后改封卫国公,图形凌烟阁。卒谥景武。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昭陵碑录》卷中有许敬宗所撰之碑。著有《卫公兵法》。另传《李卫公问对》3卷,后世或疑为伪作。《日下旧闻考》卷一一六、《盘山志》卷一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少有文武材略。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驾部员外郎、马邑郡丞。唐高祖时,任行军总管,从李孝恭征萧铣,复度岭招抚岭南诸州,屡立军功。太宗时,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初封代国公,改卫国公。贞观二十三年卒,年七十九。诗一首。(《全唐诗》无李靖诗。事迹据《旧唐书》卷六七本传)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三
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人。仕隋为马邑郡丞。太宗召入幕府。从平王世充萧铣。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贞观中拜刑部尚书。以本官兼检校中书令。封代国公。加左光禄大夫。拜右仆射。图形淩烟阁。进位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二十三年薨。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景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郑州荥阳人。弱冠即有盛名。高祖武德中历万年丞,扬州录事参军。性倨傲,数以言辞忤物。时崔信明自谓文章独步,世翼遇之江中,谓之曰:“闻公有‘枫落吴江冷’之句,愿见其余。”信明欣然示百余篇,世翼览未终篇,曰:“所见不如所闻。”遂投之于江。信明不能对,持楫而去。太宗贞观中,因怨谤配流青州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避太宗讳,一作郑代翼,又作郑翼。荥阳(今属河南)人。弱冠有盛名。高祖武德中,历任万年丞、扬州录事参军。数以言辞忤人。时崔信明自谓文章独步,世翼谓之曰:“尝闻‘枫落吴江冷’,愿见其余。”信明欣然示众篇,世翼览之未终,日:“所见不及所闻。”投之江中。太宗贞观中坐怨谤,配流巂州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撰有《交游传》2卷,颇行于时。《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郑世翼集》8卷,已佚。《全唐诗》存诗5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5—619 【介绍】: 即杨侑。隋朝皇帝。炀帝孙,元德太子杨昭子。初封陈王,徙代王。留镇京师。李渊兵入长安,立之为帝。在位一年,禅让于渊。国亡。卒谥恭。
全隋文·卷八
帝讳侑,元德太子昭之子。大业二年,封陈王,后徙封代王。辽东之役,留镇京师。十一年,从幸晋阳,拜太原太守,寻还镇京师。十三年十一月即位,遥尊炀帝为太上皇,改元义宁,在位二年。禅于唐,封巂国公。武德二年崩,谥曰恭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6—713 【介绍】: 唐魏州贵乡人,名震,字元振,以字显。高宗咸亨四年进士。历迁通泉尉、主客郎中。武周大足元年,拜凉州都督,拓境一千五百里。中宗神龙中,迁安西大都护。睿宗立,召为太仆卿,安西酋长有赘面哭送者。景云二年,进同中书门下三品。玄宗先天元年,出为朔方大总管,筑丰安、定远城。次年,以兵部尚书复拜相。会帝讲武骊山,坐军容不整,流新州。开元元年,起为饶州司马,道病卒。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6—713 字元振,以字显。排行大。原籍太原阳曲(今山西阳曲东南),祖父徙居于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南)。咸亨四年(673)登进士第,任通泉尉,落拓不拘小节,尝铸钱、掠良人财以济四方。武后召见,奇之,上《古剑歌》(一名《宝剑篇》),武后甚为嘉赏,授右武卫胄曹右控鹤内供奉。历官凉州都督、安西大都护、太仆卿等职,后为宰相。守边时,军威大振,边患平息。后因诛太平公主有功,进封代国公。玄宗时因军容不整,流放新州,旋改饶州司马,病死于途中。生平详见张说《郭代公行状》、新旧《唐书》本传。其诗慷慨雄迈,深受杜甫赞扬。《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唐诗汇评
郭震(656-714),字元振,以字显。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康慨任侠,少有奇志。咸亨四年(673)登进士第,复中拔萃科,授通泉尉。武后索其文章,上《宝剑篇》,后览之嘉叹,授右武卫铠曹参军,使吐蕃。累迁凉州都督、金山道行军大总管。入朝,相睿宗。开元元年,以诛萧至忠等功,封代国公。出为朔方道大总管。未行,会玄宗讲武骊山,坐军容不整,流新州。寻起为饶州司马,道卒。有《郭元振集》二十卷,已佚。《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文·卷二百五
震字元振。以字显。魏州贵乡人。举进士。授通泉尉。唐休璟破吐番。元振参预其谋。以功拜主客郎中。睿宗景云二年累官至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馆陶县男。以诛太平公主功进封代国公兼御史大夫。持节为朔方道大总管。未行。元宗于骊山讲武。坐军容不整流新州。寻以旧功起为饶州司马。道病卒。开元十年追赠太子少保。

作品评论

诗薮
唐人歌行烜赫者,郭元振《宝剑篇》、宋之问《龙门行》、《明河篇》、李峤《汾阴行》、元稹《连昌辞》、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卢令《月蚀》、李贺《高轩》,并惊绝一时。
《载酒园诗话又编》
《宝剑篇》英气逼人,自是磊落丈夫本色。独其乐府诗,又何凄艳动人也。谁谓儿女情长,则英雄气短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7—781 【介绍】: 唐华州郑县人。以武举累迁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玄宗时安禄山乱,为朔方节度使,败史思明于河北。肃宗即位,官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以功擢中书令,后封汾阳郡王。代宗时仆固怀恩叛,联回纥、吐蕃攻唐。子仪驰数十骑说回纥,与唐联兵以拒吐蕃。德宗立,尊为尚父,罢兵权。世称郭汾阳,亦称郭令公。卒谥忠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7—781 字子仪,华州郑(今陕西华县)人。约玄宗开元末中武举科,天宝中累迁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十四载(755)安禄山反,诏为朔方节度使,率本军东讨。肃宗至德元载(756)加兵部尚书,拜相。至德二年为关内、河东副元帅,收复二京,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进中书令,二年失兵柄。代宗宝应元年(762)进封汾阳郡王,出镇绛州。广德元年(763)吐蕃据京师,诏为关内副元帅,率军逐之。其后累镇河中、邠宁等。德宗即位,召还朝,赐号尚父,进太尉。建中二年(781)卒,谥忠武。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二
子仪字子仪。华州郑县人。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安禄山反。进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以本军东讨。以功加御史大夫。肃宗即位。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载进司空。充关内河东副元帅。两京平。加司徒。封代国公。上元三年进封汾阳郡王。广德元年赐铁券。图形淩烟阁。德宗立。摄冢宰。赐号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薨。年八十五。赠太师。谥忠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7—779 【介绍】: 即李豫。唐朝皇帝。肃宗长子。初名俶,后改现名。通《》、《》,年十五封广平王。肃宗至德二载,为天下兵马元帅,与郭子仪等率兵击败安庆绪,收复两京。乾元元年,立为太子。宝应元年,由宦官拥立即位。在位十七年,时宦官擅权,藩镇跋扈,不能制。卒谥睿文孝武皇帝。
全唐文·卷四十六
帝讳豫。肃宗长子。开元十四年生。初名俶。年十五。封广平王。至德二年进封楚王。乾元元年改封成王。四月册为皇太子。改今名。宝应元年四月即位。二年上尊号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在位十八年。年五十三。谥曰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8—761 【介绍】: 唐宗室。高宗第五子。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性仁厚,宾礼大臣,未尝有过。因数拂武后旨,从幸合璧宫,遇酖卒,年仅二十四。追谥孝敬皇帝。
全唐文·卷九十九
宏。高宗第五子。永徽六年封代王。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咸亨二年。高宗幸东都。令监国。宏仁孝。未尝有过。武后将骋志。宏奏请。数怫旨。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酖薨。年二十四。谥曰孝敬皇帝。中宗践祚。祔于太庙。号义宗。开元六年。建庙东都。停义宗号。以谥名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3 【介绍】: 唐僧。台州天台人,俗姓陈。因其曾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病,故本名不显。幼出家于台州国清寺。登戒后,历游观方。初至洛阳,次河阳,立道场为民救旱。代宗大历元年,结茅居霍山,颇有异迹。后住晋州大梵寺。又数开施食道场以救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天台陈氏子。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除白母。求出家。母意难之。即断一指示所志。遂趋国清寺落发登具。以其每欲以己代众生病苦也。故名。久之游方抵淩郊。时河阳方苦旱。病适至因按经法。绘八龙王立道场以祷。果大霔千里沾足。先是其地夏则风雹暴作。苗稼偃拔。雉堞皆颓弛。识者以为毒龙使然。病为持密语禳之。自尔无患。民立祠肖貌祀焉。大历元年。登太行入霍山。结茅深𨗉以遁。或有盗其所蓄者。欲遽去。而二虎据路口。会病从他处归。盗扣头陈悔。病慰喻之斥虎使去。盗顾乞留服役左右终其身。中山庙尤灵异。昔神尧初起义师。尝沮阴雨。迷道于此。而神阴助有功迹。及即位诏镌石像列祀典。病至是念其以杀食晋绛间。于是造庭对像语。使从己受佛戒。像忽颔首若许者。旁顾神妇像略不动。病则毁撤之曰。何物顽矿能为众生害。如此。百姓以告太守。太守怒系之。嘉泉寺门户扃鐍严甚。旬浃启视病则兀尔禅寂自若。众闻而坌至。或击磬以出其定。太守遣邀之弗听。使再往。约曰。如必弗来者。则断其头来。病谩斩一指付使者。太守感动竟躬诣以谢。仍徙病大梵寺且营浮图。以葬指节。由尔檀信向慕而施币山积。有忌者赂贫女。以鸩酒进曰。妾夫善酿。今兹其酿诚加美。幸和尚小酌。以种福田。经云佛不违众生愿。惟和尚慈悲病。曰汝非佛耶。贫女喜尽以情告。病笑釂曰。吾所坐地当裂。徐视之。果裂。其毒气之酷可想见。今俗以酒供养始此。岁饥必募粮设会。以饱饿者凡八设会。而燕赵赖之。贞元十四年七月八日。别众跏趺。如入禅定。弟子疑其不灭。列香华供养如常时。阅一岁肤肉觉坚缩。而后加之漆布以图永久。武宗时舁匿废陶灶中。风雨莫之庇。寻出异草盘结覆顶上。宣宗复教。作亭徙置之。嘉泉指节历百龄不坏。筋肉爪甲愈益光润如黄金色。 唐沙门。史亡其名。隐居兴元褒城之中梁山言行直率。不为世俗规矩所制。饮酒啖肉自若。其侪辈举非之。然以齿腊之。长。获纪纲寺职。而议论设施。咸当人亦因以畏服焉共尊为上座。少年后生。间有效其所为者。上座闻而骇曰。未得净心地。何敢尔。吾弟当以折伏之。一日戒庖者。剩治饼餤邀众游冢墓间。独地坐掇枯骼腐胔。铺饼餤裹食之。如鲜美隽永物。众环视哕呕不能已。上座顾谓众曰。汝等能食此否。能食此则庶几可以食肉也。及柳公仲郢。镇兴元时躬诣礼敬。年八九十乃卒。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代病者。台州天台人也。姓陈氏。以其尝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病。致本名不显矣。诞育之辰祥光充室。邻里异焉。七岁丧父。哀毁几于灭性。白母求出家母才艰阻遂断一指。亲党敦劝。偏亲乃送于国清寺。因戒法登满誓志观方。初止今东京。次于河阳。为民救旱。按经缋八龙王。立道场启祝毕投诸河。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斯须云起肤寸雷雨大作。千里告足。自此归心者众。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动伤苗稼雉堞。号为毒龙为之也。代病为诵密语。后经岁序都亡是患。盟津民立堂宇若生祠焉。大历元年。登太行游霍山。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有盗其盂食。俄见二虎据路。会逢代病。盗叩头陈悔。慰谕毕因摩挲虎头。如是累伏猛兽。其盗本樵子。愿依附为苦行焉。其中山神庙晋绛之间传其肸蚃。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绝烹燀牲牢。其神石像屡屡随劝领首。顾其神妇略无俞答之状。遂剃神之发毁撤神妇。乡人怪之闻白州邑。太守怒之曰。此唐高祖初起至此。久困阴雨其神见形示路以迎义师。厥后砻石为像。荐飨无亏。此之髡师无状敢尔。俾系闭于嘉泉寺扃键且严。至二十日启关寂然禅定。倾城咸往观礼。或声磬舒徐而起。太守急召之不来。以至约令断头。代病斩一指以付使者。太守感之。躬就迎请。移置大梵寺。别营砖浮图以藏其指节矣。由是檀信骈肩蹑踵。有窴毒于酒者。贿贫女往施之。代病已知。贫女绐之曰。妾家酝觉美。酌施和尚求福。况以佛不逆众生愿。代病曰。汝亦是佛。然贫女惧反饮具以情告。代病执杯啜之。俄尔酒气及两胫足地为之坟裂。闻者惊怪。以酒供养自兹始也。汾隰西河人有疾。止给与净水饮之必瘳。凡属荐饥必募粮设食。后于赵州救斯荒歉。作施食道场前后八会。遐迩赖之道感多类。以贞元十九年秋七月八日奄然跏趺示灭。四众初谓如嘉泉寺之禅定欤。香华供养。至于隔岁肤肉渐坚。方知永逝。遂漆布缋画之。武宗废塔像无巨细皆毁除。或议之移入陶灶中。既而生瑞草一本。其状亭亭若盖。盘错萦纡庇其风雨而有馀也。宣宗即位佛事中兴。纲紏比丘造小亭。移真形窴于此。先于嘉泉寺断指节。已过百龄筋肉甲爪光润且如金色。或属兵革城陷指亡。后有赍出逃难。事息归还。亦阴福其逋亡者。至今平阳人崇信焉。
神僧传·卷第八
释代病者。天台人也。姓陈氏。诞育之辰祥光满室。邻里惊异。七岁丧父哀毁几于灭性。白母求出家。母才艰阻。遂断一指。亲党敦劝偏亲。乃送于国清寺。因戒法登满。誓志观方。初止东京。次于河阳为民救旱。按经缋八龙王立道场。启祝毕投诸河。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斯须云起肤寸。雷雨大作千里告足。自此归心者众。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动伤苗稼雉堞。号称毒龙为害。代病为诵密语。后经岁序都无是患。共立堂宇若生祠焉。大历元年登太行游霍山。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有盗其盂食。俄见二虎据路。会逢代病。盗叩头陈悔。慰谕毕因摩挲虎头。如是累伏猛兽。其中山神庙晋绛之间传其[月*(夸-大+八)]蚃。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绝烹燀(音阐)牲牢。其神石像屡屡随劝颔首听命。由是檀信骈肩蹑踵。有寘毒于酒者。贿贫女往施之。代病已知。贫女给曰。妾家酝觉美。酌施和尚求福。况以佛不逆众生愿。代病曰。汝亦是佛。然贫女。惧反饮具以情告。代病执杯啜之。俄尔酒气及两胫足。地为之偾(音奋)烈闻者惊怪。以酒供养自兹始也。汾隰西河人有疾。只给与净水。饮之必瘳。贞元中奄然跏趺示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 【介绍】: 唐太原人,字广津。德宗贞元进士,登宏辞科。初为蓝田尉,召充翰林学士,拜右拾遗。宪宗元和初贬虢州司马。后累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穆宗时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后又任盐铁转运使、江南榷茶使等。文宗时进封代国公,拜司空,加开府仪同三司,仍兼领江南榷茶使。收淄、青等州铜铁冶赋税,罢京畿榷酒钱,变茶法为官采官卖。涯博学好古,能为文,家书数万卷。甘露之变时,涯为相,不预李训等谋,被宦官仇士良等冤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3?—835 字广津,排行二十。郡望太原(今属山西),籍贯未详。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及第。十八年中博学宏辞科,释褐蓝田尉。宪宗元和年间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等职,十一年(816)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三年罢为兵部侍郎。文宗大和三年(829)为太常卿。四年为吏部尚书领诸道盐铁转运使,进右仆射,封代郡公。七年再次入相。九年于“甘露之变”中被杀。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涯博学好古,文有雅思。家聚图书万卷,多藏法书名画。其诗“风韵遒然,殊超意表”(《唐才子传》卷五)。《全唐诗》存诗1卷,内《广宣上人以诗贺放榜和谢》一首,实乃王起诗,见《唐摭言》卷三。《全唐诗续拾》补1首。
唐诗汇评
王涯(约765-839),字广津,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又登宏辞科,授蓝田尉。贞元末,召为翰林学士,拜右拾遗。元和三年,自起居舍人眨虢州司马,移袁州刺史。入为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复入翰林,累迁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十一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入为户部尚书、盐铁转运使。宝历二年,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大和七年,复为相,“甘露事变”中合家被害。涯博学善诗文,尤精《大玄》。元和中与令狐楚、张仲素同在朝,诗歌唱和,编为《三舍人集》,今存。有《王涯集》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八
涯字广津。太原人。贞元八年进士。又举宏词。累擢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中转工部侍郎。封清源县男。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相。守兵部侍郎。文宗朝为左仆射。以本官复同平章事。封代国公。拜司空。加开府仪同三司。李训谋诛宦官。事败。仇士良鞫涯。笞令手书自诬同谋诛。昭宗天复初大赦。明其冤。追复爵位。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王)涯博学好占,能为文,以辞艺登科。
唐才子传
(王涯)博学工文,尤多雅思……善为诗、风韵遒然,殊超意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成封,一作代封。穆宗长庆四年进士。武宗会昌中,为陈许王茂元节度判官。登朝为司封员外郎。宣宗大中五年,迁户部郎中。擢中书舍人。十二年,出为湖南观察使。军乱,被逐。懿宗咸通中,仕至右散骑常侍。工诗。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字成封(一作代封)。穆宗长庆四年(824)登进士第,初任陈许节度使王茂元判官,后任司封员外郎。宣宗大中五年(851)前后擢户部郎中,迁中书舍人。十二年为湖南观察使,待将士不以礼,被逐。懿宗咸通中仕至右散骑常侍。事迹见李商隐《为举人献韩郎中琮启》、《旧唐书·柳仲郢传》、《新唐书·艺文志四》、《唐才子传》卷六、《唐诗纪事》卷五八。琮有诗名,韦庄《又玄集》、韦縠《才调集》皆选其诗。明胡震亨称其“咏物七字,著色巧衬,是当行手”(《唐音癸签》卷八)。《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1。
唐诗汇评
韩琮,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字成封。长庆四年(824),登进士第。开成中,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茂元移镇陈许,又辟为节度判官。大中中,官司封员外郎,户部郎中。八年,在中书舍人任,出为湖南观察使。十二年,军乱,为都将石载顺等所逐。咸通中,仕至右散骑常侍。有《韩琮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三
琮。大中时官中书舍人。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琮)有诗名,多清新之制,锦绮不如也。《浐水送别》云:“绿暗红稀出凤城……”《骆口晚望》云:“秦川如画渭如丝……”如此等皆喧满人口。馀极多,皆称是。
唐音癸签
韩成封咏物,七字着色巧衬,是当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