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玉笥
(1).华美的盛衣食之竹箱。 南朝 梁 刘孝威 《拟古》诗:“青铺緑璅琉璃扉,琼筵玉笥金缕衣。”
(2).传说中的玉筐。太平广记卷三九七引《玉笥山录》:“天感其诚,乃降白玉笥置坛上。 武帝 遣使取之,至其坛,则飘风大震,捲玉笥而去。”
(3).指帝祚。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其后金行受命,玉笥南迁。”
(4).山名。在 湖南 湘阴县 东北,相传 屈原 放逐于此而作《九歌》,上有 屈子祠 。 南朝 梁 张缅 《南征赋》:“ 玉笥 登之而却老,金人植杖以尊泉。” 清 朱孝臧 《庆春宫》词:“断云 玉笥 ,感词客,依稀有灵。”
(5).山名。在 江西 永新县 。道家称为仙居之所。云笈七籤卷二七:“三十六小洞天……第十七 玉笥山洞 ,周廻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 吉州 永新县 ,真人 梁伯鸞 主之。” 宋 苏辙 《青词·阁皂》:“过 临江 ,近瞻 阁皁 ,遥望 玉笥 ,诚心惕然。”
(6).山名。在 浙江 。 唐 方干 《思越中旧游寄友》诗:“断臂青猿啼 玉笥 ,成行白鸟下 耶溪 。” 宋 陆游 《游镜湖》诗:“超然登 玉笥 ,及此烟月夕。”自注:“ 玉笥峯 在 会稽山 南。”
《漢語大詞典》:紫清
(1).指天上。谓神仙居所。 唐 李白 《春日行》:“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明 张居正 《应制白鹤吟》之五:“昔随 子晋 登 緱岭 ,今奉仙皇侍紫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料应尘海无堪语,且试驂鸞向紫清。”
(2).指翰林院。以翰林乃清贵之职,故称。 宋 黄庭坚 《子瞻去岁春侍立迩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次韵》之一:“ 赤壁 归来入紫清,堂堂心在鬢彫零。”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四:“诸公以英才骏足絶世之学,高躡紫清,黼黻元化,固自其所。”
《漢語大詞典》:青丘
亦作“ 青邱 ”。
(1).传说中的海外国名。吕氏春秋·求人:“ 禹 东至 榑木 之地, 日出 、 九津 、 青羌 之野…… 鸟谷 、 青丘 之乡, 黑齿 之国。”山海经·海外东经:“ 朝阳之谷 …… 青丘国 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郝懿行 疏引 服虔 曰:“ 青丘国 ,在 海东 三百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二:“ 青丘 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2).泛指边远蛮荒之国。北史·隋纪下·炀帝:“又 青丘 之表,咸脩职贡;碧海之滨,同禀正朔。” 唐 陈子昂 《国殇文》:“且欲蹈 乌丸 之垒,刈 赤山 之旗,联 青丘 之缴,封 黄龙 之尸。”
(3).即 长洲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十岛之一。旧题 汉 东方朔 十洲记:“ 长洲 一名 青邱 ,在南海辰巳之地……一洲之上,专是林木,故一名 青邱 。”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宫调曲二》:“ 青丘 还扰圃, 丹穴 更巢梧。”云笈七籤卷六:“ 黄帝 东到 青丘 ,过 风山 ,见 紫府先生 。”
(4).地名。在今 山东省 广饶县 北。 唐 杜甫 《壮游》诗:“春歌 丛臺 上,冬猎 青丘 旁。” 仇兆鳌 注引《寰宇记》:“ 青丘 在 青州 千乘县 。 齐景公 田於此。” 唐 杜甫 《虎牙行》:“ 渔阳 突骑猎 青丘 , 犬戎 锁甲围丹极。”
(5).地名。在今 江苏 吴淞江 滨。 明 高启 《青丘子歌》序:“江上有 青丘 ,予徙家其南。”明史·文苑传一·高启:“ 张士诚 据 吴 , 啟 依外家,居 吴淞江 之 青丘 。”
(6).即 青丘子 。 明 高启 别号。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丧子》:“我闻 青邱 言,君应传真詮。”
(7).泽名。《淮南子·本经训》:“杀九婴於凶水之上,缴大风於 青邱 之泽。” 高诱 注:“ 青邱 ,东方泽名也。”
(8).星名。属长蛇座。晋书·天文志上:“青丘七星,在軫东南,蛮夷之国号也。”
《漢語大詞典》:朱火
(1).红色的火焰。 晋 傅玄 《天郊飨神歌》:“藴朱火,燎芳薪。紫烟游,冠青云。” 元 钱惟善 《题广微天师升龙图》诗:“朱火腾空超碧落,翠鳞垂水捲沧溟。”
(2).特指烛火,灯火。文选·傅毅〈舞赋〉:“朱火曄其延起兮,燿华屋而熺洞房。” 吕向 注:“朱火,烛也。”《文选·王微〈杂诗〉》:“孟冬寒风起,东壁正中昏。朱火独照人,抱景自愁怨。” 吕延济 注:“朱火,灯也。” 宋 钱惟演 《南朝》诗:“舴艋凌波朱火度,觚稜拂汉紫烟微。”
(3).指夏天;暑气。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三:“闲卧观物化,悠悠念群生。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五:“五月炎光朱火盛,阳焰烧阴幽响絶。”
(4).传说神仙居住的地方。汉武帝内传:“后造 朱火 丹陵 ,食灵瓜,味甚好。”
《漢語大詞典》:神仙窟(神僊窟)
神仙居外。亦用以比喻隐居处或逍遥自在的住所。 唐 樊夫人 《答裴航》诗:“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 云英 ; 蓝桥 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 唐 皮日休 《鲁望示广文先生吴门二章次韵属和》之二:“能諳肉芝样,解讲隐书文,终古神仙窟,穷年麋鹿羣。”亦作“ 神僊窟 ”。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参相》:“人人道是玉桥边开着两房慷慨 孟尝 门,凤城中盖着一所异样神僊窟。”
《國語辭典》:县圃(縣圃)  拼音:xuán pǔ
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在昆崙山顶。《楚辞。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淮南子。地形》:「昆崙之邱,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县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也作「玄圃」、「悬圃」。
《國語辭典》:玄圃  拼音:xuán pǔ
1.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在昆崙山顶。《文选。张衡。东京赋》:「左瞰旸谷,右睨玄圃。」也作「县圃」、「悬圃」。
2.太子居处北方的园圃。《梁书。卷四。简文帝本纪》:「高祖所制五经讲疏,尝于玄圃奉述,听者倾朝野。」
《漢語大詞典》:太清宫
道教观名。“太清”相传为神仙居处,故常用作宫观名。 宋 范仲淹 《太清宫九咏序》:“ 譙 有老子庙, 唐 为 太清宫 。”
《漢語大詞典》:灵域(靈域)
(1).墓地。 汉 蔡邕 《朱公叔议坟前石碑》:“於是依德像,缘雅则,设兹方石,镇表灵域,用慰其孤。”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龟策协贞,灵域载判。”
(2).神仙居住之地。云笈七籤卷一○四:“遂超榛冒险,稽首灵域,卒见王君。”
(3).指圣洁或风景优美之地。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灵域久韜隐,如与心赏交。” 清 汤来贺 《过旧寺次拙庵韵》:“灵域世情稀,怀抱春日永。” 清 魏源 《拟庐山石门涧诗》之三:“灵域寐千载,誓将发其寤。”
《漢語大詞典》:蓬阙(蓬闕)
(1). 蓬莱宫 。神仙居住的地方。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五:“欲逐黄鹤飞,相呼向 蓬闕 。” 唐 陈陶 《圣帝击壤歌四十声》:“野鹤思 蓬闕 ,山麋忆庙堂。”
(2).借指道观。 唐 王勃 《寻道观》诗:“芝廛光分野,蓬闕盛规模。”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仙道·道院:“山堂肆考:‘芝廛、蓬闕,皆道士观也。’”
《漢語大詞典》:玄丘
(1).传说中的地名。 汉 刘向 列女传·契母简狄:“﹝ 简狄 ﹞与其妹姊浴於 玄丘 之水。有玄鸟衔卵过而坠之…… 简狄 得而含之,误而吞之,遂生 契 焉。”
(2).泛称神仙居处。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 玄丘 烟煴,瑶臺降芬。” 唐 储光羲 《题辛道士房》诗:“先生秀 衡岳 ,玉立居 玄丘 。”
(3).指 孔子 。《文选·班固〈典引〉》“故先命玄圣” 李善 注引《春秋演孔图》曰:“ 玄丘 制命,帝卯行也。”
(4).犹深山。云笈七籤卷七四:“ 成子 后欲还入太阴,求改貌化形,故自死亡於 幽州 玄丘中石室之下。”
《漢語大詞典》:阆风巅(閬風巔)
山名。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在 昆仑 之巅。海内十洲记·昆仑:“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之辉,名曰 閬风巔 ;其一角正西,名曰 玄圃堂 ;其一角正东,名曰 崑崙宫 。”
《漢語大詞典》:大围(大圍)
(1).山名,在今 湖南 浏阳县 东北。道教所称人间神仙居住的三十六处名山洞府之一。 前蜀 杜光庭 《名山洞天福地记》:“第十三洞天, 大围山 ,周迴三百里,名好生玄上之天,在 潭州 醴陵县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六·长沙府》:“ 大围山 ,县东北百五十里,旧名 首禪山 ,山顶有 白沙湖 ,广袤五十餘里……冈峦围绕,盘踞四县,因居 大围 。”
(2).指光环较大的月晕。《中国谚语资料·江苏民谚》:“大围风,小围雨。”
《漢語大詞典》:玄府
(1).中医学名词。指皮肤表面的汗毛孔。《素问·水热穴论》:“肾汗出逢於风,内不得入於藏府,外不得越於皮肤,客於玄府……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王冰 注:“汗液色玄,从空而出,以汗聚於里,故谓之玄府。府,聚也。”
(2).指心窍。 明 王廷相 《〈雅述〉序》:“心同则见同,见同则道合……积世偏驳之论先已秽浊乎玄府,虽的示以道之真詮,亦将扞格而不入矣。”
(3).指天宫或神仙居处。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玄府仙人碧玉房,紫霞衣覆白霓裳。”
《漢語大詞典》:神墟
谓神仙居住之处。 前蜀 杜光庭 《宣再往青城安复真灵醮词》:“盖闻天设神墟,地开仙府,真灵是宅,幽显攸尊。”
《漢語大詞典》:丹窍(丹竅)
神仙居住的岩穴。 南朝 梁 沈约 《游金华山》诗:“远策追夙心,灵山协久要。天倪临紫闕,地道通丹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