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他谁(他誰)
犹言何人、谁。 宋 朱淑真 《秋日偶成》诗:“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婆婆也!须是你自做下怨他谁?”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恁时节船到江心补漏迟,烦恼怨他谁?”
分類:何人
《國語辭典》:利他  拼音:lì tā
对他人有利。如:「他自私自利惯了,从不做利他之事。」也作「利人」。
《漢語大詞典》:不他
《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谓其人虽死,己终不改嫁。后因以“不他”指不适他人或不改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土偶:“ 沂水 马 姓者,娶妻 王氏 ,琴瑟甚敦。 马 早逝。 王 父母欲夺其志, 王 矢不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女阴使人婉致生母,且矢之以不他,其词悲切。”
《漢語大詞典》:他适(他適)
指女子另嫁他人,改嫁。 宋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崔 已他适,而 张 诡计以求见, 崔 知 张 之意,而潜赋诗以谢之,其情盖有未能忘者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逢舟》:“我的 香君 ,怎的他适了?” 清 刘大櫆 《钱节妇传》:“节妇年已长大,家人趣使他适,伯叔兄弟,交口一辞。”
《韵府拾遗 萧韵》:他宵
谢翱诗野别如秋梦他宵独尔思
《國語辭典》:他志  拼音:tā zhì
异心、异意。《礼记。檀弓下》:「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于是伍员知光有他志,乃求勇士专诸,见之光。」
分類:想法企图
《漢語大詞典》:他岐
(1).指岔道,歧路。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迴首卿相位,通途无他岐;岂论校书郎,袍笏光参差。”
(2).指左道,邪道。 明 李东阳 《书耿氏家藏公牍后》:“当是时,非大家世族而能以儒为籍,不为他岐异术所汩,又幸而不罹于坑焚之厄,以待图籍之收,盖亦难矣。”
《國語辭典》:他们(他們)  拼音:tā men
第三人称的多数,指自己和对方以外的若干人。如:「他们喜欢结伴去逛街、看电影。」
《漢語大詞典》:他出
外出,往其他地方。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十五日晨起, 仲仙 率侍女至 和桥 观音堂 圣王庙 烧香,归, 可覲 偶他出。”如:有事他出。
分類:外出
《韵府拾遗 歌韵》:忆他(忆他)
释贯休诗万事皆妨道孤峰谩忆他
《韵府拾遗 霁韵》:他计(他计)
李绛文明主顾遇则进疑阻则退不为他计苟安其位
《漢語大詞典》:他途
(1).别的途径。多指不正当的途径。宋史·苏轼传:“ 軾 惊曰:‘臣虽无状,不敢自他途以进。’” 清 吴伟业 《赠陆生》诗:“丈夫肯用他途进?相逢误喜知名姓。”
(2).别的方法。如:舍此而外,别无他途。
《韵府拾遗 阳韵》:他杨(他杨)
汉书扬雄传扬季官至庐江太守汉元鼎间避仇复溯江上处岷山之阳曰郫自季至雄五世而传一子故雄亡他杨于蜀杨万里诗南枝本同姓唤我作他杨
《国语辞典》:他力  拼音:tā lì
协助造就成果的外在力量,相对于自力而言。多指佛、菩萨、上师的助力。
《漢語大詞典》:他大
见“ 他爹 ”。
分類:他大
《漢語大詞典》:他爹
亦称“ 他大 ”。 方言。孩子的爹。农村缺少文化的妇女有了子女后,称自己的丈夫为“他爹”或“他大”。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二:“只怪他爹,看他丢下咱们不管,就走了。”如:他大叫俺来看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