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幢幡  拼音:chuáng fān
佛教道场用来装饰的长形旗帜。《妙法莲华经》卷一:「一一塔庙,各千幢幡。」
《國語辭典》:起头(起頭)  拼音:qǐ tóu
1.起初,开头。如:「万事起头难」。《朱子语类辑略。卷八。论文》:「如此等文字,方其说起头时,自未知后面说甚么在。」也作「起首」。
2.带头发起。《红楼梦》第三○回:「我是个起头儿的人,不论事大事小,事好事歹,自然也该从我起。」
3.原先。如:「起头她对旅游的事,兴致还挺浓的,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不想参加了。」
《國語辭典》:起来(起來)  拼音:qǐ lái
1.坐起或站起。《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黛玉被宝玉缠不过,只得起来道:『你的意思,不叫我安生,我就离了你。』说著,往外就走。」
2.起床。《文明小史》第一五回:「此时姚家父子,亦都睡醒起来漱洗。」
3.置于动词词尾,表示开始发生或兴起。《红楼梦》第八回:「凤姐又在一旁帮说『过日他还来拜老祖宗』等语,说的贾母喜悦起来。」《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如今可先运些书籍去卖,将来连器具图画等件一总运去,就在那里开张起来。」
《國語辭典》:开始(開始)  拼音:kāi shǐ
1.起头、开头。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公司的营运方才开始,日后还要各位齐心努力!」《晋书。卷六九。列传。刘隗》引晋。刘波 上孝武帝疏:「陛下承宣帝开始之宏基,受元帝克终之成烈,保大定功,戢兵静乱。」
2.著手进行。如:「这项工程这几天内要开始了。」
《國語辭典》:小学生(小學生)  拼音:xiǎo xué shēng
1.在小学就读的学生,或指年纪较小的学生。
2.年纪较小的小孩。《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梅氏左思右量,恐怕善继藏怒,到遣使女进去致意,说小学生不晓世事,冲撞长兄,招个不是。」
《漢語大詞典》:竹蝗
竹类主要害虫。成虫绿色,从头顶到翅基有一黄带,头顶为锐角,足腿节有一大黑斑。取食竹叶,常猖獗成灾。
《漢語大詞典》:重起炉灶(重起爐竈)
谓事情遭受挫折后,再从头做起。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七:“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国语辞典》:反弹琵琶(反弹琵琶)  拼音:fǎn tán pí pa
大陆地区比喻抓住问题根本,将工作从头做过。如:「让我们来个反弹琵琶,从头做起。」
《国语辞典》:重新做人  拼音:chóng xīn zuò rén
比喻革除恶习,从头做起。如:「自从出狱后,他即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漢語大詞典》:盖头盖脑(蓋頭蓋腦)
从头上盖下来。形容来势凶猛的样子。 杨朔 《万古青春》:“烟起了,部队冲过第二道铁丝网……这时一股机枪火盖头盖脑喷下来,把部队压到地面上。”
《國語辭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拼音: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迈开脚下的第一步开始。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累积而成的。《老子》第六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初真十戒》:「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乃至功成德就,白日升天。」也作「千里始足下」。
《国语辞典》:排头儿(排头儿)  拼音:pái tóu ér
从头,按著顺序。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著俺把各自姓排头儿问,则俺这叫爹娘的无气忿。」《水浒传》第三七回:「排头儿定要三贯。一个个都惊得呆了。把出来不迭。」
《國語辭典》:摩顶放踵(摩頂放踵)  拼音:mó dǐng fǎng zhǒng
从头顶到脚跟都受损伤。比喻舍身救世,不辞劳苦。《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于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也作「摩顶至踵」、「摩顶至足」、「磨顶至踵」、「磨踵灭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