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陪游(陪遊)
谓侍从天子巡游。 北周 庾信 《咏春近馀雪应诏》:“陪游愧并作,空见奉恩深。”周书·艺术传·姚最:“ 最 以陪游积岁,恩顾过隆,乃録 宪 功绩为传,送上史局。”
《國語辭典》:夜里(夜裡)  拼音:yè li
夜晚。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如:「被子盖紧点,夜里很凉。」也称为「夜间」。
《漢語大詞典》:西沉
从天空向地平线降落。例如:太阳已西沉,黑夜即将降临。
《國語辭典》:顺命(順命)  拼音:shùn mìng
1.服从命令。《史记。卷六二。管晏传》:「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2.顺从天命。《易经。临卦。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
《國語辭典》:顺性(順性)  拼音:shùn xìng
依循著本性、心性。如:「老子主张的理想国度是无为、顺性的世界。」
《國語辭典》:早晨  拼音:zǎo chén
清晨、天明之际。南朝宋。鲍照〈舞鹤赋〉:「感寒鸡之早晨,怜霜雁之违漠。」《文明小史》第二○回:「上海地方早晨,是无所事事的。」
《國語辭典》:下沉  拼音:xià chén
往下陷落。如:「地基下沉」、「这艘船的船底破了一个大洞,水不断涌入,船身逐渐下沉。」
《漢語大詞典》:训德(訓德)
犹顺德。谓遵从天生的至诚德性。训,通“ 顺 ”。书·立政:“谋面,用丕训德。” 孔 传:“谋所面见之事,无疑,则能用大顺德。” 宋 叶适 《〈周南仲文集〉后序》:“凡随事逐物,小为科举,大为典册,虽刻穠损华,然往往在义理之外矣,岂所谓文也!君子於此寄焉,则不足以训德;学者於此习焉,则足以害正。” 清 陈仪 《祭怡贤亲王文》:“於是衔感者怀不尽之恩,训德者慕无穷之义。”
《國語辭典》:洪门(洪門)  拼音:hóng mén
明末清初所创立的秘密组织。「天地会」传说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因为会员都「拜天为父,拜地为母」,所以称作「天地会」,是清代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又称作「三合会」。又因为此会尊崇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洪武」,所以又称「洪门」。参见「洪帮」条。
《國語辭典》:洪帮(洪幫)  拼音:hóng bāng
明末清初时所创立的帮会。哥老会的一派,为民间秘密组织。以倡导民族革命,反清复明为志事。也称为「洪门」、「红帮」。
分類:洪门
《國語辭典》:知命乐天(知命樂天)  拼音:zhī mìng lè tiān
顺应命运的安排,安于自己的处境。参见「乐天知命」条。唐。陈子昂〈无端帖〉:「道既不行,复不能知命乐天,又不能深隐于山薮,乃亦时出于人间。」《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你看这夫妇两个,绝无一点儿想到功名富贵上去,弹琴饮酒,知命乐天。」
《國語辭典》:乐天知命(樂天知命)  拼音:lè tiān zhī mìng
顺应天意的变化,固守本分、安于处境且悠然自得。语出《易经。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儒林外史》第八回:「近来我在林下,倒常教他做几首诗,吟咏性情,要他知道乐天知命的道理。」也作「乐天安命」、「知命乐天」。
《漢語大詞典》:通上彻下(通上徹下)
(1).谓从天到地。朱子语类卷七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天地是举其大体而言,鬼神是举其中运动变化者,通上彻下而言。”
(2).从上到下。指所有的人。《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八回:“元帅从厚款待番王及王左右,取过袍笏、冠带、靴袜之类,通上彻下,回敬一周。”
《國語辭典》:通天彻地(通天徹地)  拼音:tōng tiān chè dì
形容本领高强,无所不能。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二折:「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彀三朝五日遭瘟。」《封神演义》第九○回:「莫说是姜尚几个门人,何怕你有通天彻地手段,岂能脱得吾辈之手也!」
《国语辞典》:顺天听命(顺天听命)  拼音:shùn tiān tīng mìng
顺应天道,遵从天命。《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太君代天司命,君命即是天命。天命所在,便是条意外的岔路,顺天听命,安知非福?」
《国语辞典》:顺天应时(顺天应时)  拼音:shùn tiān yìng shí
顺从天命,应合时机。《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
《国语辞典》:顺天者逸,逆天者劳(顺天者逸,逆天者劳)  拼音:shùn tiān zhě yì,nì tiān zhě láo
顺从天道可得安逸,违背天理将受劳苦。《三国演义》第三七回:「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