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仇 → 讐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拼音:jūn zǐ bào chóu,shí nián bù wǎn
(谚语)报仇雪恨必须掌握有利的时机。如:「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国语辞典》:基度山恩仇记(基度山恩仇记)  拼音:jī dù shān ēn chóu jì
书名。法国小说家大仲马于西元一八四四年出版的杰作。以十九世纪的法国为背景,描写船员爱德蒙被陷害、受恩惠、寻宝藏、复私仇的故事。基度山为宝藏所在之岛名,亦为爱德蒙复仇时期的化名。故事曲折,富冒险性。
《国语辞典》:父仇不共戴天  拼音:fù chóu bù gòng dài tiān
不愿与父仇之人共存于世间。比喻仇恨极大,不易化解。语本《礼记。曲礼上》:「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须当爱日。」《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至于为亲报仇,所谓父仇不共戴天,岂容片刻隐忍?」
《国语辞典》:翻把恩人当仇人(翻把恩人当仇人)  拼音:fān bǎ ēn rén dàng chóu rén
本来是恩人,到后来却把他当成仇敌。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全不似管鲍分金,倒做了孙庞刖足,把恩人变做仇家,将客僧翻为寺主。」
《国语辞典》:一箭之仇  拼音:yī jiàn zhī chóu
被射中一箭的仇恨。今泛指因某事所结下的怨仇。「仇」文献异文作「雠」。《三国演义》第七四回:「却说关公回营,拔了箭头。……谓众将曰:『我誓报此一箭之雠!』」
《国语辞典》:仇口儿(仇口儿)  拼音:chóu kǒu ér
互有仇隙的人。如:「我和他是仇口儿,几十年不曾来往了。」
分类:仇隙
《国语辞典》:仇疙瘩  拼音:chóu gē da
比喻因仇恨而形成难以消解的问题。如:「经过这个事故,他们俩间的仇疙瘩更加深了。」
《国语辞典》:口仇  拼音:kǒu chóu
因言语不合而引起的恶感。如:「多考虑到别人的立场,就不致因口仇而结怨。」
分类:言语恶感
《国语辞典》:薄海同仇  拼音:bó hǎi tóng chóu
薄海,到达海边,指海内各地。薄海同仇指全海内之人皆以为仇敌。比喻激愤到极点。如:「看到敌人令人发指的暴行后,激起了大家薄海同仇的愤慨心理。」《台湾外纪》卷四:「况闯贼为仇明朝,未曾得罪于国家也。徒以薄海同仇,共伸大义。」
《国语辞典》:不解之仇  拼音:bù jiě zhī chóu
解不开的仇恨。形容仇恨很深。《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班人气极,白费工夫不算,又倒贴了本钱,万分懊恼,更合那些维新人结了不解之仇。」
分类:不开仇恨
《国语辞典》:戴天之仇  拼音:dài tiān zhī chóu
不能共存于世的仇。比喻仇恨极深。《大宋宣和遗事。贞集》:「一时士大夫甘心讲和,酣絭于湖山歌舞之娱,而忘父兄不共戴天之仇矣。」
分类:共存仇恨
《漢語大詞典》:复仇的火焰
诗歌。闻捷作。1959-1962年发表。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解放新疆为背景,通过人民解放军平定忽斯满叛乱的事件,反映出聚居在巴里坤草原的哈萨克民族从怀疑而转到拥护共产党的曲折过程,记载了帝国主义者和民族反动派从捣乱到失败的历史命运。规模宏伟,结构严谨,充满浓郁的抒情性。
《漢語大詞典》:复仇女神
见“厄里倪厄斯”。
《漢語大詞典》:厄里倪厄斯
希腊神话中三个复仇女神的总称。天神乌拉诺斯与地神盖娅的女儿。相传她们是从被残害的父亲的血泊中跳出来的。她们身材高大,眼中流血,头发由许多毒蛇盘结而成。手里拿着由蝮蛇扭成的鞭子,专管惩罚犯罪的人。
《國語辭典》:夫妻无隔宿之仇(夫妻無隔宿之仇)  拼音:fū qī wú gé sù zhī chóu
(谚语)夫妻之间的争吵,极易消除。《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老爷,你又说错了。『夫妻无隔宿之仇』。我怪你怎的?」
《漢語大詞典》:夫妻无隔夜之仇(夫妻無隔夜之仇)
见“ 夫妻无隔宿之仇 ”。
《國語辭典》:夫妻无隔宿之仇(夫妻無隔宿之仇)  拼音:fū qī wú gé sù zhī chóu
(谚语)夫妻之间的争吵,极易消除。《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老爷,你又说错了。『夫妻无隔宿之仇』。我怪你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