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仇 → 讐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民仇
见“ 民讐 ”。
《漢語大詞典》:民雠(民讐)
亦作“ 民仇 ”。
(1).谓人民怨恨、反对。逸周书·芮良夫解:“民归於德。德则民戴,否则民讐。”
(2).人民的仇恨。 王德锺 《十九岁述怀》诗之五:“国难方殷抛蠹简,民仇未报祝龙泉。”
《漢語大詞典》:雠仇(讎仇)
亦作“讐仇”。 仇敌。 清 朱之瑜 《中原阳九述略·灭虏之策》:“ 申包胥 其人杰也,能感动讐仇之 秦 ,为之出五万之师,统之以三大将,閲国歷都,復既亡之 楚 ,不失尺寸,况此时 秦 楚 岁岁构兵哉!”
分類:仇敌
《漢語大詞典》:仇冤
有仇又有冤。例如:仇冤易结难解。
《漢語大詞典》:寡仇
犹无比。文选·王粲〈登楼赋〉:“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吕延济 注:“敞,高;仇,匹也。谓明高少匹也。”仇,一本作“ 讎 ”。
分類:无比
《漢語大詞典》:仇牧
人名。 春秋 宋 大夫。春秋·庄公十二年:“ 宋 万 弑其君 捷 ,及大夫 仇牧 。”史记·宋微子世家:“﹝ 南宫万 ﹞遂以局杀 湣公 於 蒙泽 。大夫 仇牧 闻之,以兵造公门。 万 搏 牧 。 牧 齿著门闔死。”后用以借指忠良。隶续·汉胶东令王君庙门断碑二附文:“ 仇牧 之忿,奋不顾难。” 孙中山 《祭黄花冈七十二烈士文(二)》:“虎穴衔力, 仇牧 陨首。”
《漢語大詞典》:公仇
复姓。 三国 吴 有 公仇称 。见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分類:复姓
《漢語大詞典》:仇贼(仇賊)
对仇敌、仇人的蔑称。 清 孙枝蔚 《愧为举业师》诗:“奈何忘孝慈,稽首向仇贼。”
分類:仇敌仇人
《漢語大詞典》:仇疾
仇恨。东观汉记·窦融传:“扶微救危,仇疾反虏。” 李大钊 《劳动问题的祸源》:“为了资本集中于少数人手里,就成了利害截然的劳资两阶级的仇疾。”
分類:仇恨
《国语辞典》:结仇(结仇)  拼音:jié chóu
结下仇恨。如:「与黑道分子结仇,下场往往很悲惨。」也作「结怨」。
分类:结仇仇恨
《漢語大詞典》:仇犹(仇猶)
见“ 仇由 ”。
《漢語大詞典》:仇由
亦作“ 仇犹 ”。亦作“ 仇繇 ”。 春秋 时国名。故地在今 山西 孟县 东北。韩非子·说林下:“ 智伯 将伐 仇由 ,而道难不通。”《淮南子·精神训》:“夫 仇由 贪大钟之赂而亡其国。” 高诱 注:“ 仇由 ,近 晋 之狄国也。”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知伯 之伐 仇犹 ,遗之广车。” 裴骃 集解:“ 许慎 曰:‘ 仇犹 ,夷狄之国。’战国策曰:‘ 智伯 欲伐 仇犹 ,遗之大鐘,载之广车。’”《通志略·氏族略二》:“ 韩子 云: 仇吾国 为 智伯 所灭,因氏焉。或作 仇繇 。”
分類:故地山西
《漢語大詞典》:血仇
亦作“ 血讎 ”。
(1).指有亲人被杀害的仇恨。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於血讎。”
(2).指仇恨很深的冤家。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惟 蔡 及 许 ,旧为血仇。命公并侯,耕借之牛,束其弓矢,礼让优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土司·缅甸盛衰始末:“ 景泰 二年, 缅 人入 麓川 ,又执 思机法 以去。至五年三月,献俘於朝,自是 麓川 与 缅 世为血仇。”
《國語辭典》:仇偶  拼音:qiú ǒu
配偶。汉。王褒〈四子讲德论〉:「鸣声相应,仇偶相从。」
《高级汉语词典》:挟仇
心怀仇恨
《高级汉语词典》:仇校
校对
《漢語大詞典》:仇嫌
怨仇,怨恨。后汉书·西羌传论:“故 永初 之间,羣种蜂起,遂解仇嫌结盟诅。”《元典章·刑部七·强奸》:“归问得 李百一 名 桂状 ,招年七十五岁,与 潘万三 原有仇嫌。”
分類:怨仇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