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仇 → 讐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仇隙  拼音:chóu xì
因怨恨而生的裂痕。《红楼梦》第八六回:「你与张三到底有什么仇隙?毕竟是如何死的?实供上来。」《老残游记》第五一回:「委实我同他家也没有这大的仇隙。」
《國語辭典》:仇视(仇視)  拼音:chóu shì
以仇敌相待。明。李东阳〈书宋诸贤墨迹后〉:「吕非纯才,仇视诸贤,无足深论。」
《國語辭典》:仇恨  拼音:chóu hèn
因敌对而产生的憎恨。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一笑释仇恨,百金交弟兄。」《红楼梦》第六一回:「没的结些小人仇恨,使人含怨。」
《國語辭典》:寻仇(尋仇)  拼音:xún chóu
为仇隙而报复。如:「这件因寻仇而造成的伤害案,正由警方调查处理中。」
分類:故意作对
《國語辭典》:仇英  拼音:qiú yīng
人名。字实父,号十洲,生卒年不详,明太仓人。性嗜画,擅长临摹唐宋名笔,以工画仕女著名,神采生动,卓绝当时,为明代四大家之一。
《國語辭典》:仇仇  拼音:qiú qiú
傲慢的样子。《诗经。小雅。正月》:「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分類:傲慢
《漢語大詞典》:仇仇
怨敌。 鲁迅 《华盖集·杂感》:“这都是现世的仇仇,他们一日存在,现世即一日不能得救。”一本作“ 仇讎 ”。
《漢語大詞典》:执仇(執仇)
见“ 执讎 ”。
《漢語大詞典》:执雠(執讎)
亦作“ 执仇 ”。 结仇。国语·越语上:“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讎,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切不可因一句话就记上书,执仇为恨也。”
分類:结仇
《漢語大詞典》:章仇
复姓。 唐 韦述 《章仇玄素神道碑》:“ 雍王 章邯 为 汉 所并,子孙居 仇山 ,因号 章仇氏 。”
分類:复姓
《漢語大詞典》:雪仇
亦作“ 雪讎 ”。 洗除仇怨;报仇。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而五年未闻敢死之士,雪仇之臣,奈何而有功乎?”三国志·魏志·蒋济传:“ 勾践 养胎以待用, 昭王 恤病以雪仇。”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故不谓其杀戮忠良,败坏国事,而反谓其能雪讎復土,谬归以中兴之功。”
《漢語大詞典》:民仇
见“ 民讐 ”。
《漢語大詞典》:民雠(民讐)
亦作“ 民仇 ”。
(1).谓人民怨恨、反对。逸周书·芮良夫解:“民归於德。德则民戴,否则民讐。”
(2).人民的仇恨。 王德锺 《十九岁述怀》诗之五:“国难方殷抛蠹简,民仇未报祝龙泉。”
《漢語大詞典》:雠仇(讎仇)
亦作“讐仇”。 仇敌。 清 朱之瑜 《中原阳九述略·灭虏之策》:“ 申包胥 其人杰也,能感动讐仇之 秦 ,为之出五万之师,统之以三大将,閲国歷都,復既亡之 楚 ,不失尺寸,况此时 秦 楚 岁岁构兵哉!”
分類:仇敌
《漢語大詞典》:仇冤
有仇又有冤。例如:仇冤易结难解。
《漢語大詞典》:寡仇
犹无比。文选·王粲〈登楼赋〉:“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吕延济 注:“敞,高;仇,匹也。谓明高少匹也。”仇,一本作“ 讎 ”。
分類:无比
《漢語大詞典》:仇牧
人名。 春秋 宋 大夫。春秋·庄公十二年:“ 宋 万 弑其君 捷 ,及大夫 仇牧 。”史记·宋微子世家:“﹝ 南宫万 ﹞遂以局杀 湣公 於 蒙泽 。大夫 仇牧 闻之,以兵造公门。 万 搏 牧 。 牧 齿著门闔死。”后用以借指忠良。隶续·汉胶东令王君庙门断碑二附文:“ 仇牧 之忿,奋不顾难。” 孙中山 《祭黄花冈七十二烈士文(二)》:“虎穴衔力, 仇牧 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