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仇 → 讐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785 【介绍】: 西周晋国国君,名弗生。献侯子。曾讨伐条、千亩两地。取齐女为夫人,生太子,名仇;后又生少子,名成师。在位二十七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805—前746 【介绍】: 西周末晋国国君,名仇。穆侯子。穆侯时立为太子。穆侯卒,弟殇叔自立,仇出奔。后率其徒袭殇叔而为晋君。犬戎攻杀周幽王,平王、携王并立。文侯二十一年,拥平王而杀携王。在位三十五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82 【介绍】: 春秋时宋国人。大夫。南宫万杀宋闵公,牧闻趋至,遇万于门,手剑而叱之,亦为所杀。
叔孙州仇 朝代:春秋鲁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亦称武叔。春秋时鲁国人。叔孙婼孙。定公十年攻据郈叛之侯犯,弗克。郈工师驷赤受命谋劫侯犯,侯犯奔齐,齐人仍归郈于武叔。十二年子路为季氏宰,将毁鄪、郈、成三都。乃自毁郈。
《漢語大詞典》:深仇宿怨
犹深仇大恨。 董必武 《反侵略声中纪念钱亦石先生》:“甚至彼此之间深仇宿怨的人也在‘抗日第一’的前提下,一致携手。”
《漢語大詞典》:视如寇仇
寇仇:仇敌。看作仇敌一样。例如: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分類:仇敌看作
《漢語大詞典》:认仇作父(認仇作父)
同“ 认贼作父 ”。 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朋友,虽然在我们之中,有汉奸,有傀儡,有卖国贼,他们认仇作父,为虎作伥,但他们那班可耻的人,终竟是少数。”
《漢語大詞典》:苦大仇深
指劳动人民遭受阶级剥削、压迫的苦情极大,对剥削阶级的仇恨极深。《人民日报》1969.4.3:“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给学生讲血泪史。”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四章:“在山路上, 二柱 很少讲话, 冯均 却摸到他一点苦大仇深的家底。”
《漢語大詞典》:贾仇(賈仇)
招致仇恨。 唐 无名氏 无能子·宋玉说:“大夫乃孑孑然挈其忠信而叫譟其中,言不从,国不治,徒彰乎彼非我是,此贾仇而钓祸也。”
分類:招致仇恨
《國語辭典》:解剑拜仇(解劍拜仇)  拼音:jiě jiàn bài chóu
后汉许荆兄子世曾报仇杀人,仇人持剑欲杀世,途遇荆,荆解剑长跪,愿以身代世死,仇人以荆贤,不敢相侵,亦解剑而去。典出《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许荆传》。后比喻息事宁人。《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不谋声训而楚夏移情,故能使解剑拜仇,归田息讼。」
分類:息争杀人
《國語辭典》:借交报仇(借交報仇)  拼音:jiè jiāo bào chóu
舍身代人报仇。《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也作「借客报仇」。
《國語辭典》:借客报仇(借客報仇)  拼音:jiè kè bào chóu
舍身代人报仇。《汉书。卷六七。朱云传》:「朱云字子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也作「借交报仇」。
《國語辭典》:借交报仇(借交報仇)  拼音:jiè jiāo bào chóu
舍身代人报仇。《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也作「借客报仇」。
《漢語大詞典》:借身报仇(借身報仇)
见“ 借交报仇 ”。
《國語辭典》:借交报仇(借交報仇)  拼音:jiè jiāo bào chóu
舍身代人报仇。《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也作「借客报仇」。
《國語辭典》:腼颜事仇(靦顏事仇)  拼音:tiǎn yán shì chóu
腼颜,厚著脸皮。事,侍奉。腼颜事仇指厚著脸板,侍奉仇敌。形容人不知羞耻,不能分辨是非。如:「君子自有坚持,要我腼颜事仇,宁死不从!」
央仇魔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央掘摩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