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仇 → 讐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仇人  拼音:chóu rén
有仇怨的人。《谷梁传。庄公二十四年》:「娶仇人子弟,以荐舍于前。」《红楼梦》第二九回:「明儿初五大节下,你们两个再这么仇人似的,老太太越发要生气,一定弄的不安生。」也称为「仇家」。
《漢語大詞典》:相仇
见“ 相讎 ”。
《漢語大詞典》:相雠(相讎)
亦作“ 相仇 ”。
(1).互相仇恨。史记·游侠列传:“ 雒阳 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 宋 叶适 《福建运使直显谟阁少卿赵公墓铭》:“猺昔自相讎而鬭,我主断不平,数使叛逆,已前误矣。”
(2).争相出售。 宋 王安石 《灵山》诗:“水玉比来闻长价,市人无数起相讎。”
《漢語大詞典》:国仇(國仇)
见“ 国讎 ”。
《國語辭典》:国雠(國讎)  拼音:guó chóu
国家的仇恨。《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六》:「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國語辭典》:仇家  拼音:chóu jiā
有仇怨的人。《汉书。卷九二。游侠传。郭解传》:「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也称为「仇人」。
分類:仇敌仇人
《漢語大詞典》:解仇
亦作“ 解讎 ”。亦作“解仇2”。 消除怨仇。后汉书·邓训传:“诸 羌 激忿,遂相与解仇结婚,交质盟诅。” 唐 司空图 《王纵追述碑》:“虏交未固於解仇, 汉 爵已颁于欵塞。”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范文正公 ﹞恐 许公 不为之地,无以成功,乃为书自咎,解讐而去。” 明 唐顺之 《读〈春秋〉》:“盟会有解讎,有固党,有同欲相求,有同力相援,有同患相恤,有以夷狄受盟,有以夷狄主盟者。” 章炳麟 《排满平议》:“于是解讎修好,交相拥护,非独 汉 家之福,抑亦 满 人之利。”
分類:消除怨仇
《國語辭典》:仇香  拼音:chóu xiāng
主簿的异称。宋。章谦亨 水调歌头。解变西昆体词:「与仇香,穿阮屐,试同登。」
分類:主簿
《國語辭典》:寇仇  拼音:kòu chóu
敌人。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宁寺》:「若克城邑,绝非卿有,徒危宗国,以广寇仇。」也作「寇雠」。
《國語辭典》:寇雠(寇讎)  拼音:kòu chóu
仇敌、敌人。《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也作「寇仇」。
分類:仇敌敌人
《國語辭典》:冤仇  拼音:yuān chóu
仇恨。《薛仁贵征辽事略》:「您三将略住!你不知我有冤屈,被此贼杀吾兄,今日当报奇冤。」《西游记》第六回:「我行要骂你几声,曾奈无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也作「冤雠」。
《漢語大詞典》:好仇
(1).好同伴。《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孔颖达 疏:“能匹耦於公侯之志,为公侯之好匹。”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浮沉蚁於金罍,行觴爵於好仇。”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一:“携我好仇,载我轻车。”
(2).好逑,好配偶。后汉书·边让传:“尔乃携窈窕,从好仇……激玄醴於清池兮,靡微风而行舟。” 唐 欧阳詹 《出门赋》:“予纷然而远游,别天性之至慈,去人情之好仇。” 明 何景明 《织女赋》:“虽予衷之弗渝兮,羗独慕夫好仇。”
分類:同伴配偶
《國語辭典》:私仇  拼音:sī chóu
个人的仇恨。《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吾看虬髯客传,说他把仇人之首来吃了,剑术也可以报得私仇的。」也作「私雠」。
《漢語大詞典》:仇方
友邦,邻国。《诗·大雅·皇矣》:“询尔仇方,同尔兄弟。” 郑玄 笺:“询,谋也,怨耦曰仇。仇方,谓旁国诸侯。”一说指敌国。见 宋 朱熹 集传。
《漢語大詞典》:避仇
见“ 避讎 ”。
分類:避仇
《漢語大詞典》:避雠(避讎,避讐)
亦作“避仇2”。亦作“ 避仇 ”。
(1).回避与自己有仇隙的人。荀子·成相:“尚得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讎,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 可谓公矣。”晋书·刘颂李重传论:“至於缘其私议,不平 刘友 ,异夫憎而知善,举不避讐者歟!”
(2).躲避仇人,以免受害。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杀人,与 籍 避仇於 吴中 。”后汉书·马武传:“少时避讎,客居 江夏 。” 唐 韩愈 《东都遇春》:“深居疑避仇,默卧如当瞑。” 明 冯梦龙 《女丈夫·洪客祈雨》:“闻他避讐 西京 ,不免往彼相访。” 清 龚炜 巢林笔谈·摘菜者:“或云几日前,曾有使来,盖一官人也,避仇至此,仇死故去,不知其姓名。”
《國語辭典》:世仇  拼音:shì chóu
历代有仇恨的人或家族。亦指世代结下的仇恨。《红楼梦》第五七回:「凭你两家隔著海,隔著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也作「世雠」。
分類:不入入时
《高级汉语词典》:成仇  拼音:chéng chóu
变成敌人
分类:成仇
《漢語大詞典》:仇耻(仇恥)
(1).痛恨蒙受耻辱。 宋 叶适 《应诏条奏六事》:“仇耻者必思报復, 夏 少康 、 越 句践 、 汉武帝 、 唐太宗 是也。”
(2).仇恨和耻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烈士吴樾君意见书》:“进则不能为祖国洗濯仇耻,退亦不克得 满洲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