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手定
(1).亲身平定。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唐文皇 手定中原,笼盖一世,而诗语殊无丈夫气,习使之也。”
(2).亦作“ 手订 ”。谓亲自制定、编定或写定。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大计纠内阁:“又三年而 高 被逐, 江陵 专政,则内外大计,一出其手定,部院不过一承行吏书矣。” 清 方苞 《书〈考定仪礼丧服〉后》:“余少读仪礼·丧服传,而疑非 卜氏 所手订,乃一再传后门人记述,而间杂以己意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我至今没有看到那刊物;但从 施先生 的推崇文选和手定《晚明二十家小品》的功业……推测起来,这也正像他的话。” 毛泽东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然而要实现全面的民族抗战……必须全国上下共同实行一个彻底抗 日 的纲领,这就是根据第一次国共合作时 孙中山 先生所手订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精神而提出的救国纲领。”
《漢語大詞典》:临决(臨決)
谓亲自裁决。汉书·宣帝纪:“詔诸儒讲‘五经’同异,太子太傅 萧望之 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旧唐书·宪宗纪论:“ 德宗 不委政宰相,人间细务,多自临决。”元史·宦者传·朴不花:“於是帝在位久,而皇太子春秋正盛,军国之事,皆其所临决。”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 神宗皇帝 将杀建言御史 曹学程 ,命公临决。”
《漢語大詞典》:亲揽(親攬)
亦作“ 亲擥 ”。亦作“ 亲览 ”。 亲自操持。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一》:“今谅闇日,大义皆举,宜亲览万机,以当天心。”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诸葛公 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擥焉。”北史·李彪传:“五帝之臣,臣不若君,故君亲揽其事。三王君臣智等,故共理机务。主上亲揽,盖远轨 轩 唐 。”
分類:亲自操持
《漢語大詞典》:廷策
谓会试中式者,天子亲自策问于朝廷。 宋 岳珂 桯史·宸奎坚忍字:“辛丑岁将廷策多士。”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 史学优 ﹞年五十,擢南省魁,后中廷策。”
《国语辞典》:躬往  拼音:gōng wǎng
亲自前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夫妻两个躬往天竺,三步一拜,拜将上去。」
《國語辭典》:体行(體行)  拼音:tǐ xíng
亲自实践。《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体行德本,正性也;逢吉丁辰,景命也。」《文选。东方朔。答客难》:「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
《漢語大詞典》:亲谒(親謁)
(1).亲近干谒。晏子春秋·问上二六:“故令诸子无外亲謁。” 吴则虞 集释引 孙星衍 曰:“不令外人亲近干謁也。”
(2).古礼。谓帝王亲自谒陵。宋史·礼志二六:“驾还,復行亲謁之礼,帝素服乘马至 永安县 ,斋于行宫,夜漏未尽二鼓,诣三陵及 元德太后 、 明德皇后 陵奠献。”
《漢語大詞典》:亲献(親獻)
指帝王亲自进献。宋史·礼志四:“有司言:‘《开元》《开寳》二礼,五帝无亲献仪……’而帝欲尽恭於祀事,五方帝位并亲献焉。”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詔书所定亲献之礼,周于五天帝。神州,比圜丘之位,陟降为劳,请命官分献。”
《國語辭典》:亲口(親口)  拼音:qīn kǒu
出于当事人之口。《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这是我先父亲口说的。我倒不晓得,你那里知道!」《红楼梦》第五六回:「你们一般听见姨娘亲口嘱托我三五回,说大奶奶如今又不得閒儿,别的姑娘又小,托我照看照看。」
《國語辭典》:女祸(女禍)  拼音:nǚ huò
由女子所引起的祸害。多指君主宠信女子,或由于女主执政而败坏国事。含贬义。《新唐书。卷五。玄宗本纪》:「呜呼,女子之祸于人者甚矣!自高祖至于中宗,数十年间,再罹女祸,唐祚既绝而复续。」
《國語辭典》:自刭(自剄)  拼音:zì jǐng
割颈自杀。《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唐。白行简《李娃传》:「子若弃我,当自刭以就死。」
《國語辭典》:亲供(親供)  拼音:qīn gōng
1.旧称官吏亲自书写的履历表。《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过几日,病好了,到京去填写亲供回来,亲友东家,都送些贺礼。」
2.法律上指被告亲口承认的供辞。
《漢語大詞典》:提命
犹言耳提面命。谓亲自教诲。语本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清 郑日奎 《与邓卫玉书》:“固未尝亲炙其人,受其提命者也。”
《漢語大詞典》:面问(面問)
亲自问候。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惟恐四海之内,天地之中,一物不得其所,故遣刺史面问百姓疾苦。”
《漢語大詞典》:亲署(親署)
亲自署名。 唐 曹唐 《汉武帝于宫中宴西王母》诗:“长生碧字期亲署,延寿丹泉许细看。”宋史·礼志一:“祝版当进署者,并命秘阁吏书,上亲署讫,御寳封给之。”
分類:亲自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