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亲故(親故)  拼音:qīn gù
亲戚故旧。《后汉书。卷二八上。冯衍传》:「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红楼梦》第五九回:「幸亏园里的人多,倒没人分记得清楚,谁是谁的亲故。」
《國語辭典》:封建  拼音:fēng jiàn
1.中国古时天子以爵土分封与人的制度。秦并六国后废其制。西欧以中世(第四世纪起至第十五世纪)为封建时代,当时的社会称为「封建社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唐。柳宗元 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2.比喻守旧沉腐的思想意识。如:「封建社会」、「在现代年轻人身上,男尊女卑的封建思维已不多见。」
《國語辭典》:亲知(親知)  拼音:qīn zhī
亲戚与知己。《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浩荡别亲知,连翩戒征轴。」唐。白居易〈山中问月〉诗:「如归旧乡国,似对好亲知。」
《國語辭典》:哥哥  拼音:gē ge
1.称谓:(1)对兄长的称呼。《三国演义》第一六回:「你敢伤我哥哥!」(2)父对子的自称。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五。哥》:「唐时人称父为哥。《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气惟有太平。」』睿宗行四故也。玄宗子隶王琰传:『惟三哥辨其罪。』玄宗行三故也。」也作「歌歌」。(3)对子侄辈的昵称。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夫人云)倩英,你拜哥哥。今日为始,便是你师父了也。」(4)对平辈的敬称。《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告哥哥则个,奴家爹娘也在褚家堂左侧,若得哥哥带挈奴家同走一程,可知是好?」
2.语末助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八。禽部。鹧鸪》:「鹧鸪性畏霜露,……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
《國語辭典》:同门(同門)  拼音:tóng mén
1.同师受业的人。如:「大家都是同门,你就稍作让步,以免伤了和气。」《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孟喜》:「同门梁丘贺疏通證明之。」《文明小史》第六回:「姓孔的是黄举人的同门,姓黄的就是他族中兄弟。」
2.连襟,同一岳父、岳母的两人。《尔雅。释亲》:「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两婿相谓为亚。」晋。郭璞。注:「《诗》曰:『琐琐姻亚』,今江东人呼同门为僚婿。」
3.同乡、同里。《韩非子。亡徵》:「公婿公孙,与民同门,暴傲其邻者,可亡也。」
《國語辭典》:至亲(至親)  拼音:zhì qīn
关系最近或最要好的亲戚。《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文明小史》第二七回:「至亲在一处,不可客气。」
《國語辭典》:贵戚(貴戚)  拼音:guì qī
君主的内外亲族。如:「皇亲贵戚」。
《國語辭典》:葭莩  拼音:jiā fú
芦苇中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如今倘蒙不鄙,愿结葭莩。」
《國語辭典》:近亲(近親)  拼音:jìn qīn
血统较近的亲属。《汉书。卷八六。何武传》:「又太后近亲,自大司徒孔光以下举朝皆举莽。」《红楼梦》第六四回:「亲友渐次散回,只剩族中人分理迎宾送客等事,近亲只有刑舅太爷相伴未去。」
《漢語大詞典》:见亲(見親)
(1).被亲近。管子·中匡:“计得地与宝而不计失诸侯,计得财委而不计失百姓,计见亲而不计见弃。三者之属,一足以削,遍而有者,亡矣。”
(2).亲戚相见。《汉书·王嘉传》:“ 贤 家有宾婚及见亲,诸官并共,赐及仓头奴婢,人十万钱。” 颜师古 注:“见亲,亲戚相见也。”
《國語辭典》:亲交(親交)  拼音:qīn jiāo
亲近的友人。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國語辭典》:小妹  拼音:xiǎo mèi
1.称谓。称最小的妹妹或泛称妹妹。如:「昨天我打电话到你家,你的小妹说你已经睡了。」
2.女服务生。如:「小妹,麻烦妳拿一份菜单给我。」
《國語辭典》:中表  拼音:zhōng biǎo
1.里和外。《抱朴子。内篇。黄白》:「且夫作金,成则为真物,中表如一,百炼不减。」
2.父亲的姊妹之子为外兄弟,母亲的兄弟姊妹之子为内兄弟,合称为「中表」。《后汉书。卷七○。郑太传》:「又明公将帅,皆中表腹心,周旋日久,恩信淳著,忠诚可任,智谋可恃。」晋。庾亮 让中书监表:「臣于陛下,后之兄也,姻娅之嫌,实与骨肉中表不同。」
《國語辭典》:瓜葛  拼音:guā gé
1.比喻辗转相系的亲戚关系。《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导尝共悦弈棋,争道,导笑曰:『相与有瓜葛,那得为尔邪!』」三国魏。曹睿〈种瓜篇〉:「与君新为婚,瓜葛相结连。」
2.泛指牵连、纠纷。《醒世恒言。卷三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别的员外没甚事,你却有些瓜葛,莫待我说出来不好看!」
《國語辭典》:姻亲(姻親)  拼音:yīn qīn
由婚姻而产生亲属关系的人。如配偶、姐夫、妻子的兄弟姐妹等。唐。袁郊《红线》:「专膺指使,敢议姻亲。」《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又有一家,是徽州人,姓方,在五河开典当行盐,就冒了籍,要同本地人作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