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陛荣(陛榮)
指荣升京官。 宋 王安石 《贺杭州蒋密学启》:“右某近者伏审拜命徽章,陛荣北省,伏惟庆慰。”
分類:荣升京官
《漢語大詞典》:冰敬
清 代外官在夏季贿赂京官的银钱叫冰敬。《黑籍冤魂》第七回:“列位,这做官是极容易的,办公有幕友,赚钱有吏役……但应酬要圆到,上司要路,冰敬炭敬,要送得多,这就没事。”《中国现在记》第二回:“愚兄又一直供职京师,没有放过一天外任,单靠着几两银子的冰敬、炭敬、门生贄见,一年到头开销还不够,那裡能够多餘钱呢?”
《漢語大詞典》:权知府(權知府)
宋 代权遣京官充任的郡府长官。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知府:“ 宋 初, 太宗 真宗 皆尝为 开封 府尹,后无继者,乃设权知府一人,以待制以上充。”原注:“《皇朝政略》:‘凡命知府必带“权”字,以翰林为之,翰林学士及杂学士若待制,则权发遣而已。’ 陆游 《渭南集》:‘权知府自 李符 始。’”
《國語辭典》:京察  拼音:jīng chá
旧时定期考核京城官吏的制度。如明代每六年考核一次,清代则三年一次。《明史。卷七一。选举志三》:「考察之法,京官六年,以巳、亥之岁,四品以上自陈以取上裁,五品以下分别致仕、降调、閒住为民者有差,具册奏请,谓之京察。」
《漢語大詞典》:文德班
宋 代称文武京官每日赴 文德殿 立班。宋史·礼志十九:“国朝之制:两省、臺官、文武官员每日赴 文德殿 立班……至 祥符 初,始詔循故事,押文德班。”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又数日,相见於文德班中。”
《国语辞典》:放京债(放京债)  拼音:fàng jīng zhài
旧时出仕京官,因上任前需送礼给上司,因此往往得借钱以应付开销,故称这种借银放债的为「放京债」。《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些放京债的人,每日不离门缠扰。」
《漢語大詞典》:饭银(飯銀)
清 代京官正薪之外的补贴。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内阁饭银:“ 雍正 六年,令各省督抚藩司,每岁各出银百两,为内阁侍读学士等官饭银。”
《漢語大詞典》:辞见班(辭見班)
京官放外任、地方官进京,在朝廷辞别、谒见天子时自行序班,不与百官同列,谓之“辞见班”。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仗入,通事舍人引 攸绪 就位, 攸绪 趋立辞见班中,再拜如常仪。” 胡三省 注:“凡百官自中朝出为外官赴朝辞,自外官入朝覲者引入见,其辞见者不与百官序班,自为班立,谓之辞见班。”
《漢語大詞典》:内重外轻(内重外輕)
旧指京官势重,外官势轻。宋史·高宗纪五:“乙亥,以内重外轻,命省臺、寺监及监司、守令居职及二年者,许更迭出入除擢。”
《漢語大詞典》:闰察(閏察)
朝廷对京官定期以外的考察。明史·儒林传二·王时槐:“六年京察,祖制也。若执政有所驱除,非时一举,谓之闰察。”
《漢語大詞典》:京式大帽
清 末京官所戴的一种窄檐儿的礼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后头送出来的主人……头上戴着京式大帽,红顶子花翎。”
《漢語大詞典》:列题(列題)
清 代吏部列记京官官名和履历的题本。《清会典·吏部·考群吏之治》:“京官曰京察,外官曰大计。京察有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