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月费(月費)
明 代京官除俸金外,按等级每月另给的开支。后亦泛指每月支领的费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京官月费:“京官俸银之外,别有月费一种,起於前 明 。 明 初诸司隶主騶从, 宣德 间始有纳银免役者,因 杨士奇 言京官禄薄,改名曰柴薪银。 天顺 以来,始以官品崇卑,定立名数,每岁银解户部,在京诸司,则皆出自畿内及 山东 、 山西 、 河南 州县, 南京 诸司,则皆出自南畿,此月费所由来也。”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凡支领内监月费,执事人匠役餼廩皆隶之。”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月间又有照例的月费,及至有个额外用钱的去处,还是合父母讨,他自己还用添些甚么?”
《漢語大詞典》:京朝官
宋 代京官和升朝官的合称。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今约天下令録,自差京朝官外,不过千数百员。”通雅·官制:“官京师曰京官,常参曰升朝官,京朝官盖有分别。 陆务观 曰: 唐 自相辅以下皆曰京官,常朝曰常参官。 宋 初以常参预朝謁曰升朝官, 元丰 以预宴坐曰升朝官,合之则曰京朝官。”参见“ 京官 ”。
分類:京官
《國語辭典》:京官  拼音:jīng guān
1.在京师任职的官员。《北齐书。卷四二。崔劼传》:「世门之胄,多处京官,而劼二子拱、撝并为外任。」唐。贾岛〈和刘涵〉诗:「京官始云满,野人依旧閒。」
2.职官名。宋代不能参预朝谒的京师官员。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唐自相辅以下,皆谓之京官,言官于京师也。其常参者曰常参官,未常参者曰未常参官。国初以常参官预朝谒,故谓之升朝官,而未预者曰京官。」
《國語辭典》:俸米  拼音:fèng mǐ
旧日京官之俸,俸银之外,并按阶级给米,称为「俸米」。《元史。卷九六。食货志四》:「至大二年,诏随朝官员及军官等俸改给至元钞,而罢其俸米。」《六部成语注解。户部》:「俸米:官员岁禄之米也。」也称为「俸廪」。
《國語辭典》:内用(內用)  拼音:nèi yòng
1.在宫内任职。《文明小史》第二三回:「不是内用,就是外放,就是派出洋做钦差的分儿,都抡得到。」
2.内服。如:「内用药」。
《漢語大詞典》:引藤
(1).牵藤。 唐 钱起 《晚归蓝田旧居》诗:“引藤看古木,尝酒呪春鸡。”
(2). 清 代三品以上京官出行时在轿前引导的鞭棍。《清朝野史大观·顺康朝大臣体制》:“ 康熙 初,三品以上乘舆呵殿,双藤彻扇,丙戌罢引藤,丁亥并撤拥扇,惟背灯笼题衔。壬辰冬,仍听乘舆藤扇如故。”参阅清史稿·与服志四、 清 福格 《听雨丛谈·伞扇制度》
《漢語大詞典》:汾阳考(汾陽考)
唐 代京官、外官,每年都要经过考绩。考绩的具体工作,属于考功郎中掌管,由朝廷另派有声望的高官两人主持其事。 汾阳郡王 郭子仪 任中书令时,曾主持考绩达二十四次,故称。参见“ 二十四考中书令 ”。
《漢語大詞典》:二十四考中书令(二十四考中書令)
唐 郭子仪 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 郭子仪 。《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李义山 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 召公 ,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 温 ( 温庭筠 )曰:‘何不云:近同 郭令 ,二十四考中书。’”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富郑公 ﹞在 青州 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
《漢語大詞典》:外班
清 制,会试中进士后,除留在京城任京官外,其分发外地任官者称外班。红楼梦第二回:“他於十六日便起身赴京,大比之年,十分得意,中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县太爷。”
《國語辭典》:外调(外調)  拼音:wài diào
由原服务单位调职到别的分支机构。如:「他向上级申请外调,是为了可以就近照顾父母。」《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凡王官不外调,王姻不内除,大臣之族不得任科道,僚属同族则以下避上。」
《漢語大詞典》:换职(换職)
指翰林补外官改换京官的官衔。 宋 洪迈 容斋四笔·词臣益轻:“ 治平 以前,谓翰林学士及知制誥为两制,自翰林罢补外者,得端明殿学士,谓之换职。”
《漢語大詞典》:验到(驗到)
清 代吏部查验各省至京官员的年貌等。《六部成语·吏部·验到》:“各省来京引见之员,到京后,即赴吏部报知,而部官验其年貌,曰验到。”
《國語辭典》:长班(長班)  拼音:cháng bān
随身侍候官吏的仆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杜子中见说闻俊卿来到,不胜之喜,忙差长班来接到下处。」《儒林外史》第七回:「长班传进帖,周司业心里疑惑,并没有这个亲戚。」也作「长随」。
《漢語大詞典》:出丞
由京官出任地方辅佐官。 宋 陆游 《上史运使启》:“谓宜永放於穷阎,犹得出丞於近郡。”
《漢語大詞典》:入迁(入遷)
谓由外任调升京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京 ﹞后来入迁政府,做了丞相。”
分類:外任京官
《漢語大詞典》:琐垣(瑣垣)
琐,青琐;垣,紫垣。指朝廷。亦指京都官署或京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都给事陞转:“谓科臣但当内擢。其最不肖者间出一二人于外,则众口如一。盖以琐垣得藩臬,如郡邑之劣转王官也。此又不知出何典故矣。” 清 黄宗羲 《章格庵行状》:“谓臣负先帝之经纶,负陛下之明詔,负銓选之权衡,负琐垣之职掌,罪当万殛,穴地难容。”
《漢語大詞典》:内叙(内敍)
谓按规定的等次调升京官。相对外任而言。晋书·王浚传:“ 浚 之承制也,参佐皆内敍,唯司马 游统 外出。 统 怨,密与 石勒 通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