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推割
宋 代考查民户物力确定赋役之法。规定民户典卖产业,税赋与物力一并过户,名推割;又定三年一查定,名推排。宋史·食货志上六:“然役起於物力,物力升降不殽,则役法公。是以 绍兴 以来,讲究推割、推排之制;凡百姓典卖产业,税赋与物力一併推割。”
《國語辭典》:置产(置產)  拼音:zhì chǎn
购置产业,如买入田地、房屋等。
分類:购置产业
《漢語大詞典》:脩业(脩業)
(1).建立功业。《易·乾》:“君子进德脩业。” 晋 张华 《励志》诗:“进德脩业,暉光日新。”
(2).学习知识,钻研学问。后汉书·蔡邕传:“脩业思真,弃此焉如?静以俟命,不斁不渝。”
(3).经营产业。史记·货殖列传:“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脩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國語辭典》:专业(專業)  拼音:zhuān yè
主要研究某种学业或从事某种事业。《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今耆儒年踰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算术亦是六艺要事,自古儒士论天道,定律历者,皆学通之。然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
《漢語大詞典》:税产(税産)
征税的产业。宋史·食货志上六:“诸州县置差役都鼠尾簿,取民户税产、物力高下差取,分五等排定。”宋史·食货志上六:“其十曰:役人须有税产乃得就募。”
分類:征税产业
《漢語大詞典》:资业(資業)
(1).资财产业。后汉书·顺帝纪:“生者失其资业,死者委尸原野。”三国志·魏志·荀攸传“ 顒 忧惧自杀” 裴松之 注引《汉末名士录》:“ 郭 贾 寒窶,无他资业,而 伯求 肥马轻裘,光耀道路,是三罪也。”
(2).谓以钱财、物资资助。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晋书·桓彝传:“ 南平 孱陵 县界,地名 上明 ,田土膏良,可以资业军人。”新唐书·李大亮传:“ 大亮 招亡散,抚贫瘠,卖所乘马,稍稍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熟。”
《國語辭典》:祖产(祖產)  拼音:zǔ chǎn
祖宗遗留下来的产业。如:「他吃喝嫖赌,不务正业,没几年,就把偌大的祖产败光了!」《清史稿。卷二六○。姚启圣列传》:「香山罢官后,贸易七年,得积微赀,并臣浙江祖产变价,及亲朋借贷,经年累月而后有此。」
《漢語大詞典》:籍纳(籍納)
宋 时将欠户的产业按高价没入官府折还欠钱谓之籍纳。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已经估覆三估不伏定,即以所估高价籍定者,谓之籍纳。惟籍纳产业,方许给还。”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先是殿中侍御史 王奇 ,请籍纳职田以助賑贷。”
《漢語大詞典》:营产(營産)
经营产业。 南朝 梁武帝 《责贺琛敕》:“其勤力营产,则无不富饶。” 宋 俞文豹 《吹剑三录》:“ 种放 晚节侈饰营产,门人戚属,恃势肆强。”
分類:经营产业
《漢語大詞典》:恒业(恆業)
亦作“恒业”。 指家庭的固定产业。 清 黄燮清 《秋日田家杂咏》:“勤劳守恆业,始有数月粮。” 许地山 《集外·凶手》:“他是个有恒业的人,绝不敢做罔法的事。”
《漢語大詞典》:世产(世産)
世代相传的产业。清史稿·食货志一:“﹝ 嘉庆 ﹞九年, 松筠 因言照 锡伯营 屯种例,分畀旗兵地亩,各使自耕,永为世产。”
分類:世代产业
《国语辞典》:共业(共业)  拼音:gòng yè
1.数人共有的产业。如:「这家公司是他们兄弟三人的共业。」
2.佛教用语。指会造成群体每个分子共同报应的业力。《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六:「其增上果亦业所生,何得共受?共业生故。」
《漢語大詞典》:祖基
(1).祖宗的事业。红楼梦第一一九回:“只要有了个好儿子,能够接续祖基,就是大哥哥不能见,也算他的后事完了。”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二回:“到了 明 朝中叶,出了一个 孟特穆 ,智略过人,把祖基格外恢拓,渐渐西略,移住 赫图阿拉 地。”
(2).祖宗的产业。 鲁迅 《呐喊·白光》:“ 陈 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银子。”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一:“我看来 恂儿 别的倒没有什么,就是不耐烦守着这点祖基,老是想出外做点事业。”
《國語辭典》:事产(事產)  拼音:shì chǎn
家产、财产。元。杨梓《霍光鬼谏》第四折:「灭九族诛戮了髫龀,斩全家抄估了事产。」
《漢語大詞典》:土业(土業)
土地产业。汉书·王莽传下:“明学男 张邯 、地理侯 孙阳 造井田,使民弃土业。”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今承大乱之后,民人分散,土业无主,皆为公田,宜及此时復之。”三国志·魏志·吕虔传:“ 虔 将家兵到郡,开恩信, 祖 等党属皆降服,诸山中亡匿者尽出安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