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首过(首過)
自己承认、交代过失。后汉书·刘焉传:“皆校以诚信,不听欺妄,有病但令首过而已。”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子敬 病篤,道家上章应首过,问 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子敬 云:‘不觉有餘事,唯忆与 郗 家离婚。’”
《漢語大詞典》:召呼
呼唤;通知;交代。周礼·天官·小宰“掌官令以徵令” 汉 郑玄 注:“徵令,趋走给召呼。”后汉书·乌桓传:“大人有所召呼,则刻木为信,虽无文字,而部众不敢违犯。”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召呼三臺尚书以下自诣 卓 府啟事。”
《漢語大詞典》:供析
招供,交代犯罪事实。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 张 ﹞将至 秀 境, 叔近 乘凉舆,以太守之仪郊迎于郡北 沉 氏园, 张 即叱令供析。”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伯美》:“ 谢修 自知败露,却将 苏鏞 送狱,妄令供析。”
《漢語大詞典》:首实(首實)
向官府交代、说明本人或别人的犯罪情实。东观汉记·张禹传:“ 禹 以 宰士 惶恐首实,令自致 徐 狱。”《魏书·刑罚志》:“又验诸证信,事多疑似,犹不首实者,然后加以拷掠。”明史·石璞传:“童子首实,果二道士匿妇槁麦中。”
《漢語大詞典》:付度
移交,交代。陈书·宣帝纪:“令长代换,具条解舍户数,付度后人。户有增进,即加擢赏;若致减散,依事准结。”
分類:移交交代
《漢語大詞典》:追比
旧时地方官严逼限期交税、交差或交代问题,过期以杖责、监禁等方式继续追逼,叫“追比”。《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拿众盗家属追比,自然有个下落。”明史·顾秉谦传:“ 杨璉 等六人之逮也, 广微 实与其谋, 秉谦 调严旨,五日一追比。” 清 贝青乔 《哀甬东》诗:“海氛甫戢兵又起,祗为官中急追比。”
《国语辞典》:落话(落话)  拼音:là huà
交代得不周到。如:「他每次事情办糟了,就怪我落话。」
《漢語大詞典》:敲订(敲訂)
(1).推敲制订。 清 洪升 《长生殿·偷曲》:“迟迟宫漏夜凉生,把新腔敲订,新腔敲订。”
(2).谓把事情交代清楚。《快心编三集》第五回:“是他兄弟对媒人説,侄女坐的是一乘大轿,其餘十来乘,都是小轿,再三敲订明白。”
《国语辞典》:说不下去(说不下去)  拼音:shuō bù xià qù
1.无法继续向下说。如:「他激动得只说了一半,就说不下去了。」
2.情理上有所亏欠,无法交代。如:「你这样办太说不下去了。」也作「说不过去」。
《国语辞典》:外交特权(外交特权)  拼音:wài jiāo tè quán
外交代表在驻在国享有之一定特权。各国依据相互尊重主权与平等互惠原则,按照国际法、有关协议或内国法相互给予。例如我国定有《驻华外国机构及其人员特权暨豁免条例》。
《国语辞典》:四柱册(四柱册)  拼音:sì zhù cè
旧时指官署交代款项的帐簿。可分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项。也称为「四柱」。
《國語辭典》:公使馆(公使館)  拼音:gōng shǐ guǎn
公使在所驻国的办事机关。
《國語辭典》:大使馆(大使館)  拼音:dà shǐ guǎn
派驻的大使在所驻守国家的办事机关。
《國語辭典》:观察员(觀察員)  拼音:guān chá yuán
由国家派遣列席国际会议的代表。依国际惯例,观察员只有发言权,而无表决权。
《國語辭典》:代办(代辦)  拼音:dài bàn
1.代为办理。如:「代办商」。《福惠全书。卷六。钱谷部。催徵》:「见差胥,如狞鬼魂飞胆慄,……因其畏缩,诱以代办之词。」
2.政府派驻外国的外交代表,或大使、公使的代理人。
《國語辭典》:说不过(說不過)  拼音:shuō bù guò
争辩不过。如:「老陈能言善辩,谁都说不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