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小满(小滿)  拼音:xiǎo mǎn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国历五月二十一日前后。
《國語辭典》:二十四节气(二十四節氣)  拼音:èr shí sì jié qì
为古代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所划分。指一年中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二十四个节气。对农耕步骤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也称为「二十四节」、「二十四气」。
《漢語大詞典》:二中
(1).二心,异心。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道无二:“是故古之人物而书文,心止於一中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
(2).天、地的中数。新唐书·历志三上:“天数中於五,地数中於六,合二中以通律历。”
《漢語大詞典》:朱仲
仲夏。 唐 贾嵩 《夏日可畏赋》:“赫尔阳精,当朱仲兮,厥状难明。杲杲而威稜四序,炎炎而火烈群生。”
分類:五月
《漢語大詞典》:夏半
夏季过半,指夏历五月半后。 唐 韩愈 《送刘师服》诗:“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漢語大詞典》:午月
夏历以寅月为岁首(正月),所以称五月为午月。
《漢語大詞典》:瓜蔓水
(1).指农历五月 黄河 水汛。宋史·河渠志一:“五月瓜实延蔓,谓之瓜蔓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黄河 水信,清明后二十日曰桃汛,春杪曰菜花水;伏汛以入伏始,四月麦黄水,五月瓜蔓水。”
(2).泛指农历五月的一般水汛。 宋 梅尧臣 《送李载之殿丞赴海州榷务》诗:“瓜蔓水生风雨多, 吴 船发棹唱 吴 歌。” 宋 陆游 《闲游所至少留得长句》:“瓜蔓水生初抹岸,黄梅雨细欲遮楼。”
《國語辭典》:落梅风(落梅風)  拼音:luò méi fēng
1.阴历五月吹的风。《太平御览。卷九七○。果部。梅》:「五月有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
2.词牌名。为无名氏所作。因歌咏梅花,故以落梅风为名。
《國語辭典》:端午节(端午節)  拼音:duān wǔ jié
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相传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后世为纪念他而有吃粽子及龙舟竞渡等风俗,再加上民间的鬼神信仰,家家户户插蒲艾、喝雄黄酒、挂钟馗像来除瘟辟邪。也称为「蒲节」、「端阳节」、「天中节」、「重午节」、「五月节」。
《漢語大詞典》:忌月
(1).旧称父母死亡的月份。晋书·礼志下:“ 穆帝 纳后,欲用九月,九月是忌月。”南齐书·张融传:“ 融 有孝义,忌月三旬不听乐。”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忌日忌月:“ 六朝 时又有忌月之説。 晋穆帝 将纳后,以 康帝 忌月疑之,下其议。 荀纳 、 王洽 等谓古但有忌日,若有忌月,则更当有忌时忌年,益为无礼。”
(2).佛教语。谓农历正月、五月、九月为三“长斋月”,又称忌月。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忌月之讹:“今人上官任以正、五、九月为忌月,流俗相沿,不知何故。按内典,天以大寳镜照四大部洲,此三月者,照南部洲时也,号长斋月,故宜修省耳,非忌月也。”
《漢語大詞典》:严律(嚴律)
指与仲夏节候相应的律管。 唐 崔损 《冰壶赋》:“及乎严律闭,阴气升,氛雾结,河海凝。”古以律管装葭灰候气,“严律闭”谓夏至阳气至极而竭,与之相应的律管不再吹灰。
《漢語大詞典》:午香
旧俗阴历五月每日中午用以祭祀的香。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宜忌》:“五月昼长,神祠祖堂供净水,焚午香。”
《漢語大詞典》:右衽
(1).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因以“右衽”谓中夏风习。《汉书·终军传》:“大将军秉鉞,单于犇幕;票骑抗旌, 昆邪 右衽。” 颜师古 注:“右衽,从中国化也。” 唐 刘景复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麻衣右衽皆汉民,不省胡尘暂蓬勃。”《论语·宪问》“被髮左衽” 清 刘宝楠 正义:“中夏礼服皆右衽。”
(2).泛指衣襟。 汉 严忌 《哀时命》:“右衽拂於 不周 兮,六合不足以肆行。”
《漢語大詞典》:占役
逾制占用公务人员当差。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引五月乙丑诏书:“ 陕西 战兵四十五万并义勇,令本路都总管常加训练,毋得占役。”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这个人是虎翼营有请受的官身,占役在官员去处。”
《漢語大詞典》:恶日(惡日)
古时迷信称农历五月五日为恶日。宋书·王镇恶传:“ 镇恶 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疎宗。 猛 见奇之,曰:‘此非常儿,昔 孟尝君 恶日生而相 齐 ,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之为 镇恶 。”
《漢語大詞典》:江心镜(江心鏡)
唐 代 扬州 进贡的铜镜。因每年五月五日铸于 江 心,故名。 宋 代翰苑进撰端午帖子,多用江心镜典故。参阅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