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卢方春,号柳南,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宋诗拾遗》卷二二)。为瑞州教授(《江湖后集》卷七《送卢五方春分教瑞州》)。今录诗七首。
《漢語大詞典》:土帝
五方天帝之一。因中央属土,故称。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六府非六天名说:“《五行大义论》‘五帝’引河图云:‘……中央 黄帝 含枢纽 ,土帝也。’”参见“ 五帝 ”。
《國語辭典》:五帝  拼音:wǔ dì
1.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传说,故说法不尽相同,较主要者为:(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2)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2.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汉。王逸。注:「五帝谓五方神也,东方为太白皞,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漢語大詞典》:汁光纪(汁光紀)
古代传说的五方之帝中的北方黑帝。汁,亦写作“叶”、“协”。《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 唐 贾公彦 疏:“五帝者,东方 青帝 灵威仰 ,南方 赤帝 赤熛怒 ,中央 黄帝 含枢纽 ,西方 白帝 白招拒 ,北方 黑帝 汁光纪 。”《隶释·汉鲁相史晨祀孔庙奏铭》:“昔在 仲尼 , 汁光 之精,大帝所挺, 颜 母毓灵。” 洪适 释:“汁为叶。”
《漢語大詞典》:面乙
亦作“靣乙”。 谓面向东方。古人以天干地支、阴阳五行配五方,甲乙木为东方。 唐 黄滔 《莆山灵岩寺碑铭》:“懿夫岳立大山,堆下数峯,靣乙臂坤,石嵌松瘦。”
《漢語大詞典》:五方色
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色分别代表东、南、中、西、北五方。《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南朝 梁 皇侃 疏:“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不正谓五方间色,緑、红、碧、紫、駵黄色是也。”通典·兵二:“旗身旗脚,但取五方色,迴互为之。”
《漢語大詞典》:白招拒
亦作“ 白招矩 ”。 古谓五方帝之一西方白帝之神。《礼记·月令》“天子乃以元日祈穀於上帝” 唐 孔颖达 疏:“春秋纬文。紫微宫为大帝,大微为天庭,中有五帝座,是即 灵威仰 、 赤熛怒 、 白招拒 、 汁光纪 、 含枢纽 。祈穀郊天之时,各祭所感之帝。”晋书·天文志上:“西方白帝, 白招矩 之神也。”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杂说:“西方金帝曰 白招拒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六府非六天名说:“西方白帝 白招拒 ,金帝也。”
《漢語大詞典》:日游神(日遊神)
(1).旧历书所载凶神名。 元 代《授时历》即有此名目。相传以癸巳至戊申十六日在房内东西南北中五方,己酉至壬辰四十四日出游。人宜避忌游神所在之方。见《协纪辨方书·义例·日游神》。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三折:“今日他出门之时,正与日游神相触,便不至死,也要带伤上车。”
(2).指奔走钻营的人,含讽刺意。永乐大典卷二九四八引《秦京杂记》:“ 皇祐 、 嘉祐 中未有謁禁,士人多驰騖请託,一人号望火马,其中又一人号为日游神,盖日有奔竞故也。” 清 王晫 今世说·轻诋:“ 周櫟园 见士人日事奔竞,輒曰:是以日游神兼骑望火马者。”
二十五方便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台家修禅之法,分方便与正修二道,先为方便行,有二十五种,其次正修十乘观法。二十五种之方便行,分为五科:一、具五缘:持戒清净(离三业之非)、衣食具足(蔽形凌饥)、閒居静处(山林兰若)、息诸缘务(学问犹废何况俗事)、近善知识(资我身长我道)。二、诃五欲:诃色(色如热铁丸)、诃声(声如涂毒鼓)、诃香(香如憋龙之气)、诃味(味如沸密汤)、诃触(触如卧师子)。三、弃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此五法盖覆心神,使不能发定慧,故名为盖。四、调五事:调心不沈不浮,调身不缓不急,调息不涩不滑,调眠不节不恣,调食不饥不饱,五事各须中庸。五、行法:欲(欲离妄想颠倒欲得禅定智慧)、精进(持戒弃盖初中后夜勤行精进)、念(贱世法贵禅定智慧之念)、巧慧(筹量世乐与禅定智慧乐之得失轻重)、一心(念慧分明见世间之苦患与定慧之尊贵)。止观四曰:「此二十五法通为一切禅慧方便,诸观不同,故方便亦转。」四教仪曰:「依上四教修行时,各有方便正修,谓二十五方便十乘观法。(中略)此二十五法为四教前方便,故应须具足,若无此方便者,世间禅定尚不可得,岂况出世妙理乎?」
【佛学次第统编】
二十五方便,本台宗所立,然乃通于一切教乘者,故行者于此前方便,应须具足也。
一、具五缘 具五缘者:
一、持戒清净   二、衣食具足  三、闲居静处  四、息诸缘务
五、近善知识
二、诃五欲 诃五欲者:
一、诃色如热金丸  二、诃声如涂毒鼓  三、诃香如憋龙气
四、诃味如沸密汤  五、诃触如卧师子
三、弃五盖 弃五盖者:
一、弃贪欲观不净  二、弃瞋恚观慈悲  三、弃睡眠以精进
四、弃掉悔以数息  五、弃疑以信心
四、调五事 谓五事者:
一、调心,不沉不浮  二、调身,不缓不急  三、调息,不涩不滑
四、调眠,不节不恣  五、调食,不饥不饱
五、行五法 行五法者:
一、欲,欣习无厌   二、精进,晓夜匪懈  三、念,念念相续
四、巧慧,善得其意  五、一心,一心无异
止观云:「夫道不孤运,弘之在人。人弘胜法,假缘进道,所以须具五缘。缘力既具,当割诸嗜欲,嗜欲外屏,当内净其心。其心若寂,当调试五事。五事调已,行于五法,必至所在。」四教仪云:「此二十五法,为前方便,故应须具足。」
五方便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五五之方便,即二十五方便,略曰五方便。天台所说修四教观法前方便之加行也。【又】天台大师就念佛门明五重之方便:一、称名念佛三昧门,二、观相灭罪三昧门,三、摄境唯心三昧门,四、心境俱离三昧门,五、性起圆通三昧门。见五方便念佛门等。
五方五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于五方五佛分配五智五大也。(参见:五大)下「密教五大。」
五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所说,地水火风空也。数论胜论皆立之。别(参见:五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地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也。空以无碍为性,以不障为用。胜论于九实中摄之,数论于二十五谛中之第五位有五大。佛教六大,七大中之前五大是也。大者以其周遍于一切之事物也。非情成于五大。有情则于此加识大。唯识述记一末谓数论言:「五大有说,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五大者,谓地水火风空。别有一物名之为空,非空无为色界空等。五唯者,谓声触色味香,有说慢但生五唯,五唯生五大。」佛教中俱舍宗以空立为一种之显色,收之于色境中。密教之空,有青色团形,为胎藏界大日法身之体。成实宗及诸大乘,皆以之为空无之法。
【佛学常见辞汇】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
【三藏法数】
五大,即地水火风空也。此五种性,遍一切处,故名为大。由极微而生,故云从五唯生五大。
五方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有二说:一、东方青,西方白,南方赤,北方黑,中央黄,此准于世法者也(不空三藏传)。二、东方黄,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青(善无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