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令月  拼音:lìng yuè
1.吉月。《仪礼。士冠礼》:「令月吉日,昭告尔字。」《孔子家语。卷八。冠颂》:「令月吉日,王始加元服。」
2.阴历二月。汉。张衡〈归田赋〉:「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分類:夏历二月
《漢語大詞典》:及己
植物名。二月生苗,先开白花,后方生叶三片,状如獐耳,根如细辛,故又名獐耳细辛。喜生山谷阴湿之地。根入药,外用治诸恶疮及皮肤虫痒等。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
《漢語大詞典》:临日(臨日)
(1).接近太阳。形容高耸。 唐 卢照邻 《登玉清》诗:“絶顶横临日,孤峯半倚天。”
(2).星相术士的迷信说法。以正月午日、二月亥日、三月申日、四月丑日等为临日,宜祭祀、上册、上表章、入学、出行、上官赴任等。参阅《协纪辨方书·临日》
《漢語大詞典》:竹秋
宋 赞宁 笋谱:“凡百穀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若笋,以鞭行时分芽、露白月为春……及乎外苞内实,冒土而生,当二三月为秋。”故称农历二月为“竹秋”。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时令·二月:“二月为竹秋。”
分類:农历二月
《漢語大詞典》:喝月
喝令月亮;喝斥月亮。形容气概豪迈。 唐 李贺 《秦王饮酒》诗:“酒酣喝月使倒行,银云櫛櫛瑶殿明。” 赵补初 《西江月》词:“喝月拏云气概,破山丈雪家风。”
《漢語大詞典》:王节(王節)
(1).帝王之符信,传达王命的凭证。语本周礼·地官·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 郑玄 注:“王有命,则别其节之用,以授使者、辅王命者,执以行为信。” 宋 刘敞 《与郓州给事启》:“窃承远驱王节,俯压 楚 郊。望清尘而匪遥,逼贱事之有守。”
(2).重大节日。 唐 符载 《中和节陪何大夫会宴序》:“中和,王节也。万国承之,乐洪庆也。”按阴历二月初一日为中和节,传自 唐 始。参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
《漢語大詞典》:鹰化(鷹化)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鳩。” 孔颖达 疏引《周书时训》:“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鳩,至秋,则鳩化为鹰。”后遂以“鹰化”代称仲春之月。 晋 张协 《杂诗》:“鹰化日夜分,雷动寒暑离。”
分類:二月
《漢語大詞典》:造冰
古丧礼。自仲春至秋凉,贵族死后,纳冰于盘,置尸床下。礼记·丧大记:“君设大盘,造冰焉;大夫设夷盘,造冰焉。” 郑玄 注:“造,犹内也。” 孔颖达 疏:“造冰焉者,谓造内其冰於盘中也。” 唐 刘同昇 《对不供夷盘判》:“缀几初设,已陈含玉之仪;夷盘不供,何施造冰之礼?”
《漢語大詞典》:仲阳(仲陽)
即仲春。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二月仲春,亦曰仲阳。”
分類:二月
《國語辭典》:丁祭  拼音:dīng jì
旧时于仲春、仲秋的上旬丁日祭祀孔子,称为「丁祭」。《儒林外史》第二回:「先年俺有一个母舅,一口长斋。后来进了学,老师送了丁祭的胙肉来,外祖母道:『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只得就开了斋。」
《漢語大詞典》:阳错(陽錯)
阴阳家谓农历正月甲寅日,二月乙卯日,三月甲辰日,四月丁巳、己巳日,六月丁未、己未日,七月庚申日,八月辛酉日,九月庚戌日,十月癸亥日,十二月癸丑日为阳错,百事不宜。 清 允禄 《协纪辨方书·义列二·阳错》:“《堪舆经》曰:以阳建之支配当方之干,阴阳自相配合为日,以值所衝之宿为阳错。”
《漢語大詞典》:传召(傳召)
每年 藏 历正、二月在 拉萨 大昭寺 举行的祈祷法会。 宗喀巴 于 明 永乐 七年始创。正月举行的法会规模较大,俗称“传大召”;二月的较小,俗称“传小召”。
《漢語大詞典》:上忙
旧时征收田赋,分上下二期,规定地丁钱粮在农历二月开征,五月截止,叫做上忙。 清 冯桂芬 《与许抚部书》:“大宪惧州县之滋事,知催科之不效,遂有展缓上忙之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今年上半年,这里 沂州 一带起蝗虫,把大麦、小麦吃个乾浄,各县的县官非但不理,还要徵收上忙钱粮呢。”参阅《清文献通考·田赋三》
《漢語大詞典》:挑菜节(挑菜節)
旧俗,农历二月初二日,仕女出郊拾菜,士民游观其间,谓之挑菜节。 清 唐孙华 《息庐》诗之四:“微雨乍迎挑菜节,淡晴已近放梅天。”
《漢語大詞典》:二之日
指 周 历二月。即 夏 历十二月。 周 夏 两代历法不同, 周 建子, 夏 建寅, 周 历以 夏 历十一月为岁首。《诗·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毛 传:“二之日, 殷 正月也。” 孔颖达 疏:“一之日,二之日,犹言一月之日,二月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