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寒  拼音:dà hán
1.酷寒、极寒。《吴子。料敌》:「一曰疾风大寒,早兴寤迁,剖冰济水,不惮艰难。」
2.二十四节气之一。国历一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
《國語辭典》:小雪  拼音:xiǎo xuě
1.少量的雪。《后汉书。卷三八。张宗传》:「以张将军之众,当百万之师,犹以小雪投沸汤,虽欲戮力,其势不全也。」
2.二十四节气之一。国历十一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因此时黄河流域一带开始降少量的雪,而农家也开始忙著冬耕的事宜。
《國語辭典》:雨水  拼音:yǔ shuǐ
1.二十四节气之一。国历二月十九或二十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红楼梦》第七回:「倘或雨水这日竟不下雨,可又怎处呢?」
2.雨。《三国演义》第九十回:「年岁雨水均调,则种稻谷。」《红楼梦》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子。」也称为「雨水儿」。
《國語辭典》:惊蛰(驚蟄)  拼音:jīng zhé
1.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地球运行至春分点前十五度,或冬至点后七十五度,落在国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时正值春天,气温回升,蛰居的动物惊醒,开始活动,故称为「惊蛰」。旧称为「启蛰」。
2.受惊醒的蛰居动物。晋。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
《國語辭典》:小寒  拼音:xiǎo hán
1.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农历十二月初旬的节气,在冬至过后的第十五天,约当国历一月六日或七日。因此时天候寒冷而得名。
2.微寒。元。萨都剌〈过嘉兴〉诗:「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沙。」
《國語辭典》:立夏  拼音:lì xià
二十四节气之一。国历五月六日或七日,我国以立夏为夏季的开始。
《國語辭典》:芒种(芒種)  拼音:máng zhòng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国历六月六日或七日,因此时节谷物开出芒花,故称为「芒种」。
2.稻麦。《文选。左思。魏都赋》:「甘荼伊蠢,芒种斯阜。」《文选。木华。海赋》:「播匪艺之芒种,挺自然之嘉蔬。」
《國語辭典》:二十四节气(二十四節氣)  拼音:èr shí sì jié qì
为古代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所划分。指一年中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二十四个节气。对农耕步骤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也称为「二十四节」、「二十四气」。
《國語辭典》:立冬  拼音:lì dōng
二十四节气之一。国历十一月七日或八日,是进入冬季的开始。《逸周书。卷六。时训》:「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金瓶梅》第六四回:「昨日立冬,万岁出来祭大庙。」
《國語辭典》:小暑  拼音:xiǎo shǔ
二十四节气之一,为国历七月七日或七月八日。小暑为夏至后的节气,此时天气十分炎热,但尚未到达极热,故称为「小暑」。
《國語辭典》:处暑(處暑)  拼音:chǔ shǔ
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此日过后,夏天的暑气渐将结束,天气渐转凉爽。
《國語辭典》:小满(小滿)  拼音:xiǎo mǎn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国历五月二十一日前后。
《國語辭典》:二十四节气(二十四節氣)  拼音:èr shí sì jié qì
为古代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所划分。指一年中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二十四个节气。对农耕步骤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也称为「二十四节」、「二十四气」。
《国语辞典》:历象表(历象表)  拼音:lì xiàng biǎo
记载二十四节气、朔望、上下弦、日月食、行星纪要及新旧历对照表等,便于检索、查阅的工具书。
《國語辭典》:二十四节气(二十四節氣)  拼音:èr shí sì jié qì
为古代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所划分。指一年中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二十四个节气。对农耕步骤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也称为「二十四节」、「二十四气」。
《國語辭典》:二十四时(二十四時)  拼音:èr shí sì shí
一日中所划分的时数。旧时以地支十二分配于一日,每一支又分初、正两段,如子初、子正等,故一日有二十四时。今则以数字分为二十四个时段,合为一日夜,称为「二十四时」。
《漢語大詞典》:入气日(入氣日)
旧历分二十四节气,时辰交合节气之日称“入气日”。隋书·律历志中:“以入气日算乘损益率,如十五得一,餘八已上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