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骈字类编》:二佛
净印法门经见一滴下
《漢語大詞典》:一佛出世,二佛涅盘(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同“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 《水浒传》第三九回:“把 宋江 捆翻,一连打得 宋江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喝叫皂隶拖番,将 法轮 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孽海花》第三十回:“ 张夫人 陡受了这意外的顶撞,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國語辭典》: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拼音: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
俗以出世为生,涅槃为死。全句意指死去活来。《水浒传》第三九回:「一连打上五十下,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也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漢語大詞典》: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同“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
《國語辭典》: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拼音: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shēng tiān
出世为生,生天指死。全句意指死去活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连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泪。」也作「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分類:出世生天
二佛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二身)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法性身〕,法性即法身也。谓此法性之身,遍满十方,无量无边,色像端正,相好庄严,以无量光明,无量音声,能度十方法身菩萨,是名法性身。
〔二、生死身〕,谓佛以方便力,现生现灭,示初出家,乃至成佛得道,一切恶法尽断,一切善法悉皆成就,次第说法,度诸众生,是名生死身。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生身〕,生身者,谓从父母所生,即佛应化之身也。
〔二、法身〕,法身者,谓本有法性之身,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也。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常身〕,如来常住解脱之身。众德悉备,万行俱圆;先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生,后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灭;是名常身也。
〔二、无常身〕,如来方便为欲度脱一切众生,示现生死之身,出家修道成佛说法入于涅槃,是名无常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分段身,分段生死之身也。二、变易身,变易生死之身也。(参见:性地)。【又】佛之二身也,佛身之开合,经论之说虽有多端,但以二身三身两门为通会。二身之说颇多。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六种:真身,应身之二身。常身,无常身之二身。生身,法身之二身。实色身,化色身之二身。真身,化身之二身。实相身,为物身之二身是也。(参见:二字部二身)附录。【又】二法身有五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身;化身是佛以神通力变化出来的身。2。生身和法身。小乘说王宫中出生的肉身为生身,而戒定慧等诸功德为法身;但大乘则说理与智互相冥合的真身为法身,而随机应现的应化身为生身。3。真身和化身。真身是佛所證得的法报二身;化身是佛应众生机缘变化而现的身。4。常身和无常身。常身就是佛的真身;无常身就是佛的应化身。
【佛学次第统编】
「生法二身」
一、生身 随机现生之应化身为生身。
二、法身 理智冥合之真身为法身。
「真应二身」 即生法二身。
「实相为物二身」
一、实相身 是理佛,即法性法身也。
二、为物身 是事佛,即方便法身也。
「真化二身」
一、真身 佛所得之法报二身也。
二、化身 又名应身,佛所现之应身化身也。
「常无常二身」
一、常身 即真身也。
二、无常身 即应身化身也。
「实化二身」 如来之二种色身。
一、实身 即实色身,亦即报身也。
二、化身 即化色身,亦即应身也。
「二法身」
一、理法身 本觉之理性,诸佛众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众生为无明隐没,在诸佛为始觉之智显现者,名之为理法身。
二、智法身 始觉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觉之智究满,与本觉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
「又二法身」
一、果极法身 即法性法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方便法身也。
「又二法身」
一、自性法身 即真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应身也。
「又二法身」
一、法性法身 證得法性理体之佛之真身也,摄于三身中之法身报身中。
二、方便法身 由法性法身,示现众生化益方便之佛之应化身也。
「又二法身」
一、理法身 如来所證之真理也。
二、事法身 戒定慧等五分之功德也。
「又二法身」 起信论疏云二法身:
一、言说法身 谓法身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身。
二、證得法身 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證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觉,是名證得法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真身〕,真身者,真智与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应身〕,应身者,应周万物,化洽众生,随其心量,现种种身。譬如一月,现于众水,而无去来之相。金光明经云: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是也。
【三藏法数】
(出唯识论)
〔一、分段身〕,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三界内六道众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脩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身〕,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二乘等虽出三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之身,因移果易,是名变易身。(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佛中间
【佛学大辞典】
(杂语)释迦与弥勒之中间,即释迦既入灭。弥勒尚未出世也。
二佛并坐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会座,迹门三周说法已后,涌出于灵山空中之多宝塔中二佛也。初宝塔涌出在空中,依大众之请释迦佛开其塔门,多宝佛全身舍利结跏趺座,结法界定印,其时多宝佛在宝塔中分半座使释迦佛坐,谓之二佛并座。多宝表法佛及定,释迦表报佛及慧,并座表法报不二,定慧一如也。此二佛孰左孰右之说,各有异义。但以多宝在左,释迦在右为正。盖观智之法华仪轨,谓为「塔门西开」,则知释迦未入塔以前,向东而说迹门,迹门为因位之法,故向发心之东方而说之。多宝塔表本门之寿量,则塔之门,开于西。本门为果上之法,则或向菩提之西方也。然则法华之曼荼罗曰:东向西中央多宝塔中之二佛中,多宝佛在南方,即左位,结定印,释迦佛在北方即右位,结转法轮印,左为定位,右为慧位,显密之通则也,随属于定门之多宝为左位。属于慧门之释迦为右位。见法华秘略要钞三,(参见:多宝塔)
十二佛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东方配三佛于西南北四维上下各配一佛,一、东方虚空功德清净微尘等目端正功德相光明华波头摩琉璃光宝体香最上香供养讫种种庄严顶髻无量无边日月光明愿力庄严变化庄严法界出生无障碍王如来。二、东方毫相日月光明燄宝莲华坚如金刚身毗卢遮那无障碍眼圆满十方放光照一切佛刹相王如来。三、东方一切庄严无垢光如来。四、南方辩才璎珞思念如来。五、西方无垢月相王名称如来。六、北方华庄严作光明如来。七、东南方作灯明如来。八、西南方宝上相名称如来。九、西北方无畏观如来。十、东北方无畏无怯毛孔不竖名称如来。十一、下方狮子奋迅根如来。十二、上方金光威王相似如来。见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十二佛名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之略名。
十二佛名神咒
【佛学大辞典】
(真言)十二佛名经所说之神咒也。
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佛对弥勒说东方佛馀九方九佛之名号功德及神咒。
二佛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理佛性,不生不灭法性之妙理,名理佛性。二行佛性,大圆镜智等四智之种子,名行佛性。此中理佛性,一切有情皆具;行佛性,有具有不具,不具者永不成佛。是法相宗会涅槃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言,而成立无性有情之法门也。唯识枢要上本曰:「总而言之,涅槃据理性及行性中少分一切。」
二佛土
【佛学次第统编】
二佛土者:
一、真佛土 即真土也。
二、方便化身土 即应土也。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俗语佛源】
「一佛出世」比喻事情非常不易。《隋书·经籍志》:「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海录碎事·臣职·中书舍人》:「朕闻,朝廷除(提拔)一舍人,六亲相贺,谚以为一佛出世,岂容易哉。」涅槃,梵音Nirvana,又作泥洹、涅槃那,译为灭度、解脱等,为佛教徒追求的最终目的,亦泛称释迦或其弟子之逝世为涅槃。「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是民间的一种戏语,形容病痛者或受刑者痛苦得死去活来。《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又第五十三回:
「众人只得拿翻李逵,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也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真珠姬一发乱扔乱掷,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