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吾党二三子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公冶长》
「子在陈,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论语·述而》「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例句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韩愈 山石

《漢語大詞典》:二三
(1).谓不专一;反复无定。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 宋 文天祥 《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
(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 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汉 王褒 《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 石楠 《张玉良传》:“她一定会兴奋得两颊泛上荷红,上面滴洒着二三点露珠。”
(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 宋 陈亮 《谢张侍御启》:“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数。”
(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妇於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6).即六。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张铣 注:“二三,谓 明帝 六年也。”
《國語辭典》:二三子  拼音:èr sān zǐ
犹言诸位。《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分類:几个个人
《漢語大詞典》:一二三
(1).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正法”。相传 太上老君 授 张道陵 “三天正法”。后正一道多用此法驱鬼降妖。见云笈七籤卷六。《四游记·果老殿中辨鹿》:“时有 叶法善 者, 嘉禾 人,世为道士,尝游 白马山 古室,遇二仙人,授以正一二三之法,能制服怪鬼。”
(2).动作时口说数字以计数。习惯常至“三”止。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三折:“﹝正末﹞做出门科云:‘且住,私场演,官场用。若到 开封府 去,他不説时,如何是了?待俺试敲咱。这是盆沿儿。’做敲科云:‘一、二、三。’”
(3).犹言头绪、办法。雍熙乐府·一枝花·道情套曲:“飘零的不知明暗,默默的自取勘。眼底浑无一二三,流落在江南。”
(4).原由。 刘宾雁 《关东寿人传》第二章:“无缘无故关了我一千多天了,我能不要求他们说出个一二三来。”
《漢語大詞典》:一二三四五六七
歇后语。隐射忘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朝元老:“﹝某中堂﹞享堂落成,数人直宿其中。天明,见堂上一匾云:‘三朝元老。’一联云:‘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礼义廉。’不知何时所悬。怪之,不解其义。或测之云:‘首句隐亡八,次句隐无耻也。’”
分類:歇后语
《国语辞典》:么二三的  拼音:yāo èr sān de
北平方言。微不足道的。
《国语辞典》:八二三炮战(八二三炮战)  拼音:bā èr sān pào zhàn
民国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金门对岸共军对我前线发动猛烈炮击。四十四天内,面积一百七十六点一五平方公里的金门群岛,平均每天承受炮弹一万馀发。岛上军民及担负支援任务的海空部队,英勇奋战,终于赢得反共战史上一次重要的胜利,并且粉碎中共犯台野心,使金门成为远东反共的灯塔及自由象徵,遂称此次战役为「八二三炮战」。
《国语辞典》:一二三自由日  拼音:yī èr sān zì yóu rì
为纪念民国四十三年一月二十三日,一万四千馀名反共义士由韩战中投奔来台,政府明定此日为「自由日」,以彰显自由的可贵。
分类:纪念
《国语辞典》:二三其德  拼音:èr sān qí dé
三心二意而没有一定的节操。《左传。成公十三年》:「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南齐书。卷五七。魏虏传》:「既与辑和,何容二三其德?」也作「二三其意」。
《国语辞典》:二三其意  拼音:èr sān qí yì
三心二意而没有一定的节操。《东周列国志》第八七回:「任之专而惑于人言,二三其意,又不行。」也作「二三其德」。
《漢語大詞典》:告个幺二三(告個幺二三)
方言。赔罪。 蹇先艾 《在贵州道上》:“大嫂,你也不要太伤心了,喊 赵大哥 来给你告个幺二三就是了。”
分類:方言赔罪
《漢語大詞典》:二三君子
犹二三子。国语·周语中:“相 晋国 必大得诸侯,劝二三君子必先导焉,可以树。”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唐 包佶 《献题诸判官厅壁》诗:“六十老翁无所取,二三君子不相遗。”
《漢語大詞典》:内庭
(1).宫禁以内。 唐 韩偓 《甲子岁夏五月自长沙抵醴陵聊寄知心》诗:“职在内庭宫闕下,厅前皆种紫薇花。”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裴廷裕 乾寧 中在内庭,文书敏捷,号‘下水船’。”《天雨花》第三二回:“后在内庭应气闷,此来骨肉可频逢。”
(2).内院,里院。 清 刘大櫆 《海门鲍君墓志铭》:“而 尹公 太夫人尤重君,常引至内庭相见,饮食之如家人。”
(3).针灸穴位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背第二三趾缝缘后约五分的凹陷处。主治牙痛、头痛、咽喉肿痛等症。参阅灵枢经·本输
《漢語大詞典》:九言
(1).九句格言。指 春秋 时 郑国 子大叔 告诫 赵简子 的九句话。左传·定公四年:“﹝ 郑 子大叔 卒。﹞ 晋 赵简子 为之临,甚哀,曰:‘ 黄父 之会,夫子语我九言,曰:无始乱,无怙富,无恃宠,无违同,无敖礼,无骄能,无復怒,无谋非德,无犯非义。’” 唐 杜牧 《归融册赠左仆射制》:“ 太叔 九言,服以行之,终身不倦。” 清 钱谦益 《父季兆原任工部司务赠中宪大夫》:“奉九言於 太叔 ,守以终身。”
(2).用以敬称别人的教诲。 宋 司马光 《谢张丈置酒赐侍》:“九言闻善教,一顾得虚声。”
(3).指一句九字的诗体。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鑣并驱。”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三言始於 晋 夏侯湛 ,九言起於 高贵乡公 。”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卷二三。
《國語辭典》:半弓  拼音:bàn gōng
弓,指弓鞋。「半弓」指缠足妇女的小脚。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袖儿笼指十葱,裙儿簌鞋半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