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541,分17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三馀事业
善其事先其器
石壕村事
事大谬
事将道家禁
事业工修鞋底
万事称好
不事小儿
万事不关心
万事不理
万事转头空
乌衣事
五百年前事总知
一事无成
事刘
典故
三馀事业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王朗传·王肃传〉~49~
初,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列于学官。其所论駮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馀篇。时乐安孙叔然,受学郑玄之门,人称东州大儒。徵为秘书监,不就。肃集圣證论以讥短玄,叔然駮而释之,及作周易、春秋例,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尔雅诸注,又注书十馀篇。自魏初徵士燉煌周生烈,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曰:「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閒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及建安初,王纲小设,郡举孝廉,稍迁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委政太祖,遇旦夕侍讲,为天子所爱信。至二十二年,许中百官矫制,遇虽不与谋,犹被录诣邺,转为散。常从太祖西征,道由孟津,过弘农王冢。太祖疑欲谒,顾问左右,左右莫对,遇乃越第进曰:「春秋之义,国君即位未踰年而卒,未成为君。弘农王即阼既浅,又为暴臣所制,降在藩国,不应谒。」太祖乃过。黄初中,出为郡守。明帝时,入为侍中、大司农。数年,病亡。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馀』。或问三馀之意,遇言『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也』。由是诸生少从遇学,无传其朱墨者。」
典故
善其事先其器


《论语注疏·卫灵公》~38~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典故
石壕村事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七〈石壕吏〉【案:陕县有石壕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案:如廷切。见烈女颂。】。老翁踰墙走,老妇出门看【老妇出看门】【老妇出门首】。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致【一男附书到】,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存者是偷生】【在者且偷生】【在者是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所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出更无完裙】【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案:李光弼与郭子仪相继守河阳城。】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典故
事大谬


《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列传〉~2729~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
典故
事将道家禁

相关人物
王剪


《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耿弇〉~74~
论曰:淮阴廷论项王,审料成埶,则知高祖之庙胜矣。弇决策河北,定计南阳,亦见光武之业成矣。然弇自剋拔全齐,而无复尺寸功。夫岂不怀?将时之度数,不足以相容乎?三世为将,道家所忌,而耿氏累叶以功名自终。将其用兵欲以杀止杀乎?何其独能隆也!唐·李贤注引《史记》曰,秦使王剪之孙王离击赵。或曰:「王离秦之名将,举之必矣。」客曰:「不然。夫将三代必败,以其杀伐多也,其后受其不祥。」
《史记》卷七十三〈王剪列传〉~234~
秦二世之时,王剪及其子贲皆已死,而又灭蒙氏。陈胜之反秦,秦使王剪之孙王离击赵,围赵王及张耳钜鹿城。或曰:「王离,秦之名将也。今将彊秦之兵,攻新造之赵,举之必矣。」客曰:「不然。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居无何,项羽救赵,击秦军,果虏王离,王离军遂降诸侯。
典故
事业工修鞋底


《宋人轶事汇编》卷六〈杨亿刘筠〉~25~
杨文公有重名,尝因草制为执政者多所涂削,甚不平,因取稿上涂抹处,以浓墨就加为鞋底样,题其旁曰:「世业杨家鞋底。」人或问故,曰:「是他别人脚迹。」当时传为嗢噱。后舍人草制,被墨黜者,则相谑曰:「又遭鞋底。」
典故 
万事称好
 
对客称好
 
卿言复佳
 
卿言自佳

相关人物
刘表
 
司马徽


《世说新语》上卷上《言语》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司马徽别传》:「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有人伦鉴识,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有以人物问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辄言佳。其妇谏曰:『人质所疑,君宜辨论,而一皆言佳,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复佳。』其婉约逊遁如此。」

例句

东平为善,司马称好。 李瀚 蒙求

典故     
为米折腰
 
折腰为米
 
折腰为五斗
  
五斗折
  
折腰辱
 
元亮折腰
 
辞小秩
 
腰恒折
  
折腰营口腹
 
不事小儿
 
低头为米
 
督邮束带
 
为米负初心
 
折为督邮腰
    
渊明五斗米
 
渊明未肯低头为米

相关人物
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简释

五斗米:喻微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

斗粟:喻兄弟相残。唐李商隐《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斗粟配新声,娣侄徒纤指。”


例句

想君畴昔高步时,肯料如今折腰事。 刘长卿 颍川留别司仓李万

折腰五斗间,僶俛随尘埃。 刘长卿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

应怜折腰吏,冉冉在风尘。 司空曙 逢江客问南中故人因以诗寄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 岑参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头白翻折腰,还家私自笑。 岑参 衙郡守还

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 岑参 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

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张循之 送王汶宰江阴

犹胜堕力求飧者,五斗低腰走世尘。 徐夤 鸿门

既舍三山侣,来馀五斗粮。 曹邺 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

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李商隐 自贶

能令折腰客,遥赏竹房春。 李嘉祐 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上人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李白 口号赠徵君鸿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李白 寻紫极宫感秋作

无以墨绶苦,来求丹砂要。华发长折腰,将贻陶公诮。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 李白 赠临洺县令皓弟

小县情未惬,折腰君莫辞。 李颀 赠别高三十五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杜甫 官定后戏赠

黄帽映青袍,非供折腰具。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

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

远别更搔首,初官方折腰。 权德舆 送少清赴润州参军因思练旧居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王维 早秋山中作

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 白居易 北亭

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 白居易 忆微之

即此沧洲路,嗟君久折腰。 皇甫冉 登石城戍望海寄诸暨严少府

无辞折腰久,仲德在鸳行。 卢纶 送乐平苗明府

云衢有志终骧首,吏道无媒且折腰。 钱起 送孙十尉温县

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 钱起 过沈氏山居

等陶辞小秩,效朱方负樵。 韦应物 沣上西斋寄诸友

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韦应物 赠王侍御

莫言去作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 韦应物 杂言送黎六郎

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空嗟镊须日,犹是屈腰年。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沈浮。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右相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高适 封丘作

不知何日更携手,应念兹晨去折腰。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典故
万事不关心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若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典故
万事不理
 
咨伯始
 
中庸胡公
 
天下中庸

相关人物
胡广


《后汉书》卷四十四〈邓张徐张胡列传·胡广〉~504~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六世祖刚,清高有志节。平帝时,大司徒马宫辟之。值王莽居摄,刚解其衣冠,县府门而去,遂亡命交阯,隐于屠肆之閒。后莽败,乃归乡里。父贡,交阯都尉。广少孤贫,亲执家苦。长大,随辈入郡为散吏。太守法雄之子真,从家来省其父。真颇知人。会岁终应举,雄敕真助其求才。雄因大会诸吏,真自于牖閒密占察之,乃指广以白雄,遂察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书郎,五迁尚书仆射……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诛,广与司徒韩演、司空孙朗坐不卫宫,皆减死一等,夺爵土,免为庶人。后拜太中大夫、太常。九年,复拜司徒……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谚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及共李固定策,大议不全,又与中常侍丁肃婚姻,以此讥毁于时。
《华峤汉后书》卷二〈胡广传〉~562~
胡伯始为太傅,时年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伯始练达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为之语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典故
万事转头空


《全唐诗》卷四百五十七〈自咏〉
须白面微红,醺醺半醉中。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卧疾瘦居士,行歌狂老翁。仍闻好事者,将我画屏风。
典故
乌衣事
 
乌衣旧宅


《宋书》卷五十八〈谢弘微列传〉~590~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其外虽复高流时誉,莫敢造门。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雅量〉~356~
有往来者云:庾公有东下意。或谓王公:「可潜稍严,以备不虞。」王公曰:「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南朝梁·刘孝标注引《丹阳记》曰:「乌衣之起,吴时乌衣营处所也。江左初立,琅邪诸王所居。」

例句

乌衣旧宅犹能认,粉竹金松一两枝。 吴融 偶题

绛帐恩如昨,乌衣事莫寻。 李商隐 过故崔海宅与崔明秀才话旧因寄旧僚杜赵李三掾

典故
五百年前事总知


《搜神记》卷一~4~
蓟子训,不知所从来。东汉时,到洛阳见公卿,数十处,皆持斗酒片脯候之。曰:「远来无所有,示致微意。」坐上数百人,饮啖终日不尽。去后,皆见白云起,从旦至暮。时有百岁公说:小儿时见训卖药会稽市,颜色如此。训不乐住洛,遂遁去。正始中,有人于长安东霸城,见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并行应之。视若迟徐,而走马不及。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六〈除夜寄微之〉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典故
依刘表
 
王粲依人
 
荆州座上
 
事刘
 
依刘

相关人物
王粲(字仲宣)
 
刘表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简释

依刘表:喻依附权贵。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自是依刘表,安能比老彭。”


例句

公子道存知不弃,欲依刘表住南荆。 戴叔伦 送车参军江陵

自是依刘表,安能比老彭。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徒学仲宣聊四望,且将词赋好依刘。 李渥 秋日登越王楼献于中丞

径欲依刘表,还疑厌祢衡。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武元衡 寒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

之荆且愿依刘表,折桂终惭见郤诜。 窦牟 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

家从入洛声名大,迹为依刘事分偏。 罗隐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

世危肯使依刘表,山好犹能忆谢公。 罗隐 金陵寄窦尚书

道穷谩有依刘感,才急应无借寇期。 罗隐 霅溪晚泊寄裴庶子

镜中非访戴,剑外欲依刘。 许浑 送林处士自闽中道越由霅抵两川

花前更谢依刘客,雪后空怀访戴人。 许浑 郊居春日有怀府中诸公并柬王兵曹

因过石城先访戴,欲朝金阙暂依刘。 许浑 酬和杜侍御

王珣作簿公曾喜,刘表为邦客尽依。 许浑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宴二首

美似郗超终有日,去依刘表更何疑。 贯休 送罗邺赴许昌辟

依刘未是咏,访戴宁忘诸。 齐己 荆渚病中因思匡庐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辈

访戴情弥切,依刘力不胜。 齐己 酬元员外见寄八韵

《漢語大詞典》:司马称好(司馬稱好)
五代 李瀚 《蒙求》诗:“司马称好。” 徐子光 集注:“﹝ 后汉 司马徽 ﹞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 徽 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 徽 曰:卿言亦大好。”后因以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分類:老好人
《国语辞典》:五斗折腰  拼音:wǔ dǒu zhé yāo
本指晋代陶渊明任彭泽县令,不愿为微薄的俸禄而屈就于人。典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后比喻为微薄的俸禄屈身事人。宋。黄庭坚〈次韵寅庵〉诗四首之二:「五斗折腰惭仆妾,几年合眼梦乡闾。」宋。杨万里〈归去来兮引。求为吏东西〉词:「五斗折腰,谁能许事,归去来兮。」
《漢語大詞典》:五斗禄
指微薄的官俸。 唐 孟浩然 《京还赠张维》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详“ 五斗米 ”。
分類:微薄官俸
《國語辭典》: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语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怀南州诸官〉诗:「怀哉千金躯,博此五斗米。」
《國語辭典》: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语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怀南州诸官〉诗:「怀哉千金躯,博此五斗米。」
《漢語大詞典》:五斗粟
指微薄的官俸。 元 耶律楚材 《和刘子中韵》诗:“今日君之来,非为五斗粟。” 明 李东阳 《五斗粟》诗:“五斗粟不屈人,五株柳不出门。”详“ 五斗米 ”。
分類:微薄官俸
《國語辭典》: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语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怀南州诸官〉诗:「怀哉千金躯,博此五斗米。」
《漢語大詞典》:屈腰
折腰。指屈身事人。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空嗟镊鬚日,犹是屈腰年。”
《国语辞典》:折腰五斗  拼音:zhé yāo wǔ dǒu
折腰,弯腰。五斗,五斗米,喻指官俸。折腰五斗比喻为做小官而屈辱自己。见《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也作「折腰升斗」。
《国语辞典》:折腰升斗  拼音:zhé yāo shēng dǒu
比喻因做官而受屈辱。参见「折腰五斗」条。宋。杨泽民〈六么令。道骨仙风〉词:「折腰升斗,辜负当年旧松菊。」
《漢語大詞典》:折腰吏
晋 陶潜 为 彭泽县 令,自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本传。后因以“折腰吏”泛称地方低级官吏。 唐 白居易 《旱热》诗:“忽思公府内,青衫折腰吏。” 唐 韦应物 《赠王侍御》诗:“自嘆犹为折腰吏,可怜驄马路傍行。”参见“ 折腰 ”。
《國語辭典》:折腰  拼音:zhé yāo
1.弯腰行礼。如:「折腰拜谢」。也作「折要」。
2.弯腰下拜。比喻屈辱自己、奉承他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作「折要」。
《漢語大詞典》:折腰禄
晋 陶潜 为 彭泽 令,自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本传。后遂以“折腰禄”指下级官吏的微薄薪俸。 唐 钱起 《过沈氏山居》诗:“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参见“ 折腰 ”。
《國語辭典》:折腰  拼音:zhé yāo
1.弯腰行礼。如:「折腰拜谢」。也作「折要」。
2.弯腰下拜。比喻屈辱自己、奉承他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作「折要」。
《漢語大詞典》:斗粟
(1).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粮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宋史·食货志上二:“尺縑斗粟,未闻有所增益。” 明 张居正 《答广中督抚书》:“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
(2).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 汉文帝 刘恒 之弟 淮南厉王 刘长 谋反失败,被押解去 蜀郡 严道县 ,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晋书·王沈等传论:“‘斗粟’兴謡,‘踰里’成咏。”新唐书·吴兢传:“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诛,一子以罪謫去,惟 相王 朝夕左右。‘斗粟’之刺,《苍蝇》之诗,不可不察。” 元 戴表元 《喜友堂赋》:“ 周公 管 蔡 ,不免相兵。兄弟之间,圣贤所难。下至 汉文 , 淮南 斗粟。 魏 邸急语, 唐 宫飞鏃。贵极万乘,富兼九州。岂曰无家,兄弟为讐。”参见“ 尺布斗粟 ”。
《國語辭典》:尺布斗粟  拼音:chǐ bù dǒu sù
一尺布,一斗粟。比喻数量极少。语本《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用以比喻兄弟不睦。《隋书。卷四五。文四子传。秦孝王俊传。史臣曰》:「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也作「斗粟尺布」。
《漢語大詞典》:腰折
折腰。谓屈身事人。 唐 元稹 《送友封》诗之二:“若见中丞忽相问,为言腰折气衝天。”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当年五斗米,今日二千石,还似旧时,腰折来犹未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光复文献〉附录〈忠告汉奸文〉》:“或腰折五斗米,或脚踏两边船,无非欲谋个人之私利,无非欲博无耻之头衔。”
《國語辭典》:一事无成(一事無成)  拼音:yī shì wú chéng
在事业功名上没有任何成就。为慨叹之词。唐。白居易 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一事无成,双鬓已斑,天乎,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