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骈字类编》:茗事
清异录皮光业最耽茗事一日中表请尝新柑筵具殊丰簪绂丛集才至未顾尊罍而呼茶甚急径进一巨瓯题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众噱曰此师固清高而难以疗饥也 茶董宣城何子华邀客于剖金堂酒半出嘉阳严峻画陆羽像子华因言前代惑骏逸者为马癖泥贯索者为钱癖爱子者有誉儿癖耽书有左传癖若此叟溺于茗事何以名其癖杨粹仲曰茶虽珍未离草也宜追目陆氏为甘草癖
《骈字类编》:庙事(庙事)
韩愈徐偃王庙碑太末之里姑蔑之城庙事时脩仁孝振声
《漢語大詞典》:试事(試事)
(1).任以职事。《汉书·张禹传》:“诸儒荐 禹 ,有詔太子太傅 萧望之 问。 禹 对《易》及《论语》大义, 望之 善焉,奏 禹 经学精习,有师法,可试事。” 颜师古 注:“试以职事也。”《新唐书·赵憬传》:“故广任用,明殿最,举大节,略小瑕,随能试事,用人之大要也。” 宋 叶适 《除淮西提举谢表》:“责之御守,试事浅而未酬;就俾按行,忝命优而难称。”
(2).考试之事。《宋史·选举志二》:“ 韩侂胄 用事,将鈐制士人,遂於三知举外,别差同知一员,以諫官为之,专董试事,不復干预考校,参详官亦不差察官。” 明 袁中道 《南归日记》:“庚戌春,试事已毕,形神俱惫。”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试事无穷已之日,即学子无休暇之时。”
(2).考试之事。《宋史·选举志二》:“ 韩侂胄 用事,将鈐制士人,遂於三知举外,别差同知一员,以諫官为之,专董试事,不復干预考校,参详官亦不差察官。” 明 袁中道 《南归日记》:“庚戌春,试事已毕,形神俱惫。”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试事无穷已之日,即学子无休暇之时。”
《漢語大詞典》:事义(事義)
(1).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汉 王充 《论衡·谢短》:“《五经》题篇,皆以事义别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文章﹞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
(2).事理;情理。《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苟如此,则可易心而度,事义之数亦不远矣。” 清 方东树 《书惜抱先生墓志后》:“先生名在海内,而当时名卿学士无题铭,于事义为闕。”
(3).谓以典故比喻事物的意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学贫者,迍邅於事义;才馁者,劬劳於辞情。”
(4).指典故的意义。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江南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有‘蹲鴟,芋也’乃为‘羊’字。人馈羊肉,答书云:‘损惠蹲鴟。’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跡,方知如此。”
(2).事理;情理。《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苟如此,则可易心而度,事义之数亦不远矣。” 清 方东树 《书惜抱先生墓志后》:“先生名在海内,而当时名卿学士无题铭,于事义为闕。”
(3).谓以典故比喻事物的意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学贫者,迍邅於事义;才馁者,劬劳於辞情。”
(4).指典故的意义。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江南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有‘蹲鴟,芋也’乃为‘羊’字。人馈羊肉,答书云:‘损惠蹲鴟。’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跡,方知如此。”
《漢語大詞典》:食事
(1).吃喝之事。《楚辞·九辩》:“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王逸 注:“思君念主,忽不食也。” 宋 范成大 《河豚叹》诗:“鮿生藜莧肠,食事一饱足。” 王西彦 《风雪》三:“食事告毕以后,趁着酒兴,两个人就畅快地谈起心来。”
(2).为事。《三国志·魏志·华陀传》:“ 佗 恃能厌食事。” 孙星衍 《尚书今古文注疏·尧典下》“食哉”:“《魏志·华佗传》云:‘ 陀 恃能厌食事。言厌为事也。’”
(2).为事。《三国志·魏志·华陀传》:“ 佗 恃能厌食事。” 孙星衍 《尚书今古文注疏·尧典下》“食哉”:“《魏志·华佗传》云:‘ 陀 恃能厌食事。言厌为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