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昏蛋
詈词。犹浑蛋,混蛋。不明事理或不讲理的人;坏家伙。《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像他这样的昏蛋,居然也会碰着好人,真正奇怪。”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都是昏蛋。跑到养老堂里来,倒也罢了,可又不肯超然。”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美国的真正悲剧》:“也许那个昏蛋 菲列普史 坐在 亚列克森 的监狱里呢。”
《國語辭典》:混蛋  拼音:hùn dàn
骂人愚笨、糊涂的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这一班混蛋东西,叫他侥倖通了籍,做了官,试问如何得了!」也作「浑蛋」。
《漢語大詞典》:惛瞀
昏暗而不明事理。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竞惛瞀以营私,害予身之奉公。”
分類:昏暗事理
《漢語大詞典》:钝闻(鈍聞)
亦作“ 钝閔 ”。 昏昧,不明事理。《淮南子·修务训》:“精神晓泠,钝闻条达。” 高诱 注:“钝闻犹钝惛也。”闻, 王念孙 云当作“閔”。
《漢語大詞典》:瞽辞(瞽辭)
不明事理的言论。谦词。旧唐书·崔融传:“时政得失,小子何知,率陈瞽辞,伏纸惶惧。”
《漢語大詞典》:附理
(1).比附事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
(2).符合事理。 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国志注〉表》:“若乃紕繆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漢語大詞典》:盲瞀
愚昧;不明事理。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如 杜 此等句,本无可疵,今人惑於盲瞀之説,而以 杜 之所为无害者,反严以绳人,於是诗亡,而诗才亦且亡矣。”
《漢語大詞典》:凯切(凱切)
切实;切中事理。 明 宋濂 《礼部侍郎曾公神道碑铭》:“仍椎牛釃酒,开陈逆顺祸福,言甚凯切。” 清 徐乾学 《纳兰君墓志铭》:“岁丙辰,应殿试,条对凯切、书法遒逸,读卷执事各官咸叹异焉。”
《漢語大詞典》:窾奥
谓事理精深处。 明 袁宏道 《送叶使君还朝序》:“间託为举子业,以畅旧旨,无一语不中圣贤窾奥,以至六书四韵,皆辨析毫髮。”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十章:“ 斯氏 此论,可谓通物情之窾奥,洞天地之大理,言利也而进乎道矣。”
《漢語大詞典》:愚依
愚昧,不明事理。逸周书·官人:“守一而不可变,因而不知止,曰愚依人也。” 孔晁 注:“依当为隐,声之误也。隐,暗也。” 朱右曾 校释:“殷、隐、衣、依,古声并同。”
分類:愚昧事理
《漢語大詞典》:有清头(有清頭)
(1).头脑清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爵 不则一日,到了 山东 ,寻着兄弟 王禄 ,看见病虽沉重,还未曾死,原来这些色病,固然到底不救,却又一时不死,最有清头的。”
(2).方言。懂得事理;有分寸。
《國語辭典》:迂见(迂見)  拼音:yū jiàn
拙陋不切实际的见解。如:「仔细想想,他的看法有相当道理,不必立刻视为迂见。」亦当谦辞用。如:「这是本人的一点迂见,大家听听就算了。」
《漢語大詞典》:指事类情(指事類情)
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梅村 诗有不可及者二:一则神韵悉本 唐 人,不落 宋 以后腔调,而指事类情,又究转如意。”
《漢語大詞典》:淫察
谓惑乱人主明察事理的能力。韩非子·内储说下:“敌之所务在淫察而就靡,人主不察则敌废置矣。” 王先慎 集解:“淫,乱也;靡,非也。人主之察既乱,则举事皆非。”
《漢語大詞典》:有道之士
明白事理的人。例如: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察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