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亡实(亡實)
不符合事实。
《汉书·高帝纪下》:“虚言亡实之名,非所取也。” 宋
岳珂 :“诞谩败事,而巽懦则有餘;浮躁大言,而矜夸之亡实。”
《國語辭典》:诬赖(誣賴) 拼音:wū lài
讹指、冤枉。《红楼梦》第六九回:「皆因张华拖欠了我们的债务,追索不与,方诬赖小的主人那些个。」《儒林外史》第五四回:「那也是他学里几个秀才诬赖他的。后来这件官事也昭雪了。」
《漢語大詞典》:乱实(亂實)
混淆事实。:“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
《后汉书·宦者列传论》:“敏才给对,饰巧乱实。”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序目》:“今罪人斯得,旧案肃清,必也正名,无使乱实。”
《國語辭典》:尽管(儘管) 拼音:jǐn guǎn
1.不加限制,随意去做。《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你们尽管吃,不要等我。」
2.即使、虽然。如:「尽管不知班长来不来聚餐,我们还是先帮他保留一个位置。」
《國語辭典》:辩白(辯白) 拼音:biàn bái
申辩明白。《儒林外史》第三六回:「你既然冤枉,我原该替你辩白。」也作「辨白」。
《國語辭典》:證据(證據) 拼音:zhèng jù
證明事实的材料。《文明小史》第一四回:「如今看来,就这洋灯而论,晶光烁亮,已是外国人文明的證据。」
《國語辭典》:供认(供認) 拼音:gōng rèn
承认所做的事情。如:「你的同夥已经供认罪行,你还不赶快俯首认罪。」《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为神》:「大尹听罢,呆了半晌,遂问排邻,委果供认是实。」
《漢語大詞典》:虚引
(1).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汉
蔡邕 :“事亲以孝,则行侔於 曾 閔 ;结交以信,则契明於 黄 石 。温温然弘裕虚引,落落然高风起世,信 荆 山之良宝,灵川之明珠也。”
(2).拉开无箭的弓,做出发射的样子。 唐
白居易 :“愜羣心而踊跃,骇众目而翕习,若然者,安知不能空弯而鴈惊,虚引而猿泣者也。”
(3).毫无事实根据而乱加攀扯。
《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四年》:“ 朗 知其诈,乃上言:‘ 建 等无姦,专为 忠 平 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曰:‘即如是, 忠 平 何故引之?’对曰:‘ 忠平 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
《國語辭典》:虚诬(虛誣) 拼音:xū wū
虚假欺骗,凭空诬陷。《左传。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句下唐。孔颖达。正义:「盖贱其虚诬,鄙其妖妄,故无所取之也。」
《漢語大詞典》:拟出
一般是指无形的东西,常强调形成或造出与预想的设计、原来的目的或某些不可避免的事实相适合的东西。例如:拟出一项财政报告。
《國語辭典》:倒是 拼音:dào shì
却是。如:「他说的话或许不好听,倒是很有道理。」《红楼梦》第七九回:「倒是这唐突闺阁,万万使不得的。」《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倒是我多事,不该来惹这婆子口舌!」
《漢語大詞典》:愿果(願果)
谓愿望成为事实。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嗟哉暮年,何时愿果。”
《國語辭典》:招认(招認) 拼音:zhāo rèn
承认罪状。《警世通言。卷三三。乔彦杰一妾破家》:「高氏抵赖不过,从头招认了。」《老残游记》第一六回:「我劝你们早迟总得招认,免得饶上许多刑具的苦楚。」也作「招承」。
《漢語大詞典》:要实(要實)
(1).要领;实质。 汉 牟融 :“诬者或附著生长,枉造伪説;或颠倒淆乱,不得要实。”
(2).切要;实用。:“凡诸蠹俗妨民之事,趣末违本之业,雕华靡丽,奇器异技,并严加裁断,务归要实。”
(3).主要事实。 宋
司马光 :“删其烦冗,存其要实,以伦类相从,以先后相次,为
《百官公卿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