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切口  拼音:qiè kǒu
秘密帮会或各行业中特用的隐语。如:「他们哥俩以切口问答,避免外人得悉谈话内容。」
《國語辭典》:装订(裝訂)  拼音:zhuāng dìng
把散页的书籍或字画加工订成册子。
《國語辭典》:顶端(頂端)  拼音:dǐng duān
最高处。如:「我们终于爬上铁塔的顶端。」
《國語辭典》:眉批  拼音:méi pī
写在书籍或文章上端空白处的评语。如:「他看书的时候,有写眉批的习惯。」
《漢語大詞典》:折页
书内的大张书页或地图,使用时必须打开
把印刷后的连接着的书页按开数折叠
《國語辭典》:天地头(天地頭)  拼音:tiān dì tóu
书页上下两端的空白处。上端称为「天头」;下端称为「地头」。
《漢語大詞典》:页面(頁面)
书页面上。 茅盾 《子夜》三:“这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这本书的揭开的页面是一朵枯萎的白玫瑰!”
分類:书页
《国语辞典》:穿线装(穿线装)  拼音:chuān xiàn zhuāng
一种装订书籍的方法。将一叠一叠的书页用线缝起,通常一叠为一张全开纸,依所印书本的开数所裁切出来的四至六十四页台纸。
《国语辞典》:篇儿(篇儿)  拼音:piān ér
量词。计算书页的单位。一篇儿等于两页。如:「这书缺了一、两篇儿。」
《国语辞典》:穿线胶装(穿线胶装)  拼音:chuān xiàn jiāo zhuāng
一种装订书籍的方法。以线将书页穿缝成册,再用树脂涂在书背,外包封面,三面裁切即成。因作业费时,成本较高,故常用于高级书刊、丛书。
《漢語大詞典》:副页(副頁)
亦作“ 副叶 ”。 书籍正文前后附带的书页。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读书题识:“书前后副叶上必有字,或记书所从来,或纪它事,往往满幅。” 清 徐康 前尘梦影录卷上:“副叶亦用 宋 红筋罗文,质薄而靭。”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二》:“较好的 中国 书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很宽。”
《國語辭典》:包背装(包背裝)  拼音:bāo bèi zhuāng
一种图书装订法。从蝴蝶装演变而来,始于元,盛行于明清。装法是将书叶的正面正折,以叶边为背,用棉纸粘裹装订成册,与线装书的凿孔穿线装法不同。
《漢語大詞典》:订书机(訂書機)
(1).将书页装订成册的主要机械。常用的有铁丝骑马订、平订和锁线、缝纫等订书机。
(2).用于装订单页纸张成册或信件、包装袋封口的简单工具。
《漢語大詞典》:顶注(頂注)
写在书页上端的注文。 郭沫若 《〈管子集校〉引用校释书目提要》:“二十二、 吴汝纶 《点勘管子读本》。铅印本二册。偶取诸家校释,时加顶注,均甚简略。”
《漢語大詞典》:散页(散頁)
零散的书页。 阿英 《海上买书记》:“后来,我急得没法,便征得铺主同意,先把这一搭散页带走。”
分類:零散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