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应凤,字尧举,号书台,安福(今属江西)人。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进士,授建康军签判。入元不仕。事见《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清乾隆《安福县志》卷一○。今录诗十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安福人。字尧举,号书台。宋末曾入仕,元兵逼江南时,还乡隐居,以文自娱,好《庄子》、《战国策》。文天祥被俘押送大都,路过江西,应凤疑其降元,作《送文总管朝燕》四首以讽之。
何弘仁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浙江山阴人,字仲渊。崇祯十年进士。历任建平、高要知县,擢御史,谏章数万言,切中机宜。两京陷落,徒跣号呼,投于白峰岭下,绝而复苏。土人负之入陶介山,削发苦行。
维基
何弘仁(17世纪—17世纪),字书台,号仲渊,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何弘仁是刘宗周的门生,崇祯三年(1630年)中顺天乡试举人,十年(1637年)成进士,先在礼部观政,次年(1638年)获授建平知县,福建有蝗灾和旱灾,但蝗虫从不进入建平界内,不久因母亲去世回乡,蝗虫也北去,县民都觉得奇异。服阕后改任高要知县,夏天时贵州、广西等地流往当地的河水泛滥,肇庆府屡受水灾困扰,他就巡视河道,增厚堤防,同时定期视察榷关,又因父亲去世回乡。鲁王朱以海监国,升何弘仁为云南道监察御史,监督江上军队,多次提出关于大局的奏疏;绍兴失陷,他来不及追随鲁王,跨过山岭时总带著书衣,写道:「有心扶日月,无计巩山河。」经小路前往行在,得知台州也沦陷,便说:「算了,已经无法作为,我非我身,有何家呢。为子者只能食贫守节。」于是在白峰投崖自杀,却死而复苏,土人背负他到陶介山,在该处削发苦行,和李为芝、郭莲峰往来,不久去世,遗命暴尸三日后焚烧。
《漢語大詞典》:书台(書臺)
读书的处所。 南朝 宋 雷次宗 《豫章古今记》:“ 徐孺 宅在 梅福 宅东……又云 孺 宅北去城一里,亦曰书臺。” 明 萧芷厓 《秋居杂兴》诗之一:“书臺穷目稻畦平,泽国风高白苧城。”
《國語辭典》:天台  拼音:tiān tái
1.神话中的仙境。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又不是瀛州方丈接蓬莱,远上天台。」
2.县名。参见「天台县」条。
3.山名。在今浙江省境内。参见「天台山」条。
《國語辭典》:天台(天臺)  拼音:tiān tái
楼房顶层露天的楼台。如:「夏夜里,大家喜欢在天台上乘凉。」
《國語辭典》:三台(三臺)  拼音:sān tái
1.汉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总称为「三台」。《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2.古时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为「三台」。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四。台第六。叙事》:「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3.星座名。分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各两星相比而斜上,有如天子至臣民的阶级一样。参见「泰阶」条。
《國語辭典》:天台山  拼音:tiān tái shān
山名。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北,为仙霞岭的东支。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而得名,形势崇伟。多悬崖飞瀑等名胜,为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國語辭典》:台阁(臺閣)  拼音:tái gé
1.汉代尚书的称呼,后世亦称中央机构为「台阁」。《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一三。古辞。焦仲卿妻》:「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新唐书。卷九六。列传。杜如晦》:「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2.台榭楼阁等高大的建筑。唐。罗邺 旧侯家诗:「台阁层层倚半空,绕轩澄碧御沟通。」
《國語辭典》:台省(臺省)  拼音:tái shěng
1.汉时尚书的称呼。
2.唐时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的总称。唐。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3.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前的缩称。参见「台湾省」条。
《國語辭典》:尚书省(尚書省)  拼音:shàng shū shěng
官署名。秦、汉置尚书掌奏章文书,至唐、宋,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为「三省」,下统六部,分掌国政。明初设六部尚书,分为六署,属中书省;洪武十三年撤中书省,分其政于六部,而尚书之权始重。因古时尚书省多位在宫阙的北面,故也称为「北省」。
《漢語大詞典》:台官(臺官)
(1). 汉 时尚书台长官的统称。宋书·百官志上:“ 汉 制,公卿御史中丞以下,遇尚书令、僕、丞、郎,皆辟车豫相回避,臺官过,乃得去。”
(2). 唐 宋 御史台长官的统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御史争驿厅:“ 元和 中, 元稹 为监察御史,与中使争驛厅,为其所辱,始敕节度观察使:臺官与中使先到驛者处上厅。”宋史·职官志四:“臺官职在绳愆纠谬,自宰臣至百官,三省至百司,不循法守,有罪当劾,皆得纠正。”
(3).泛指朝廷公卿。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台城少城:“ 晋 宋 间谓朝廷禁省为臺,故称禁城为臺城,卿士为臺官。”
《國語辭典》:尚书郎(尚書郎)  拼音:shàng shū láng
职官名。东汉以后,尚书属官任满一年者,称为「尚书郎」。
《漢語大詞典》:天阁(天閣)
尚书台。《初学记》卷十一引《宋元嘉起居注》:“领曹郎中 荀万秋 每设事缘私游,肆其所之,岂可復参列士林,编名天阁,请免 万秋 所居官。” 宋 柳永 《永遇乐》词之二:“天阁英游,内朝密侍,当世荣遇。”
分類:尚书书台
《漢語大詞典》:二台(二臺)
(1).指尚书台与御史台。《后汉书·陈忠传》:“言事者见 杜根 , 成翊世 等新蒙表録,显列二臺,必承风响应,争为切直。” 李贤 注:“谓 杜根 为侍御史, 成翊世 为尚书郎也。”
(2).指 唐 时的监察御史与殿中侍御史。 唐 御史台分左、右台,右台即为监察御史,左台即为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低于侍御史而高于监察御史。 唐 刘怀一 《赠右台监察邓茂迁左台殿中》诗:“入仕光三命,迁荣歷二臺。”
指 南朝 宋 徐羡之 和 傅亮 。时二人职居台辅之位,故称。宋书·谢晦传:“梟四凶於庙庭,悬三监於絳闕,申二台之匪辜,明两藩之无罪,上谢祖宗,下告百姓。”
《漢語大詞典》:玄景
(1).黑影;夜影。《文选·傅玄〈杂诗〉》:“玄景随形运,流响归空房。” 吕向 注:“景,影也。谓鴈影映於月光而色玄也。” 晋 殷晋安 《文殊师利赞》:“近一遇正觉而灵珠内映;玄景未移,遂超登道位。”云笈七籤卷十六:“明梵飞玄景,开度长夜魂。”
(2).比喻荫庇他人的恩德。 晋 陆云 《盛德赋》:“陛下绍 轩辕 之叡哲,膺有圣之玄景。”
(3).神话中天帝藏书台。《汉武内传》:“此书上帝藏於 玄景之臺 ,子其宝秘焉。”
《漢語大詞典》:禁台(禁臺)
犹台省。指禁中尚书台等官署。亦为中央级官府的统称。 晋 左思 《魏都赋》:“禁臺省中,连闥对廊。”
《漢語大詞典》:灵凫(靈鳧)
相传 汉明帝 时, 邺 令 王乔 有神术,每月朔自县诣尚书台,帝怪其来而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见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凫来,举罗,但得一双舄。见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叶令祠》。因以为典。 唐 王勃 《九成宫颂》:“仙鹤随轮,灵鳧坠舄。”参见“ 鳧舄 ”。
《國語辭典》:凫舄(鳧舄)  拼音:fú xì
舄,鞋子。凫舄指会飞的鞋子。典出《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王乔传》:「王乔者,河东人也。……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
分類:县令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