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69分类词汇 69
《国语辞典》:鹿野乡(鹿野乡)  拼音:lù yě xiāng
乡镇名。位于台东县中部、花东纵谷南段。东西面分别为海岸山脉与中央山脉。面积约八十九平方公里。为卑南大溪上游的新武吕溪所形成的河岸平原,呈南北伸展状,是主要的农业发展区。有花东公路与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国语辞典》:鹿港镇(鹿港镇)  拼音:lù gǎng zhèn
乡镇名。位于彰化市以西十二公里处,属彰化县治。西临台湾海峡,与福建省泉、漳二州相望。是台湾最老的海港之一,昔曾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称。今港口淤塞,已辟为渔港。镇内多残存古老建筑及寺庙,名胜古迹有龙山寺、天后宫、文武庙等,并有民俗文物馆,是中部有名的文化古城。
《国语辞典》:鹿草乡(鹿草乡)  拼音:lù cǎo xiāng
乡镇名。位于嘉义县西南侧,东接水上乡,北邻太保乡,西与义竹乡相接,南界台南市。郑成功驱走荷兰人复台时,此地人烟稀少,田野麋鹿成群,故原称为「鹿仔草庄」。
《国语辞典》:崙背乡(崙背乡)  拼音:lún bèi xiāng
乡镇名。属云林县。东邻二崙乡,西接麦寮乡,南傍褒忠乡。面积约五十八平方公里。清康熙年间开始有人至此开垦。因位置偏僻,交通并不发达,仅有公路和糖厂小铁路经过。
《国语辞典》:罗东镇(罗东镇)  拼音:luó dōng zhèn
乡镇名。位于宜兰县,面积十一万三千四百四十平方公里,是游太平山、大元山两林场的必经之地。为台湾最大的林产地,镇内工厂林立,也是宜兰县内最大的工业中心。
《国语辞典》:埤头乡(埤头乡)  拼音:pí tóu xiāng
乡镇名。位于彰化县,东临北斗镇,西接二林镇。全乡面积约四十三平方公里,因位于水陂之前,故称为「埤头」。农业发达,主要物产有甘藷、稻米、甘蔗。
《国语辞典》:九如乡(九如乡)  拼音:jiǔ rú xiāng
乡镇名。位于屏东县西北隅,高屏溪东岸。北与里港乡为邻,东接盐埔乡,南与屏东市相连。面积约四十二平方公里。二百五十年前,有九户人家迁居于此,故称为「九块厝」;后取三多九如之义,改称为「九如」;光复后,设九如乡。
《国语辞典》:佳冬乡(佳冬乡)  拼音:jiā dōng xiāng
乡镇名。属屏东县,东界枋寮乡,西北以林边溪和林边乡、新埤乡为界,南为台湾海峡。面积三十点九八四平方公里。因境内茄冬树繁茂而得名。
《国语辞典》:礁溪乡(礁溪乡)  拼音:jiāo xī xiāng
乡镇名。位于宜兰县。面积约一百平方公里。清嘉庆初年,先民至此,有坑谷而无水,称之为「礁坑」。后因洪水,坑谷为砂石填埋,故称之为「礁溪」。为著名温泉风景区,有「小北投」之称。
《国语辞典》:林内乡(林内乡)  拼音:lín nèi xiāng
乡镇名。位于云林县的东北方,面积约三十八平方公里。自明清时代已著手开垦,浊水溪流经北端,并有三号省道及纵贯铁路居间通过,是联络南投、彰化及云林三县的交通枢纽。
《国语辞典》:林边乡(林边乡)  拼音:lín biān xiāng
乡镇名。位屏东县西南方,面积约十六平方公里。东以林边溪与佳冬乡相望,西临东港镇,南为台湾海峡,北接满州乡,为台湾黑珍珠莲雾的主要产地。
《国语辞典》:西螺镇(西螺镇)  拼音:xī luó zhèn
乡镇名。位于云林县,浊水溪下游南岸。面积约五十平方公里,以产米及酱油最有名。跨浊水溪两岸,建有西螺大桥,以钢铁架设,外形雄伟,从前有「远东第一大桥」之称。
《国语辞典》:硖石镇(硖石镇)  拼音:xiá shí zhèn
乡镇名。位于浙江省海宁县东北。地处赞山及紫微山之间,有河流经其中,为浙江省北部蚕茧、湖羊、黄麻等集散地。手工艺品则以「硖石花灯」最有名。
《国语辞典》:吴凤乡(吴凤乡)  拼音:wú fèng xiāng
乡镇名。属嘉义县,位于县境东部山地,西与梅山、竹崎、番路和大埔相接。区内有玉山、阿里山等名胜风景区。中心达邦村为曹族达邦社所在地。面积约四百二十七平方公里。
《国语辞典》:头城镇(头城镇)  拼音:tóu chéng zhèn
乡镇名。位于宜兰县。面积约九十四平方公里。为兰阳平原最早开发的地方,有北回铁路经过,背山面海,风景优美,境内有吴沙纪念碑、头城海水浴场、大里海岸、北关古隘等名胜。每年中元节举办的抢孤竞赛,为当地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