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非攻  拼音:fēi gōng
墨家的学说思想之一。春秋末年,各国相互攻伐兼并,墨子于是主张兼爱天下,放弃战争,以为攻伐为不义且不利之事,故称为「非攻」。
《漢語大詞典》:建戌
夏历九月。国语·周语中“夫辰角见而雨毕” 三国 吴 韦昭 注:“建戌之初,寒露节也。”参见“ 斗建 ”。
分類:夏历九月
《漢語大詞典》:斗建
即农历之月建。古时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汉书·律历志上》:“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魏书·术艺传·张渊:“尔乃四气鳞次,斗建星移。” 唐 刘驾 《塞下曲》:“下营看斗建,传号信狼烟。” 明 张居正 《万寿无疆颂》:“彼星历家,以天道为不可测也,巧占斗建作甲乙,日积为岁,岁积为纪,乘而为十百千万,衍而为元会运世。”
《漢語大詞典》:包瓜
酱菜的一种。将秋末不熟的甜瓜,开一方孔,取出籽、瓤,填满花生米、石花菜、苤蓝丁等,再将开孔切下之瓜皮,放回原处,用竹签管牢,放入酱中腌成。
(1).匏瓜。即葫芦。《易·姤》:“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孔颖达 疏:“匏瓜为物,繫而不食。”
(2).比喻求官不得或不被重用的人。参见“ 匏瓜 ”。
《國語辭典》:匏瓜  拼音:páo guā
壶芦的别名。参见「壶芦」条。
《漢語大詞典》:信具
佛教禅宗传法,授衣钵以为凭信,因称衣钵为信具。 唐 柳宗元 《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 大鉴 始以能劳苦服役,一听其言,言希以究,师用感动,遂受信具。循隐 南海 上,人无闻知。”
《漢語大詞典》:霜旻
深秋天气。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南朝 齐 萧子良 《宾僚七要》:“哀过鸿於月晓,悲夜猿於霜旻。”
《漢語大詞典》:小重阳(小重陽)
夏历九月十日,即重阳后一日。岁时广记卷三五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都城士庶,多於重九后一日,再集宴赏,号小重阳。”
《漢語大詞典》:余秋(餘秋)
晚秋,残秋。 隋炀帝 《江都宫乐歌》:“风亭芳树迎早夏,长皋麦陇送餘秋。”
分類:九月
《漢語大詞典》:惨服(慘服)
丧服。指期功(一年、九月、五月)等的丧服。旧唐书·睿宗纪:“﹝ 景云 ﹞三年春正月辛未朔,亲謁太庙。癸酉,上始释惨服,御正殿受朝贺。”宋史·礼志二八:“乞今凡以惨服既葬公除,及闻哀假满,许吉服赴祭。”
《漢語大詞典》:末秋
秋末。指农历九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末秋。”
分類:农历九月
《漢語大詞典》:重明节(重明節)
农历九月四日, 宋光宗 赵惇 生日。 宋 陆游 《丞相率文武百僚请建重明节表》:“臣等不胜大愿,请以九月四日为重明节。”宋史·光宗纪:“辛巳,以生日为重明节。”
《漢語大詞典》:霜序
指晚秋季节。 唐 魏徵 《五郊乐章·雍和》:“式资宴貺,用调霜序。” 唐 宋之问 《早入清远峡》诗:“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辉。” 元 冯子振 《十八公赋》:“缘是指凉亭,顺霜序,昕关掣,晴岭翥。”
《漢語大詞典》:衰节(衰節)
指深秋季节。 唐 刘禹锡 《效阮公体》诗之二:“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漢語大詞典》:授衣月
指农历九月。 宋 陆游 《立冬日作》诗:“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参见“ 授衣 ”。
分類:农历九月
《國語辭典》:授衣  拼音:shòu yī
1.授以冬衣。《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唐。杜甫 诗四首之三:「多病久加饭,衰容新授衣。」
2.引申指九月。唐时国学于九月有授衣假,后来转以授衣指九月。宋。欧阳修〈渔家傲。九月霜秋秋已尽〉词:「晓日阴阴晴未定,授衣时节轻寒嫩。」
《国语辞典》:把斋(把斋)  拼音:bǎ zhāi
回教奉行的斋戒。在回教历九月里,每日从黎明至黄昏不进饮食。也称为「封斋」。
《漢語大詞典》:青蜩
蝉的一种。学名螿、寒螿。身青,多在深秋时鸣叫。 南朝 梁简文帝 《谢赉扇启》:“饮露青蜩,应三伏之脩景;羣飞黄雀,送六月之南风。” 宋 范成大 《新晴行郪水上与涪江相近》诗:“过尽江沙穿麦壠,忽有青蜩扶叶鸣。”